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柳州市魚峰區政府工作報告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15-10-10 | 閱讀量:1709次
魚峰區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15日在魚峰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區長 何世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魚峰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全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市委提出的“實業興市,開放強柳”戰略,緊緊圍繞區委建設“五美五好”魅力城區和傳承柳州歷史文化核心區的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總基調,著力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創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事業呈現出“質效提升、轉型加快、后勁增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發展局面,基本完成了我區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順利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統計,全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4.2億元,同比(下同)增長9.5%;全部工業總產值277億元,增長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2億元,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7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首次突破百億元,達106.7億元,增長25.5%;引進市外境內到位資金(含續建項目)13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6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完成率、引進市外境內到位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等四項指標均居四城區前列。完成財政收入29.26億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18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314元,增長12%,收入水平位居柳州市和自治區前列。按在地統計(不包括柳東、陽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5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00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7‰。為民辦10項實事全面完成。
全年我區共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國家級榮譽10項;榮獲廣西先進平安縣區、自治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步獎、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先進集體等自治區級榮譽27項;榮獲清理拆除違法建筑專項整治工作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工作利用外資獎和工業園區發展獎等市級榮譽134項,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市績效考評優秀單位。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投資拉動,狠抓項目建設,經濟發展保持強勁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成效顯著。堅持以固定資產投資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首次突破百億元,達106.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有效推動項目建設,全年推進重點項目85項(其中市級44項、本級41項)。重點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柳州源創電噴技術有限公司等7個項目集中開工,計劃總投資約13億元,項目建成后產出規模將達25億元以上;中國百貨零售業巨頭銀泰集團旗下項目銀泰城成功開業,周末客流量達10萬人次;華潤凱旋門、恒大翡翠龍庭項目開工建設并實現銷售;窯埠古鎮項目一期建設圓滿完成進入招商入駐階段、二期工程有序推進;工業博物館紅街餐飲、娛樂、休閑等業態多元豐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三期5條市政道路完成建設,四期道路已開工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標準廠房即將完工。建立“四位一體”①征地拆遷模式,完成拆遷面積17.2萬平方米,為項目建設供地300畝。
招商引資名列前茅。實施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三會一報告”②制度和服務項目“五個一”③ 工作法,成立工業及園區、旅游及房地產、文教衛體和綜合組四個招商專業組,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世界500強華潤集團、中國企業500強三胞集團、中國十大地產企業恒大集團等一批影響力大的企業紛紛落地,招大引強實現新突破。全年新簽約項目24個,合同投資額66.4億元(其中內資54億元、外資2億美元),引進市外境內到位資金(含續建項目)13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6億美元。
非公經濟再添活力。繼續大力實施“五大提升工程”④,出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非公企業總產值實現238億元,增長10.1%。深化與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柳州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幫助42家企業融資6.42億元。建立健全魚峰企業之家信息平臺,在政策公開、項目申報、在線咨詢等方面給予企業多方服務。注重非公企業家能力提升,投入資金100萬元在清華大學舉辦非公經濟企業家培訓班。全年新登記注冊企業558家,增長12%,新增注冊資本3.06億元,增長53.9%。
