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蘭州市紅古區政府工作報告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15-08-31 | 閱讀量:6403次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4年12月29日在蘭州市紅古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蘭州市紅古區人民政府區長 武和謙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有力監督和支持下,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圓滿完成了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創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28億元,增長15.5%;第一產業增加值8.3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68.63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28.35億元,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63.13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2億元,增長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700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208元,增長15%;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56%,污染減排等約束性指標控制在市上下達的指標之內。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轉型促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9∶65.2∶26.9,整體上呈現總量擴增、結構優化的良好趨勢。工業經濟實力增強。經濟區紅古園區被批準為國家第五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將獲得國家政策扶持資金1.5億多元,我區成功創建為省級循環經濟示范縣區,圓滿承辦了全市循環經濟現場會;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兩手抓,新引進鋁產業鏈延伸企業6家,實施清真生物、高端玻璃、再生資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7個,完成窯街煤電、蘭州鋁業、方大炭素等企業技改項目4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兩化”融合示范企業5家,順利完成了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8.63億元,增長18.2%。農業發展提質增效。投資1.74億元,建成1000畝新特菜、1000畝優質果品、2000畝竹柳、3000畝核桃等千畝種植基地6個,新建擴建銘瑞小尾寒羊、志華正大生豬、新名匯良種奶牛等標準化規模養殖場39個,羅金臺、金砂臺2個大型綠色生態農業科技園建設初見成效;花莊鎮9個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基本完成,新發展省市級龍頭企業14家,新增耕地255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5300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改造加固干渠險段1公里。商貿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總投資8億元的國芳百合城、名都廣場、東方佳苑城市綜合體、東方物流園等一批項目啟動建設,總投資1.22億元的北區農貿物流市場、南區農貿市場、躍進街集貿市場完成新建改造,華龍盛世建材家居廣場、中天健廣場等5萬多平方米商業面積投入運營;新增限上商貿和營利性服務業企業18家,落實補貼資金3000萬元扶持小微企業600戶,第三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日益增強。
(二)聚焦項目擴投資,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大力實施“3341”項目工程,實行重大項目指揮部模式強推、一般項目領導干部包抓,舉全區之力爭項目引項目建項目,形成了項目快速簽約落地、建設投產、集聚增效的新局面。實施總投資146.5億元的產業項目76個,其中億元以上24個、10億元以上4個,開工建設62個,完成投資45億元;新引進各類項目45個,總投資74.41億元,累計到位資金63.22億元,完成蘭州新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億元。經濟區紅古園區總投資10.7億元的慶豐10萬噸鋁板錠、雄泰16萬噸鋁棒、甘棠2萬噸鋁軋卷及5萬噸鋁板錠、新天地20萬噸鋁合金圓錠、金霸15萬噸鋁合金棒及5萬噸鋁型材、興盛源再生資源紙箱制造6個項目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總投資22億元的蘭亞20萬噸鋁型材一期、興盛源廢紙再加工制造、6.5萬噸復原膠、1萬輛報廢汽車拆解加工等6個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3000萬元的東七路、東五路、張崗公路西段和金霸鋁業鋁水通道全面建成。連海開發區紅古園區總投資19.7億元的藍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產業園一期、連華煤業30萬噸煤基還原劑二期、鑫杰建材20萬方石英石板材、華氏建材5000萬塊免燒磚、窯街煤電瓦斯與尾氣混合發電等20個項目建成投產,總投資39億元的方大德國振動成型、泰然商貿120萬噸精洗煤、窯街煤電10萬方輕質發泡陶瓷保溫板、海石礦產資源高效開采等30個項目進展順利,這些重大項目為全區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聚焦城鄉抓建管,人居環境大幅改觀。緊扣美麗紅古建設總要求,高起點編制了城區8.9平方公里控詳規劃和2個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海石灣中心城功能日臻完善,總投資達9.8億元,實施了自來水廠擴容改造,并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債務,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惠及近2000人的虎頭崖、幸福家園等3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實施,完成了濱河路北延、育英街改造、海石大溝整治開發二期工程;解決了南區860戶居民多年來的供熱難題,改造供熱管網1000米、分戶計量2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9.8萬平方米、銷售9.3萬平方米。窯街舊城改造取得重大突破,累計投資3億元,自來水廠改擴建工程即將建成,污水處理工程全面竣工,浩門路、炭洞溝路等5條道路建成通車,拆遷整理榮鑫大道周邊沉陷土地250畝,完成沉陷區二期整治綠化860畝,累計達到1080畝,沉陷區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民海地區交通瓶頸加快破解,投資6.24億元的海窯隧道、北環路路基工程全線貫通。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組建成立了窯街三個執法中隊,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網格化模式,投資1500萬元,實施了城區綠化亮化、“三不管”樓院改造、停車場位規范管理等市容市貌整治工程,開通了二路公交線,建成了民海公交換乘站,置換出租車92輛,整治“黑車”取得實效。冬防工作扎實開展,與民和縣建立了環境保護聯動機制,輸入性污染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農村環境明顯改觀,投資3000萬元,完成109國道沿線“穿衣戴帽”3000平方米、綠化硬化2萬平方米,新建改造農村公路56.8公里,安裝路燈450盞,創建了青土坡等3個省市級“美麗鄉村”、旋子等6個市級“環境整潔村”。
