- 吉水縣探索建立產業片區大黨委助力鄉村振興
- 信息來源:網絡 | 更新時間:2022-12-26 | 閱讀量:37次
針對農村黨的建設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發展資源要素“碎片化”等問題,吉水縣打破行政壁壘和區域界限,整合村、合作社、企業和縣直單位等黨建資源,探索建立產業片區大黨委,為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加油添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組織共建強堡壘,加速保障集成化。探索建立“扁平化”橫向組織體系,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組建井岡蜜柚、稻漁、“吉禽三寶”、綠色水稻等 4 個產業片區大黨委,由掛點縣領導兼任第一書記,產業核心區鄉鎮“一把手”兼任黨委書記,分別安排黨建運行經費 15 萬元。下設生產基地、技術服務、產品營銷等功能型黨支部共 32 個,集聚黨員 369 名,推動組織鏈與產業鏈同步延伸、相融匹配、引領發展。注重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發現、培育優秀青年,現已有 29 人被吸納為發展對象或預備黨員。
資源共享揚優勢,加速配置集約化。產業片區大黨委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多渠道解決資金、土地等急需資源。一盤棋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流轉產業發展用地 39.6萬畝,匯集產業發展資金 6 億余元,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打造井岡蜜柚產業科創實驗中心、選果中心、冷藏中心、展銷中心、電商中心等五個中心,建立贛中南小龍蝦集散中心和綠色水稻物聯網服務平臺,推動要素集約、資源共享。加強與江西農業大學等院校的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江西農業大學周春火教授團隊依托 33 畝示范田,開展碳基肥改土和微生物菌劑研制攻關,促進成果就地轉化。
難題共商凝合力,加速服務集聚化。建立常態化調度制度,縣委主要領導每季度主持召開一次以上專題調度會,協調解決組織架構、產業規劃、重大項目等事項,推動區域規劃同步制定、項目同步實施、問題協調解決。產業片區大黨委書記在所在鄉鎮設立議事辦事場所,做好會議組織、調研指導、協調督辦等日常工作。建立產業片區大黨委數據資源庫,暢通群眾聽事、議事、評事渠道,實現信息互通、數據互享。今年來,協調解決各類問題80 余件。疫情期間,為破解銷售難題,稻漁產業片區大黨委協調九沐漁業等基地及時復工,兩天內協助 10 萬公斤蝦苗找到“新家”,解決燃眉之急。
活動共辦強品牌,加速供需集優化。組織專技人才、黨員骨干、致富能手到產業片區開展技術講座和現場示范, 交流種養經驗,今年已開展各類培訓 174 場次,覆蓋 1848 人次,培育農工巧匠 668 名。大力推進“吉香萬里”、吉水“六只腳”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井岡蜜柚”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聯合舉辦農民豐收節、直播帶貨等活動 35 場,組織參加農產品交易會、博覽會、展銷會 12 場,有效拓展農產品市場份額。
產業共融帶民富,加速發展集群化。建立訂單式、托管式、共富式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共富步伐?!凹萑龑殹碑a業片區大黨委引導龍頭企業統一供苗、統一飼料、統一標準、統一服務、統一回收,帶動全縣鴨、鵝、鴿飼養量突破 1000 萬羽。綠色水稻產業片區大黨委引導采取“社會化服務+合作社+種植戶”模式,種植綠色水稻 25.1 萬畝,托管服務面積 130 萬畝,托管農戶 1.6萬戶,培育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 7 家。井岡蜜柚產業片區大黨委推廣統一技術標準,輻射帶動全縣種植井岡蜜柚 8.85 萬畝,年產量達 6000 萬斤。稻漁產業片區大黨委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將低洼內澇地打造成萬畝稻漁產業園,帶動 14 個村集體年增收總額 160 余萬元、500 余戶村民年增收總額達 60 萬元。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