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璧山: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信息來源:網絡 | 更新時間:2023-04-27 | 閱讀量:195次
4月26日,重慶市璧山區2023年一季度全區經濟運行調度會召開,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晾曬成績、找準差距、傳導壓力,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區委書記秦文敏在會上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當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工作導向,奮戰二季度、跑出加速度,動員全區上下唯實爭先、奮進有為,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會議通報了一季度重大專項工作賽馬比拼評選結果、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工作推進情況和全區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并對獲得“猛虎獎”的指揮部、工作專班頒獎。相關區級部門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
今年以來,全區上下深入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努力克服前期疫情沖擊、同期基數較高等不利因素,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總體實現了“開門紅”。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0.9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112.7億元,同比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12.2億元,同比增長6.2%。一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6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3億元,同比增長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87元,同比增長3.8%;稅收增長18.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90%。
秦文敏在講話中指出,今年以來,全區各級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狀態,扎實抓好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蹄疾步穩推進各項工作,激發出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經濟社會發展邁好了第一步、見到了新氣象、實現了“開門紅”,呈現出經濟社會運行平穩有序、產業發展質效提升、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的特點。同時要清醒認識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挑戰,工作落實上還存在短板、不足和缺陷,必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秦文敏強調,二季度是抓落實促發展的關鍵階段,要緊扣全年目標任務,奮戰二季度、跑出加速度,如期高水平交出二季度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分報表。要緊緊圍繞“八張問題清單”“七張報表”“五項機制”持續發力,強化工作調度,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要加快推動數字璧山建設,加快形成與數字變革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整體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要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建設有影響力的項目為抓手,擴大對外開放,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要做深做實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三服務”機制,解決一批群眾關注、企業關切、基層關心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切實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秦文敏表示,要堅持以綠色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千億集群、百億鏈主、億元規上、萬家創新”四大產業培育工程,加快推動在建項目投產達效、本土企業擴能升級。
要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注重“軟硬兼施”,大力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布局中醫健康新藍海,產生更多流量經濟。
要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提升農業科技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文章。
要著眼提高建筑業增加值,全面盤點項目抓投資,增強建筑企業實力,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要把科技創新牢牢抓在手上,推廣運用“研究院+產業園+基金”產業發展路徑,強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緊盯年度經營收益目標精準發力,增加主營業務收益,堅定不移走實體化、市場化、專業化之路,確保區屬國企業績強、貢獻大。
要推動財政稅收平穩運行,合理壓減支出,多措并舉開源,引導發展更多企業上市。
要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抓實安全生產,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做好準備,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區委副書記、區長江志斌指出,要全面落實市委“一號工程”“二號工程”,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度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要堅決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加快重點項目投資放量,促進消費市場回暖復蘇,抓實抓細招商引資工作,提振房地產市場消費信心。
要加快推動工業提質增效,做優服務助企紓困,抓好“四上”企業培育,推動產能加快釋放,加快培育新增長點。
要保障財政平穩運行,積極組織收入,嚴格控制支出,強化財政績效管理。
要強化要素保障支撐,保用電、保資金、保用地、保用工,增強產業發展能源保障能力,緩解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集約高效用好增量用地,推動就業增長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
要扎實做好“三農”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抓好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