(四)聚焦民生增投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堅持增加投入與強化工作并舉,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創業促就業工作再上新臺階,城鎮新增就業4800人,完成職業培訓2819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575萬元,打造了“河湟靚嫂”勞務培訓品牌,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119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5%以內。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下決心啟動解決關乎9300多名失地農民切身利益的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累計投資1.54億元,將810名失地農民納入保險范圍,較大幅度提高了城鄉居民低保、養老保險、新農合等10個方面社會保障標準,解決了上街、大砂等村2831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改造農村危房600戶,新建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各4個?;I資7000多萬元,兌現了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干部老齡補貼和中小學班主任津貼,提高了公益性崗位人員和社區專干崗位補貼,落實了機關工作人員高溫、取暖和應休未休假補助。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投資7638萬元,實施了海石二小教學樓、區職教中心實訓樓建設和海石灣幼兒園改擴建等項目,完成了18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改造C級危房3.89萬平方米;為42所學校配備安保人員65名,義務教育安全校車實現全覆蓋。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投資1.65億元,區體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天韻七彩文化城建設和紅古民間藝術館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溪龍谷文化產業園、窯街煤電文化體育中心等項目加快實施;新建體育惠民工程1個、全民健身場地18個,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全區運動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省人民醫院紅古分院掛牌運營后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高,改造提升了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所,新建標準化村衛生所12個。全面實施“百合計生服務惠民”工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92‰以內。完成省、市、區為民興辦實事44件。“雙聯”行動深入開展,投資700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40個,聯扶對象在收入水平、富民產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
(五)聚焦和諧強管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大力開展“五城聯創”,創建省級文明單位2家、鄉鎮1個、村社2個,5人榮獲“蘭州好人”和“道德模范”稱號。深入實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區規劃,實現了一村社一法律顧問,新創建市級示范性司法所2個、依法行政示范點4個。信訪維穩工作力度加大,投資1000萬元的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投入使用,依法處置非正常信訪案件3件,化解歷史積案13件,開展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10項。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投資2700萬元,區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和7個鄉鎮(街道)民生服務大廳投入運行,新建改造村社辦公陣地8個,區、鄉街、村社三級為民服務代理網絡基本形成。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攻堅戰活動,不斷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建了煤質檢驗中心,“明廚亮灶”和“文明餐桌”等工程全面推行,有效保障了全區人民飲食用藥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強化巡邏防控、嚴打整治、治安管理等措施,破獲刑事、毒品案件同比提高9.4%、75%,查處治安處罰案件同比提高16.9%,打掉了1個省級督辦的惡勢力犯罪團伙,破獲了“7·21”特大搶劫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新創建平安鄉鎮(街道)、平安單位6個,進一步鞏固了二級無毒區創建成果,社會公眾的滿意度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六)聚焦作風提效能,自身建設全面加強。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整治“四風”突出問題10項39個,各類會議、文件、慶典活動大幅壓減,“三公”經費壓縮22%以上,清理調整各類協調議事機構219個,清退借調人員91人,清理“吃空餉”人員97人。積極配合審計署完成了土地出讓金審計和省委第四巡視組巡視。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及社會各界民主監督,辦結人大代表意見建議91件、政協委員提案64件,辦理民情通服務熱線925條、網民留言469條。啟動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申請設立了蘭州市海石灣動植物檢疫檢查站,組建了公共資源交易“一委一辦一中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政府及其部門“權力清單”、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出臺了政府《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實施細則》等規范性制度,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審計核減項目資金1230萬元,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和效能問責50人??萍?、人防、地震、物價、殘疾人、民族宗教、區志和檔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即將過去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的復雜形勢,我們精心運籌、傾力而為,經過不懈努力實現了蘭鋁稅收屬地化征管,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改善民生投入達到5.5億多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57.8%,道路交通、社會事業等公共基礎建設投入達到15.6億多元,轉型資金貼息、扶持小微企業、棚戶區改造等發展投入達到8.2億多元,做成了一些事關長遠的大事,破解了一些制約發展的難事,辦好了一些群眾關切的實事。