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海寧:觀潮勝地,鹽官古鎮
鹽官鎮是浙江省首批準的十五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民俗文化、動人的民間傳說和壯觀的海寧涌潮聞名于世。
海寧鹽官古城距杭州九十公里,自古以來,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都是天下奇觀,每到這一天觀潮的人人山人海,人潮也似海潮般洶涌澎湃。當大潮即將到來之際,只見遠方天邊似有一條銀線洶涌而至,其聲似萬馬奔騰,其勢如排山倒海,雪浪凌空,洪流滾滾,摧枯拉朽,氣象萬千。它與山西壺口瀑布,貴州黃果樹瀑布并列,是中國觀潮賞景的三大勝地。
鹽官原為海寧州州府,解放后遷治硤石。鹽官始建于西漢,因吳王劉濞煮海為鹽,在此設司鹽之官而得名。在唐朝,鹽官就以其發達的經濟和盛行的宗教而名揚海內,是當時全國著名的三個繁榮縣市之一。明清時期,由于“海寧陳家”疑案的出現,更使鹽官名聲顯赫。
從地理位置上看,鹽官鎮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由于地處錢塘江入??诘难屎?,在錢塘江大橋通車前,此間一直是連接杭州灣兩岸的交通孔道,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故而,自古以來經濟繁榮、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僅清朝時號稱“江南第一世家”的海寧陳家就出現了“一門四閣老,六部七尚書”和300多位大小官員的奇跡。而其中陳閣老宅的主人陳元龍更是海寧陳家的代表人物,他也正是那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乾隆之父”。
名勝古跡眾多是鹽官的最大特色,除著名的海寧潮外,被列為省、市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就達十余處,故有袖珍式歷史名城之稱。從規模宏大的海神廟到富有神秘色彩的鎮海鐵牛,從雕鏤精細的漢白玉石獅到精巧多姿的唐代建筑,從海寧故址的拱辰門到有歷史意義的中山亭......都為鹽官增添了古樸、獨特的風格。
鹽官一線潮
浙江省的鹽官鎮歷史悠久,同時也是個名聞遐邇的潮鄉。說它是潮鄉,是因為這個古鎮和天下聞名的錢塘江涌潮結下了不解之緣。
太平洋潮波浩浩蕩蕩進入東中國海,其中就有一路潮水徑直撲向連接錢塘江口的杭州灣;在這個呈喇叭口狀的海灣里,潮水鬼使神差地變得異常洶涌,轉瞬間就涌現出一派排山倒海的氣勢。尤其神奇的是,當潮頭到了鹽官附近還會壁立著排列成一條直線,猶如萬馬奔騰的軍陣開始接受人們的檢閱。這就是著名的“鹽官一線潮”。
北宋大學士蘇東坡曾以詩詠贊曰:“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相傳農歷八月十八是錢塘江潮神的生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作為觀潮勝地的鹽官就會變得人流如潮,顯得熱鬧非凡。這一天,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游客聚集于海塘上的觀潮臺,就為著一睹這天下奇觀。而這一天在鹽官鎮上,街面張燈結彩,城頭彩旗飄舞,家家戶戶格外地殷勤好客,因為這是一年一度的節日。如今這個節日有了個新名稱,叫做“海寧觀潮節”。
錢塘江涌潮一日兩次,分為日潮與夜潮。既然來到了鹽官,夜潮不可不看。而觀看“月中齊鳴半夜潮”抑或更有情趣。游人在白天觀賞了日潮之后,可以在鎮上找個客棧下榻,放下行囊,從容悠閑地去體味古鎮的風情民俗,然后在日暮黃昏時分走進沿河的酒肆,燙上一壺陳年老酒,點上幾樣風味小菜,等待夜幕降臨。
