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23-01-04 | 閱讀量:26次
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發展環境、諸多風險挑戰交織,特別是新冠疫情防控階段性趨緊對全區經濟發展帶來沖擊,全區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及市委部署,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頂壓力迎難而上,全區經濟呈現穩定恢復、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全年全區生產總值52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127.8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390.3億元,增長6.5%。
年末常住人口6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4萬人,鄉村人口7.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88.15%,比上年末提高0.0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327人,出生率8.2‰;死亡人口4549人,死亡率7.0‰;自然變動凈增人口778人,自然增長率1.2‰。
全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4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稅收收入16.4億元,增長7.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0.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0億元,下降6.2%,其中民生支出26.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2%。
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全區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0.8:24.5:74.7,“三產超二產”更加突出。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年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2%?,F代新興服務業增勢較好,全年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7%,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7.2%。
發展動能更加充沛。全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127.2%,教育短板投資增長298.5%。企業效益持續改善,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比上年增加0.53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費用比上年減少0.05元?!胺殴芊备母锍掷m深化,微觀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全年各類市場主體新開業登記12651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6.1萬戶,比上年增長8.9%。
二、 農業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9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6萬畝,玉米種植面積2.2萬畝。全年油料種植面積3075畝,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3.8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2.0萬噸,其中夏糧產量1.1萬噸,秋糧產量0.9萬噸;小麥產量1.1萬噸,玉米產量0.9萬噸。油料產量521噸,增長14.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0.7萬噸,下降4.7%;水果產量2437噸,下降51.6%。
全年豬牛羊禽肉總產量219噸,比上年減少9.5%;禽蛋產量5215噸,比上年減少5.4%;牛奶產量136噸,比上年減少82.1%。年末生豬存欄279頭,增長61.3%;生豬出欄186頭,下降36.5%。年末牛存欄136頭,增長325.0%,牛出欄26頭,下降83.1%。年末家禽存欄39.5萬只,增長5.5%;家禽出欄13.7萬只,下降7.7%。全年水產品產量81噸,下降53.4%。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9231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1.3億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3415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8.2%;股份制企業增長12.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3.7%;私營企業增長23.8%。分門類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3%;電力、熱力和燃氣生產供應業增長31.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6%,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8.7%,汽車制造業增長7.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40.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78.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0.9%,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4.7%,醫藥制造業增長24.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4.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1.9%,實現利潤總額4.1億元,比上年增長55.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89%。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57.9億元,比上年增長5.1%。區內資質建筑業企業121家,比上年增加5家;完成建筑業產值24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0.7%。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552.8%;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4%。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552.8%,民間投資增長10.8%,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3.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5.1億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住宅投資65.1億元,下降2.4%。商品房銷售面積165.8萬平方米,增長9.1%;其中住宅130.4萬平方米,增長0.5%;商品房銷售額180.3億元,增長10.1%。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14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6個,比上年增加14個,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37.4%。洛陽大河薈項目、聯通和移動公司的5G基站建設項目落地實施,聶灣里坊改造項目、洛陽市兒童醫院、洛陽龍門站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北廣場項目、洛陽市統建人才公寓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伊水游園項目、隋唐洛陽城南城墻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竣工完成。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限上企業零售額90.8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6.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 零售額219.5億元,增長9.6%;鄉村零售額23.8億元,增長8.0%。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28.6億元,增長7.7%;零售業185.2億元,增長9.4%;住宿業1.9億元,增長10.3%;餐飲業27.5億元,增長11.9%。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商品零售額中, 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200.6%,書報雜志類增長86.2%,化妝品類增長45.9%,中西藥品類增長29.9%,家具類增長23.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2%,汽車類增長20.3%,煙酒類增長11.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5.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6.1%,糧油食品類下降11.6%,石油及制品類下降35.8%,日用品類下降73.6%。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網上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6.9%。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區貨物進出口總值27.26億元,比上年下降13.0%。全年實際吸收外資3.67億美元,增長22.3%;實際利用省外境內資金57.3億元,增長3.4%。
七、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90元,比上年增長8.3%,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547元,比上年增長15.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23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699元,增長1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2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50元,增長13.6%。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含離退休人員)6.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0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9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9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9.61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0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08萬人。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全區共有高中11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市直),十二年一貫制學校5所(民辦),招生4806人,在校生13915人,畢業生4245人。初中18所,其中普通初中9所(區直),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6所區直,3所民辦),招生7740人,在校生22270人,畢業生6844人。小學27所,其中區直26所、民辦1所,招生10349人,在校生56137人,畢業生7596人。幼兒園在園兒童30411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721人,在校生2111人。
年末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5個,其中國家級1個。年末共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5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全年簽訂技術合同122份,技術合同成交額11.9億元。全年共申請專利3337件,授權專利1737件;有效發明專利909件,比上年增加139件。
九、文化和衛生
2021年洛龍區文體中心建成開放,新建城市書房3座,打造示范性城市書房5座,全年區圖書館及27座城市書房共接待讀者139萬人次,借還圖書37.5萬余冊,開展線上線下閱讀推廣活動279余場,播放量和覆蓋群眾達100萬余人次。組織開展區“百場戲”110場,協調市百場公益性演出、舞臺藝術送基層30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50場。新增省級非遺項目3個,利用元宵節、河洛好物節、國慶節等節慶日組織開展非遺展示展演活動13場,參與的非遺項目達47個,接待群眾達上萬人次。
2021年全區共有衛生機構503個,床位5472張,衛生技術人員637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77人。其中:醫院16個,床位4240張,衛生技術人員2519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54個,床位366張,衛生技術人員2465人;婦幼保健院(中心)2個,床位1218張,衛生技術人員1145人;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衛生所160家,執業(助理)醫師577人;村衛生室267家,執業(助理)醫師299人;疾控中心、監督中心4家,執業(助理)醫師118人。 十、環境保護
全年全區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16%,降幅大于全市水平4.77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下降1.88%。
全年空氣質量良天數達到252天;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75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注釋:
①本公報2021年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經最終核實,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為470.2億元,比上年增長3.9%,三次產業結構為0.8:23.8:75.4。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合計與分項不等的情況。
②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③ 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剔除國際組織)。
④ 由于統計調查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剔除重復數據等因素,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區財政局;進出口數據來自區商務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區社保中心、區民政局;教育數據來自區教體局;科技數據來自區發改委、區科技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文化數據來自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衛生數據來自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環保數據來自區環保分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區統計局。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