這些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主要靠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總攬全局、堅強領導,靠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同舟共濟,靠全區人民的團結拼搏、實干苦干。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人民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領導和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區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窯街煤電、蘭州鋁業、方大炭素等駐區企事業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紅古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形勢催人奮進,發展前景廣闊。但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改變,工業經濟比重大、結構偏,第三產業總量小、檔次低,農業產業化、規?;讲桓?;財政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減收增支因素增多,新興稅源效益尚未顯現,用于發展的可調控財力十分有限,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有待于更好地解決;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還需提升,網格化管理效能發揮不足,群眾對違法建設、部分路段交通擁堵等問題反映比較強烈;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因項目建設、征地拆遷、低保清理等引發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少數群眾“信訪不信法”的現象比較突出,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部分干部改革創新能力不強、破解難題辦法不多,作風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等。區政府將認真分析這些矛盾和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攻堅克難,全力解決。
二、2015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依法治區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省、市、區委全委會精神,堅持區委“357”轉型發展戰略,把改革和法治貫穿于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轉型升級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生態治理、民生改善,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社會治理創新、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實現工業集聚提速、農業規模提升、商貿擴張提質,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體任務,全力促進全區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幸福。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全地區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市上下達的目標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園區帶動,發展多元產業,努力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
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大循環、產業大轉型”,突出項目帶動、園區拉動、多元驅動,加快工業向集聚化、高端化、現代化發展。
以集聚項目增強園區拉動力。加快經濟區紅古園區建設,投資3.8億元,實施“二路三廠(場)一工程”,新建南三路西段和蘭亞鋁業鋁水通道,建設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完成企業職工公寓建設工程;抓好總投資25.67億元的蘭亞20萬噸鋁型材、興盛源廢紙再制造加工、6.5萬噸復原膠、1萬輛報廢汽車拆解加工和35萬噸潔凈鋼生產線等6個項目,力爭實現產值18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有色冶金、城市礦產”兩大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加快連海經濟開發區紅古園區和清真生物科技產業園發展,實施總投資49.25億元的藍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產業園二期、祁連山日產45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窯街煤電2×350MW低熱值燃料綜合利用電廠、甘肅阿敏12億粒清真軟膠囊等20個項目,力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煤基循環、高端炭素、新型建材、清真生物”四大產業集群。
以多元支撐增強產業競爭力。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導向,依托窯街煤電、蘭鋁公司、方大炭素、祁連山水泥等駐區大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煤化工、有色冶金、炭素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從低端粗放、低附加值向高端集約、高附加值轉型。大力培育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支持甘肅阿敏、蘭州藍天、興盛源等新建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清真生物制品、高端玻璃制造、資源再生利用等新興產業,努力構建多元支柱產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新增工業企業10家,新發展規模以上企業7家。
以扶持服務增強企業牽引力。積極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全方位服務,采取領導干部包扶、企業互保共建、銀企對接互聯等措施,支持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經營效益。全力幫助企業輕裝上陣,配合實施連海地區局域電網建設工程,支持甘肅阿敏公司上市,落實轉型資金貼息、民貿企業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協助企業爭取國家和省、市各類補貼資金。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應用推廣新技術和新產品,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突出特色優勢,壯大基地規模,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競爭力
著力發展城郊型特色農業,按照山臺地與川水地錯位發展、雙向突破的思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種養規?;?、經營產業化、生產標準化,進一步做特、做優、做精農業。