你不必擔心會錯過夜潮過境的時辰,因為在萬籟俱寂的夤夜,潮水的轟鳴聲會傳得很遠。當隱隱地聽見天邊有雷鳴般的音律滾動時,你有足夠的時間移步上海塘。月光下的錢塘江涌潮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神韻,它會將你帶進一個迷離恍惚的世界。
去年的一個仲秋之夜,海寧觀潮節又一次在鹽官拉開了帷幕。鎮上的海神廟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上海愛樂樂團以80多人的演出陣容,在祭奠神祇的大殿露臺上獻上了一場富有東西方古典韻味的音樂盛典。當悠揚的交響樂響起時,一時間,來自廟堂的樂聲與岸邊的潮聲交融共鳴,如天籟之音回蕩在杭州灣的夜空中;一輪皓月從云靄中撒下一片清暉,古老的海神廟顯得無比的莊嚴神圣;而此時此刻的鹽官古鎮更是進入了從未有過的靜謐之中,一種神奇的氣氛向著四周彌漫開去。
與清朝王室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如今的游客在去鹽官之前,或許會以為它不過是個借潮揚名的海邊小鎮,卻不知曉這可是個不可小覷的“小鎮”,小鎮里還隱藏著大大的“家底”。你倘若有閑暇走進鹽官鎮上的茶館,聽老人們閑話古今,會訝異地發現這個小鎮跟歷史上好幾位皇帝都有干系。例如唐宣宗大中年間,(847年—859年)李忱在坐了十四年皇帝后,終于看破了世間的滾滾紅塵,自愿放棄了錦衣玉食的皇位,甘愿來在鹽官古城削發為僧,他圓寂后的靈塔至今還在鹽官古城上屹立。唐宣宗李忱落發為僧的地方,就在鹽官的安國寺。清代的雍正帝還曾在鹽官大興土木,建起了一座氣勢恢弘的海神廟;這座海神廟因其建筑形制酷似皇宮,故而獲得了“廟宮”和“江南紫禁城”的稱呼。
陳家老宅
而另一個為鹽官增添傳奇色彩的皇帝是乾隆,由于坊間傳說他原是海寧陳家的血脈,所以六次下江南,四次駐蹕于“宰相府第”安瀾園,為得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乾隆與海寧陳家的淵源給小鎮留下了耐人尋味的佳話,身為海寧人的金庸,就曾以此為題材演繹了一部名為《書劍恩仇錄》的武俠小說。
乘汽車一駛進海寧沿途便可以看到“乾隆故里,觀潮勝地”的巨幅大字,觀潮勝地貨真價實,而乾隆故里卻是大有文章在內的。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親生兒子,無論是《清史稿》還是皇家的玉諜上都有明文記載,可是有時歷史也會開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制造出了雍親王與海寧鹽官古城陳閣老調換兒女的故事。傳說雍親王胤禛早年無子,后生下一個女兒,恰巧此時朝臣海寧陳閣老生下了一個兒子,兩個孩子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為無子繼承王位的憂慮中,雍親王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調包計。以慶賀兩個孩子周歲為名,把陳閣老及其家眷騙進了府中,乘機用女兒換走了陳閣老的兒子,陳閣老明知中計卻敢怒不敢言,吃了啞巴虧以后,只好把女孩送回鹽官古城撫養,而兒子從此永遠留在了雍王府(即今天北京的雍和宮),男孩長大后做了清朝入關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就是清高宗乾隆。這個故事由于在民間流傳甚廣,影響很大,后又被香港作家金庸先生寫進了《書劍恩仇錄》中,因此以訛傳訛,海寧人便把鹽官古城當做了乾隆故里。其實乾隆的身世非常清楚,他出生后“洗三”的金盆今天還在雍和宮內供人參觀,哪里會有如此的調包計呀!
