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桂林市象山區政府工作報告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15-10-10 | 閱讀量:2800次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5年4月23日在象山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區人民政府代區長 蔣永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依靠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搶抓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重要機遇,克難攻堅,不斷進取,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先后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區、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區)”、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初步核實,完成城區生產總值184.52億元,同比增長6.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01.96億元,同比增長20.8%;本級財政收入實現9.71億元,扣除桂林銀行因素,增長1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4.09億元,增長13.1%;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2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748元,分別增長8.3%、12.1%。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調結構強產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不斷培育高新技術型企業,推動產業升級換代,加快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全年實施技改項目72個,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6.63億元。把握“兩化”融合機遇,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桂林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桂林量具刃具廠、永固混凝土有限公司、國營長虹機械廠、桂龍生物有限公司、桂林奇昌車輛裝飾有限公司、桂林海威船舶電器有限公司7家企業強勢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燕京啤酒(桂林漓泉)成為首批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投資3億元的燕京(漓泉)啤酒研發中心已正式開工建設,桂林機床電器公司交流接觸器產品新添為“廣西名牌”產品,橡膠機械廠躋身2014年中國機械工業500強,國營長虹機械廠、桂林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獲得第二屆市長質量獎。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56.65億元,同比增長7.6%,規模工業增加值51.28億元,同比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對城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31.7%,全區工業企業轉型提效又邁出了新步伐。
服務業快速發展。壯大升級聯達商業廣場、紅街商業廣場、桂林國際旅游批發城等現有商圈,加快推進德天商業廣場二期、百年薈·城市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開發建設;投資8億元的萬福廣場項目基本建成,其中北區成功開業運營,城市候機樓、高鐵售票中心、新時代環球影城、麗柏國際酒店等品牌陸續入駐,城區人氣商氣進一步集聚。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星巴克入駐夢之島百貨。加快香江國際廣場、天之泰廣場等商務樓宇建設,加強桂林銀行、桂林煙草等重點納稅企業的支持和服務。桂圳SEC植入式電商平臺全國正式上線。房地產業頂住行業下行壓力穩健發展,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25.7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2%。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桂林)國際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象山推介會,象山景區繼續被評為全國最美賞月地,駱家寨休閑山莊被評為廣西二星級生態農莊,旅游服務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新增限上企業23家,煙草、鋼材等批發業、零售業銷售額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大眾餐飲消費市場持續興旺,全年完成三產增加值114.08億元,增長6%。
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和生態農業,打造陽家村千畝蔬菜基地和四合村花卉、北芬村苗木基地,特色種養業逐步形成標準化、規?;?。新農村建設有效推進,投入資金443萬元,完成陽家村、額頭村“普惠制”新村建設和平山界頭、新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1158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瓦窯水廠及瓦窯村段漓江防洪堤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2億元,增長2.16%;增加值1.15億元,增長2.1%。
(二)抓項目促投資,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市級重點項目50個,完成年度投資49.41億元,項目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建立健全項目責任制,市領導聯系的7個重大項目取得明顯成效,投資14億元的321國道擴建工程(象山段)完成征地410余畝,11公里城市和農村路段已全面形成施工作業面;萬福東路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完成征地848畝,已交付1公里作業施工面,拆遷補償工作順利進行;迎賓西地塊和南藥地塊分別以6.45億元、4.7億元成功出讓;市委黨校改擴建、汽車南站工程等正加快推進,瓦窯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有序開展,紅嶺鐵路軍用專線順利竣工通車。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堅持規模招商、產業招商、招大引強,確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25個,招商引資項目庫實現動態更新。主動邀請30多家有實力的客商來我區實地考察洽談,開展小分隊赴外招商,組織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民企、央企”入桂等經貿洽談活動,招商引資再創佳績。全年簽約引進桂林和一廣場、龍光普羅旺斯、桂林國際啤酒文化廣場、桂林新天地旅游文化產業園等4個10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額89億元人民幣,完成招商引資區外到位資金28.68億元,增長17.1%;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
財政收支運行平穩。科學培植稅源,強化稅收征管,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9.71億元,增長13.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7億元,增長17.67%。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支出5.79億元,增長9.7%,其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占區財政總支出的53.19%,增長15.37%。加強經濟運行監管,建立了以財政工作為中心的經濟運行監督預警體系,對全區134家重點企業建立稅收臺賬,規范了對全區經濟運行的預測預警工作。
(三)統城鄉抓建設,城市品質有新提高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萬福廣場、百年薈城市廣場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完成主體建設,龍光普羅旺斯、悠山郡、博望園、安廈漓江·大美等住宅項目加快推進,平山蔣家、大村棚戶區改造和田心村整體搬遷項目進展有序。在全市率先啟動無物業管理小區提升改造,開工建設20個,目前已投入資金1500萬元改造完成福旺街4號、建安路5號、新盛花園等18個無物業小區,舊城區居住環境持續改善。多渠道籌措資金683萬元,完成長虹西路、佛殿公路修建改造,城鄉交通路網更加通暢。投入資金750萬元,完成大風山、鐵西兩座垃圾中轉站改造,垃圾中轉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加大對小街小巷、市政管網的維修改造,瓦窯路一巷、文明路等15條道路路燈安裝工程全部完工,3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完成鐵西小區西二巷、銀錠路、南新路等28處市政管網的維修改造,提升改造南站市場、西門市場2個農貿市場,3個地下停車場,新建公廁1座,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進一步修訂完善了《象山區城市管理網格化長效管理機制》和《城市管理考評獎懲辦法》,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不斷健全。財政安排預算3740萬元專門用于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抓緊抓實抓細網格化管理檢查考核,實現城市管理“全覆蓋、無縫隙、制度化、精細化”,全市城市網格化管理現場推進會在我區順利召開。深入開展噪音、揚塵、“五亂”等專項治理,城市主次干道清掃保潔率繼續保持100%。加大清理打擊“兩違”的力度,全年組織9次大規模依法強拆行動,拆除違法建筑15.3萬平方米,城鄉環境進一步優化。
“兩創聯動”深入推進。堅持“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全力推進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重點開展占道經營、背街小巷、集貿市場、建筑工地、環境設施專項整治活動。“兩創聯動”攻堅,環境綜合整治持續深入。轄區城市道路建設、社區養老服務、景區建設等創建項目亮點紛呈,主要污染物總量下降、道路完好率、社會道德風尚等創建指標鞏固提升,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組織考核。深入實施“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農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
(四)惠民生保穩定,社會事業有新進步