加速推進“三園十基地”建設。繼續實施“雙千萬元”扶持政策,圍繞精細蔬菜、優質果品、苗木花卉、畜牧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投資2.2億元,高標準建設金砂臺、羅金臺生態農業示范園和區農業科技示范園3個大型“綠色莊園”,打造萬畝核桃、萬頭奶牛、萬頭生豬、萬只肉羊、萬只生態雞和千畝玫瑰、千畝竹柳、千畝特色苗木、千畝優質果品、千畝中藥材10大基地。年內新定植核桃1000畝,新建改造果園1000畝,新發展玫瑰、竹柳各1000畝,新建擴建規模養殖場20個以上。全區林果花卉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畜牧規模養殖達到60萬頭(只)。
加快構建多元化經營體系。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新發展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引進大型肉制品冷鏈加工企業1家,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結合“雙聯”行動,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每個鄉鎮打造1-2個經濟實力強、帶動作用大的示范村。建立穩定的農業科技服務專家隊伍,推廣新技術10項、新品種25個,新增市級名牌農產品2個。
加強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著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投資600萬元,硬化襯砌田間渠道10公里,改造干渠險段1公里。加快坪臺地綜合開發利用,投資2200萬元,硬化王家臺上山道路,爭取實施河嘴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414畝。積極發展節水農業,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萬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2萬畝。
(三)推動擴張提質,促進消費升級,加快構筑三產崛起增長極
圍繞擴大總量、提質增效目標,堅持生活性服務業與生產性服務業齊抓并舉,立足于蘭州、西寧兩大省會城市“黃金節點”,努力打造輻射民海、連海地區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以大項目帶動城市經濟大發展,加快建設總投資8億元的名都廣場、國芳百合城、東方佳苑城市綜合體等5個商貿項目,啟動運營海石廣場、金輝建材城、中正服飾城、金盛義農貿綜合市場等15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培育紅古廣場高端商業圈、東口建材家居商業區和西口便民服務商業區。積極發展大型購物、品牌專賣、商務休閑、家居建材等商業業態,努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生活消費需求。
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依托區域交通新優勢、企業供銷新需求,積極支持發展專業化物流,實施總投資4億元的東方物流園一期、海石汽貿農機綜合市場和窯街凈煤物流園等項目。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籌建炭素、建材、高原夏菜和“城市礦產”等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改造鄉鎮中心商場1個,新建標準化農資店5個、平價蔬菜直銷店4個。
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業。依托人流、物流新通道,積極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注重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拓展市場,投資2億元,啟動運營天韻七彩文化城,建設溪龍谷文化產業園和北山公園恐龍雕塑群,實施“允街黑陶”、“浩門彩陶”文化旅游開發項目,加快構建與紅古文化底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文化旅游格局。
(四)堅持精建細管,提升功能品質,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堅持“做精基礎、做美形象、做優生態”,集中力量打造現代衛星城區和特色精品小城鎮。
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區。加快形成外聯內暢的大通道格局,啟動川海大橋北引橋連接線工程,確保海窯隧道、北環路建成通車。繼續推進海石灣中心城建設,投資7億元,實施“三路五工程”,新建濱河東路、惠民路北段,改造提升炭素路,實施下海石大溝整治開發三期、城區電纜入地和北山公園改造工程,爭取完成虎頭崖棚戶區改造,啟動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持續改善窯街舊城面貌,投資9000多萬元,實施“五棟大樓”棚戶區改造和省道301線窯街段、榮鑫大道兩側綠化美化工程,讓窯街群眾生活的環境更加潔凈舒適。
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城鎮。突出以人為本、以產促城,加快推進平安以鳳凰路西延、西四路、安居工程、商住樓建設為重點的園區服務型小城鎮,花莊以東方度假村開發為重點的工農融合型小城鎮,完成紅古鄉撤鄉建鎮。著力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上抓實見效,投資1000萬元,以109國道沿線為重點,實施“臨街墻體穿衣戴帽、道旁裸地硬化綠化、邊溝荒灘樹墻布景、門頭牌匾統一規范、六亂現象全面清理”五大整治工程,每個鄉鎮建一個垃圾處理場,每個村建一個垃圾填埋場,實現農村公路改造硬化全覆蓋,打造“暢安舒美”的路域環境。創建省級、市級“美麗鄉村”各2個、“環境整潔村”6個、“環境整潔示范點”1個。
塑造整潔有序的城市形象。深入推進“五城聯創”,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完善城鄉公交體系,投資200萬元,開通海石灣至平安城鄉公交線路,依法打擊“黑車”非法營運。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實現“數字城管”與“三維數字平臺”互聯共享,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落實城市管理網格化機制,靠實區、片、格人員責任,確保網格監管全覆蓋、全運行。實行道路機械化清掃、人工精細保潔和吸塵、清洗、灑水“五位一體”作業模式,加大對市政公用設施、老舊小區物業、煙花爆竹燃放、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和整治力度,新建便民公廁5個,改造提升政府門前小游園,讓市民充分感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適美好。
打造環境友好的美麗家園。堅持環保為民、生態惠民,實施“青山、碧水、藍天”生態工程。投資8300萬元,啟動海石灣北山綠化工程,利用3-5年完成上水及噴灌工程,植樹造林1萬畝,傾力打造城市“后花園”;全區退耕還林3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7.5%。投資1.12億元,爭取實施大通河、湟水河紅古段治理工程,完成石頭溝防洪治理工程。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治標治本多管齊下,力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以上。
(五)著力改善民生,共享發展成果,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既要普惠民生,更要雪中送炭,真正做到體現民意、惠及民利、贏得民心。