在海寧鹽官古城還有一座建筑與清王室有關,它就是海神廟。離觀潮公園三百米遠的地方,面向錢塘江,有一座似廟非廟,似宮非宮的建筑,據說當年這里只供一位海神,可廟宇軒昂,建筑恢宏,金磚鋪地,金碧輝煌,它建于清雍正十年六月一日,有其弟果親王允禮親手書寫的碑文,經當地導游講解方知其中原由。原來雍正皇帝繼位以后,誅殺了反對他的弟兄多人,當皇帝時間越久越感到內疚和自責,為了安撫那些被屈死的鬼魂,借錢塘江平時每天兩潮的諧音,讓那些死去的弟兄們也能日日上朝,特撥庫銀百萬兩,建起了這座海神廟,實際上它是雍正皇帝贖罪的地方。
海神廟前牌坊
如此說來,鹽官似乎是一個蘊涵著高貴氣息的神秘之地。在這里有與唐朝皇帝相關的歷史遺跡,有皇宮般壯麗的宮殿建筑,有威儀赫赫的“宰相府第”,有巍峨高聳的城樓城墻,甚至還有中山亭這樣的偉人紀念物……民國開國之初,作為首任總理的唐紹儀曾經設想要把鹽官定為國都??梢韵胍娺@個杭州灣畔的古鎮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具有何等的特殊地位;這哪里又是一般的小鎮可以望其項背的呢?于是有人索性就形容鹽官是一座謎一樣的“袖珍歷史名城”。
江南水鄉,文化古鎮
海寧鹽官古城不僅是觀潮勝地,更是名人薈萃的地方。這里曾經誕生了戲曲家陳與郊、“瘟病醫圣”王孟英、訓詁學家朱起鳳、女作家陳學昭、教育家鄭曉滄、音樂家劉質平、古書畫鑒定家錢鏡塘、徐邦達與??睂W家趙萬里……說起鹽官的名人不能不提王國維,這位享譽世界的學術大師,正是從這個小鎮走出去,走上了國學的九仞高臺。王國維著有《人間詞話》、《宋元戲曲史》、《觀堂集林》等皇皇大作。其學術涉及62個領域,在文學、戲曲、紅學、考古學等諸方面成就斐然。學術界盛贊他“博大精深、學貫中西”。海寧諸多的名人雅士大多是從鹽官走向了世界。人們不禁驚嘆:小小一個古鎮,孕育了多少風流人物!
鹽官不僅是一個蘊藏著千年文化歷史的古鎮,也是一個充滿江南水鄉情致的小鎮。“小橋流水人家”同樣是它的風格寫照。走在鹽官老街上,光可鑒人的石板路、青苔斑駁的河埠頭、臨水而設的美人靠、咿呀作響的舟楫聲,都會讓你體會到它民風清淳的另一面。
在這條長度為600米的老街上,凸顯了杭嘉湖平原特有的古邑風情。老街由四個街區所組成:城樓、吊橋、點將臺、武庫等組成了城樓區;廊橋、茶樓、酒肆組成了茶樓區;陳閣老宅、楊兵部宅和鄭曉滄故居等組成了人文區;城隍廟及兩側傳統商業建筑則組成了邑廟區。整個街區集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廟、傳統商鋪、特色民居于一體,可謂是古風猶存,風情別具。
鹽官有許多傳統民俗,其中一寶便是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是江南皮影戲的典型代表,自南宋時從當時的國都杭州傳入海寧,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循著咚咚鏘鏘的鑼鼓聲,步入鎮上的皮影戲館,看一場正在上演的皮影戲,你會感到這門古老藝術如今在鹽官獲得了傳承的生機。在這里,無論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只需借著一幅素布、一盞燈火就能夠粉墨登場。而躲在小不過盈尺空間里的民間藝人,以一雙巧手、幾根竹棍和用纖薄牛皮制作的“生、旦、凈、末、丑”,便將天上人間的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
光陰在這里走過了2100多個春秋。古鎮鹽官在江南絲竹里輕歌曼舞,在唐詩宋詞中淺吟低唱。它的一磚一瓦里凝聚著海寧城的榮辱興衰,它的風聲潮聲中挾帶著錢塘江的喜怒哀樂。每當漁歌唱晚、夕陽西照,鹽官古城樓上便會掠過一道若隱若現的金色光暈。在這道神奇的光暈里,這個伴隨著潮聲的古鎮就宛如一座正在上演歷史悲喜劇的舞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比擬的人生與做學問的至高境界,仿佛就能在黃昏的街頭巷尾中得以領略。而此時此刻,也許正是游人品味鹽官的最佳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