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理:多元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煙農收入穩步提升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23-01-04 | 閱讀量:32次
連片煙田里,輪作的秋豌豆碩果累累,孕育著煙農增收的希望。
農家場院中,雞鴨成群、牛羊滿圈,流淌著勤勞致富的古老信條。
黨的十九大以來,云南煙區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土地流轉穩定核心煙區,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煙農收入穩步提升。
再也不種“巴掌田”
小雪將至,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下莊鎮依舊艷陽高照,熱力四射。劉榮生頂著大太陽,走在自家煙田里,臉上是遮不住的笑意。煙葉采收季已過,種了26畝烤煙的劉榮生,今年又迎來一個豐收的年景,按畝均收入5000元估算,年種植烤煙收入13萬元。
時值秋末,煙田里已經沒有了煙葉,一道道田壟間,翠綠的豌豆藤攀附在煙桿上,結出一個個飽滿的豆莢,隨手剝開一個,粒大飽滿,豆香濃郁,這片豌豆能為劉榮生帶來每畝近4000元的額外收入。
“這樣的好日子,五年前還不敢想?!眲s生感慨道。
劉榮生今年45歲,是下莊鎮下莊社區五組的一名煙農,從1998年開始種煙,可以說是一位老煙農了,但在以前,他的煙田只有1.6畝?!耙郧胺N煙太麻煩了。就那么點地,還零零碎碎,種完這一塊,要走上好久去到下一塊地,浪費時間不說,還不能使用農機,效率上不去,收入就不得行?!?/span>
這五年來,隨著村里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大量土地拋荒,村里組織土地流轉,對拋荒土地和零散煙田進行統一規劃,流轉給煙農進行規?;N植。劉榮生抓住機會,不斷擴大煙葉種植面積,幾年下來,擁有了26畝連片煙田,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種煙大戶。
劉榮生家里一共四口人,孩子還在上學,主要勞動力只有夫妻二人。劉榮生說,以前種1.6畝“巴掌田”,夫妻倆從早忙到晚,累得腰桿直不起來,現在雖然種植面積擴大了十幾倍,但煙田連成一片,田邊又修起寬闊的水泥路,大大小小的農業機械可以直接開進田里,從起壟、覆膜到植保、中耕管理,可以做到全程機械化。
“年初,我盤下26畝烤煙的時候,煙草公司就考慮到我家人手不足,喊合作社引進新的農機,給我們提供專業化服務,現在我犁地、起壟、蓋膜、植保都不用自己去地里面,只消打個電話給合作社,人家就來幫我整了,一畝地我少請10多個工人,節約很多錢。這幾年,像我這種每年盤20畝上下的職業煙農,我們村有好幾個!”
牛牛青貯吃得歡
“哞——哞——”
一走進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廟街鎮新華村煙農楊汝仙的家,立刻就聽到此起彼伏的牛叫聲,仿佛是在向女主人喊“我們餓了”。
“別急,馬上就給你們吃新鮮的青貯飼料?!睏钊晗尚Σ[瞇地說著,從料倉里搬出一大捆泛青的玉米秸稈,塞進飼料粉碎機。很快,青貯飼料就在地上堆成一座小山,鏟起一鐵锨放進料槽,牛們立刻湊上前爭先恐后地吃起來,整個院子彌漫著濃郁的青草香味。
養牛只是楊汝仙的副業,種煙才是她一家生活的支柱?!拔医衲攴N了31畝烤煙,種得好、烤得好、賣得也好,煙價還漲了,畝均種植收入能有6000多塊,凈利潤也有3000多塊,我對今年的收成很滿意?!?/span>
煙葉收獲以后,楊汝仙并沒有讓土地就此閑置下來。
“今年,煙草部門在我們巍山縣試點煙糧協同發展煙后玉米項目。我本來也種玉米,一聽說就主動報名了。今年我家31畝煙田全都輪作了玉米,鮮食和青貯都有?,F在玉米已經賣的差不多了,算下來,能有2萬多的收入?!?/span>
剛開始,楊汝仙對這一項目還頗為擔心。一是擔心玉米長勢不理想,二是擔心玉米和烤煙搶營養,三是砍下來的煙桿不好處理。知道她的顧慮后,煙站工作人員來到楊汝仙家里,專門向她科普輪作技術,還免費提供玉米種子和化肥。玉米種下去后,還有農技師來做田間管理指導,及時解決玉米生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诚聛淼臒煑U也由煙站回收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用于烘烤環節。有了煙草公司和農業部門的支持和幫助,楊汝仙家的玉米一直長勢良好,而且沒有對烤煙后期生長造成影響。
玉米收獲后,楊汝仙把鮮食玉米拿到市場上售賣。鮮食玉米口感軟糯香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很快便銷售一空,而青貯玉米則被她留了下來,當作自家肉牛的飼料。
“我家今年還養了20多頭牛,喂牛的飼料主要是玉米。往年,想要喂飽這20多頭牛,要花三四萬元購買青貯飼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今年我自己種了31畝玉米,這筆錢就節省下來了?!?/span>
以烤煙種植為主,煙后輪作玉米,同時進行肉牛養殖,這樣一條創富增收的產業鏈條,讓楊汝仙一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過越紅火。她滿懷希望地說:“這樣的好政策對我們煙農來說太實在了,我希望明年能繼續這樣干下去?!?/span>
三輛車駛上致富路
李永亮的家里一共有三輛車。一輛面包車、一輛微型小貨車、一輛越野車。
面包車已經有七八年的歷史,看上去很舊了,但李永亮從未因為有了更新潮的座駕而忽略它。在過去那些年月里,這輛面包車陪伴著他來往于煙田和煙站之間,帶著這個家走上了小康之路。
李永亮是云南省大理市灣橋鎮上陽溪村一社的煙農,今年41歲。他的父母是老煙農,他從小就看著父母種煙,對種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年以后,從父母手里接過接力棒,開始自立門戶種烤煙,到如今已有18年。
買面包車的時候,李永亮一家還和父母一起擠在老宅里。那時候,他的日子雖然過得去,但遠遠算不上富裕,捉襟見肘的情形時有發生。
變化是從2018年開始的。
2018年,大理市煙草公司開始幫助煙農協調土地流轉,李永亮的種煙面積逐年增加,從2018年的18畝增加到2022年的50畝,年收入也從7萬塊增加到現在的22萬塊。
李永亮一家的幸福生活走上了“快車道”,蓋起了新房,一家人從老宅里搬了出來,李永亮在新院子里種滿了花花草草,每天都要花時間侍弄一番,生活開始變得有情趣。2019年,他買了一輛微型小貨車,運輸烤煙更加方便,陪伴他多年的面包車終于不再承擔繁重的運輸任務,可以時不時地歇歇腳了。
從2020年,李永亮一直在海西煙區產業綜合體核心煙區種植烤煙,種植規模一直保持在50畝左右。土地穩定了,作為種煙老手的李永亮種出的煙葉一年比一年好,此外他還承包了100座密集式一體機烤房,年烘烤純利潤收入15萬元。
去年,李永亮的車庫里迎來了第三位成員——一輛嶄新的黑色越野車。從此,過節走親訪友、出門游山玩水,再也不用開那輛嘎吱響的面包車了。
三輛車各司其職,不僅是李永亮奔走在致富路上的得力座駕,也是他這些年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把日子越過越好的最佳注腳。面對如今的美好生活,他滿懷感動地說:“感謝政府和煙草公司這些年的政策扶持,種煙讓我有了更高的收入,找到了更多樂趣,我想我會一直種到自己種不動的那天?!?/span>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