廣覆蓋提升社會保障。圍繞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失地農民向產業工人轉化,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800人次;支持高校學生、退役軍人、城鄉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0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以上,勞務輸轉1萬人以上。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城鄉居民醫療、養老等社保政策,提升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就醫、住房等保障水平,分配入住保障房156套。提升民政工作水平,投資1300萬元,新建婚姻登記大廳、救災物資倉庫和避難場所,爭取建設紅古公墓區。
均衡化發展社會事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化科學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育質量,投資3285萬元,完成海石灣幼兒園改擴建,改造海石四小教學樓,完成16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硬化學校操場8個。堅持“?;?、強基層、建機制”,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投資745萬元,完成2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爭取建設10個標準化村衛生所。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深入開展文化下鄉、體育“六進”等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盡全力辦好為民實事。明年,我們將繼續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實事:一是籌資5000多萬元,實施窯街大砂村棚戶區改造工程;二是投資1500萬元,實施窯街沉陷區綜合治理三期工程,綠化面山700畝;三是投資1389萬元,實施窯街民門二路北延工程;四是籌資4000萬元,解決800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五是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區婦幼、疾控業務綜合樓;六是投資920萬元,改造硬化農村公路、田間道路23公里;七是投資800萬元,改造海石灣南區供熱管網2000米,完成分戶計量改造5萬平方米;八是投資360萬元,新建文化大院3個、體育惠民工程1個、全民健身場地10個;九是補貼資金200萬元,改造農村危房300戶;十是投資160萬元,新建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各4個。
(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充分激活轉型跨越新動力
牢牢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好深化改革攻堅戰,構筑開放經濟新高地,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開辟新空間。
在重點領域改革上不斷深化。按照省市戶籍改革辦法,穩步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制度,全面完成“營改增”,實行資源稅從價計征。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鼓勵和推動土地、林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流轉。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政務服務運行模式等改革。全面完成公務用車改革。
在招商引資成效上力求突破。突出線上產業鏈招商、面上產業集群招商,圍繞“六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定位高精尖、緊盯500強,做到引項目與引產業、引平臺、引總部相結合,引進到位資金60億元以上,過億元項目5個以上。完善招商引資激勵考核機制,強化目標任務督查問責。優化招商環境,成立項目協調聯動服務工作組,建立并聯審批制度,開辟項目落地綠色通道。
在非公經濟發展上提質增效。堅持“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積極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繼續引導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降低準入門檻和創業成本,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動力和活力。全力實施“非公經濟翻番行動”,扶持發展一批中小微企業,支持發展一批大型民營企業,新發展中小微企業300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6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增長23%。
(七)注重治理創新,推進平安建設,切實筑牢和諧穩定安全網
更加注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以高效的社會管理和完善的公共治理,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更高標準推進依法治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強化以農村為重點的普法宣傳教育,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務”,打造區內“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建立村社司法行政工作室25個、“智慧司法”機房1個,新建法治公園、法治教育學校和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各1個。
更深層次加強社會治理。全面推行集城管、食藥、治安、計生等監管功能于一體的多元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提升社會管理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引導群眾依法上訪,推動訴訪分離,打造“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陽光信訪”。深入推進“社區民警專職化、巡防工作專業化”,以全球眼視頻監控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和信息化建設,實施王家口公安檢查站、公安業務技術用房和華龍派出所建設工程;始終保持對“兩搶一盜”、詐騙、毒品犯罪的高壓態勢,增強突發公共事件和恐怖事件的處置能力,確保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創新發展雙擁工作,爭創“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更大力度保障公共安全。嚴格執行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加大安全生產執法監管,建立健全鄉鎮、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制,實現重點路段交通安全警示標志、城區消防設施全覆蓋,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繼續深入開展攻堅戰,推進基層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實現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著力構建科學監管的長效機制,努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八)加強依法行政,提升服務效能,塑造為民務實清廉新形象
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區政府將以人民期待為導向,以人民滿意為標準,開拓創新,奮力拼搏,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