社會保障日臻完善。全年投入資金3229萬元,全面完成十件為民辦實事工程。以抓擴面、促征繳、?;緸橹骶€,全面統籌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完成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7405人,發放養老金315.55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1151人,完成計劃任務103%。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工作,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完成2700人,其中被征地農民464人,基金征繳2212萬元。千方百計促進創業就業,率先在全市建立覆蓋全區的城鄉就業公共信息網絡平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93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057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人員20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高標準建成6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1家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全區80歲以上老人生活津貼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發放51978人(次)、194萬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住房212套(戶),建成160套,新增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349戶。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圓滿完成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統計數據為服務新常態提供更加堅實地保障。高度重視優先發展教育,全年累計投入資金1650萬元,推進南溪山小學綜合樓、將軍橋小學二期、大風山小學等校園新建、改(擴)建維修項目,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三名工程”,提升優秀人才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探索名校合作辦學新模式,新建廣西師大二附實驗小學,走出一條社會化辦學新路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新農合參合人數22893人,參合率為99.7%,資金使用率97.4%,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總計銷售國家基本藥物343.3萬元,網上采購基本藥物342.9萬元,基本藥物實際銷售價格下降30%;門診、急診每次平均費用同比平均下降17.9%。文化惠民工程步伐加快,全面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和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農家書屋任務全面完成,開展“象山水月”、“百姓大舞臺”象山專場等專題文藝晚會,成功舉辦全市第21屆“象山—解放杯”長跑賽、“萬福廣場杯”健步走登山節等活動,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嚴厲打擊瓦窯小洞天影劇院違規經營行為,保持文化市場繁榮穩定。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是目前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桂林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揭牌,成為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一張重量級文化名片。圓滿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將軍橋社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雙擁模范城區”創建已通過自治區考評并有望實現八連冠,社區建設和軍民共建工作再上新臺階。投入155萬元完成了文明社區、凱風社區、平山東社區和大風山社區辦公場所的改擴建工作,基層辦公條件不斷改善。深化誠信計生工作,精心打造流動人口衛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溫馨虹橋”模式示范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71‰,比去年同期降低1.41個千分點。旅游廁所提升改造工作全面啟動,象山廣場等5座星級旅游廁所的建設改造如期開工,正緊鑼密鼓抓緊施工中?!断笊絽^志》公開出版發行,《象山區年鑒》2013年卷編撰任務圓滿完成。
社會治理不斷深化。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監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各項指標控制在市政府下達范圍內。全面完成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健全。扎實開展“六五”普法、人民調解和社區矯正等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大信訪維穩工作力度,努力化解社會矛盾,認真實施信訪積案大化解行動,成功化解11件久拖不決、久訪不息的積案,抓好了重點治安區域的整治,落實了“一崗兩責”和風險評估,維護好了各敏感時期的穩定,實現了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五)轉作風勤為民,自身建設有新氣象
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批評、意見、建議32件、政協委員提案64件,辦結率、回復率、滿意率均為100%。行政執法人員全員輪訓等學習制度進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提升。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和依法性審查制度不斷完善,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民主。政府信息公開積極推進,全年公開各類信息8000余條,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透明。
行政效能持續提升。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步伐加快,組建交通局、商務局、城市管理局,進一步完善了政府職能,促進了城市管理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清理行政審批項目93項。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年內受理辦結量近萬件,辦結率100%。效能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干部職工崗位績效考評不斷加強,對重要事項、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嚴格實行定期會辦、跟蹤督辦,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效能持續提升。電子監察系統逐步完善,效能投訴和網絡輿情監測機制不斷健全,辦理群眾投訴更加高效規范。
廉政建設不斷加強。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取得了干部受教育、問題得解決、作風大改善、群眾較滿意的明顯成效。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約法三章”等政策規定,懲防體系進一步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扎實開展。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持續加強,完成政府性投資建設預結算項目審計99項,審減經費2432萬元,核減率14.64%;反腐倡廉教育進一步深化,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整治“四風”活動深入開展,“三公”經費大幅降低,節約型政府建設成效明顯,服務群眾能力不斷加強。
一年來,工商、稅務、科技、環保、食藥、人事、人防、消防、保密、后勤服務等工作均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聯等工作取得新進步,國防后備力量、雙擁共建工作不斷加強。一鄉三辦根據各自實際,發揮優勢,突出特點,創新思路舉措,工作亮點紛呈,在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統籌轄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我區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城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等4項指標增速略低于預期,但基本向好,質量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區生產總值增速,經濟仍保持在平穩較快增長的合理區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區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區人大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群策群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駐我區中央、自治區和市屬單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所有關心支持幫助象山區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和共性特征對我區影響明顯,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幅回落較大,增長動力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工業增速放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多;資金、土地、規劃、環境以及征地拆遷等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突出,部分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偏慢;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還不高,一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沒得到很好解決。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準確把握“三期疊加”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勇于引領新常態,奮力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鄧小平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