工業經濟勢頭強勁。深入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全區新增超億元企業3家,總數達39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6.6%;新增規上企業5家。與市信用聯社合作,投入1000萬元擔保金放大為1億元授信額度,為6家工業企業解決融資3000萬元。投入科技經費2360萬元,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更新改造投入70.64億元,增長21.61%。堅持入園企業“三個更加注重”⑤ 原則,企業入駐步伐加快,園區在建企業14家,企業總數達37家。園區實現工業產值突破百億元,達108億元。積極協調南方電網完成磨月、果月兩條220KV高壓線路改遷,釋放土地200多畝,解決了4家入園企業建設用地問題。工業結構調整進入快速推進時期,靜蘭片區工業企業搬遷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商貿經濟繁榮活躍。出臺《魚峰區商貿服務業發展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及《魚峰區扶持限額以上企業發展暫行辦法》兩項扶持政策。下撥三產扶持資金、企業限上獎勵資金95萬元。預計全年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56.63億元,增長5.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7億元,增長13%。限上企業年內新增10家,總數達143家。加大“四片區一組團”⑥建設力度,商業新框架基本成型。城市濱江商業核心區初具規模,集云端寫字樓、精品百貨、高級賓館于一體的三胞廣場項目落地并奠基動工,盛天悅景臺項目建設順利,太平西街傳統街區風貌整治即將完成主體工程;水南現代都市形象區高端商貿項目引進步伐加快,華潤凱旋門、恒大翡翠龍庭銷售額雙雙突破6億元,柳州信合金融服務大廈已開工建設,河東交通樞紐建設進展順利,雙福大廈寫字樓已竣工并開展招商;南片區休閑旅游組團開發穩步推進,臥龍湖一期體育休閑項目圓滿完成并投入運營,二期商業地產和星級酒店項目計劃2015年動工,海雅繽紛城體育休閑項目建設已基本完工,海雅繽紛城(城市綜合體)進入啟動階段。
三農工作亮點紛呈。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水南村整村改造項目進展順利,雞喇村整村改造前期工作有序開展。羊角山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投資1100萬元的金福葡萄園休閑服務設施日趨完善。國家3A級旅游景區萬聚休閑農莊全年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2400萬元。強農惠農政策得到落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6314元。
二、堅持惠民利民,狠抓品牌創建,文化強區建設取得新突破
文化強區建設實現新提升。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為抓手,強力推進“八個一”⑦ 文化工程建設,先后榮獲自治區級和國家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魚峰歌圩”成功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舉辦首屆“三月三”全國山歌邀請賽。魚峰“小歌仙”少年兒童藝術團在第五屆中國“魅力校園”合唱節上榮獲金獎。群眾文化活動成效顯著,重點打造了“魚峰之聲”“立魚歡歌”等一批群眾文化特色品牌。民間文藝團體蓬勃發展,總數達86個。體育工作開創新局面,我區代表團在市第十三屆運動會上獲96金66銀46銅,金牌數、獎牌數及總分均位居全市第二。
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推進。轄區內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街道、社區文化陣地建設扎實推進,建成街道文化站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4個、文化示范校園4個。新建社區書屋10家,總數達到48個。“掃黃打非”工作穩步推進,轄區社會文化環境得到有效凈化。放映公益電影148場,組織各類演出57場次,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雙擁文化氛圍濃厚,順利通過第九輪“自治區雙擁模范區”檢查驗收。
文化產業培育取得新進展。將魚峰山山歌文化、文廟儒家文化、開元寺佛教文化、工博館工業文化、石尚1966奇石文化、窯埠古鎮民俗文化與銀泰城、紅街、三胞廣場的時尚元素相結合,實現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都市體育觀光休閑產業實現新突破,臥龍湖體育項目、萬聚休閑自駕車營地建成營業,大龍潭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園創建和白蓮洞古人類遺址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飲食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柳州菜、桂柳民族糕餅等地方飲食文化品牌加快開發推廣。
三、堅持以人為本,狠抓民生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工作再創新佳績。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打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建設三年攻堅戰,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同步提升,九年義務教育水平保持全市前列。投入3.03億元新建、改擴建項目16個,二十中擴建工程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八中南校區正式掛牌啟用。東環路幼兒園開工建設,馬鞍山幼兒園主體工程竣工,并啟動“公建民營”的辦園新模式。教育公平不斷改善,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和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下撥扶持經費315.5萬元。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上萬名。扶助貧困學生就讀大學505人。投入150萬元扶持民辦中小學校發展。
衛計工作有序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推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得到加強,成立柳州市首家縣區級應急救護培訓指導站。中醫藥特色優勢得到發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評審?;鶎庸残l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龍擎苑社區服務站順利投入使用,白蓮洛維、榮軍、駕鶴、箭盤山街道等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轄區民眾就醫更加便利。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不斷鞏固,防艾攻堅工作扎實開展。誠信計生和“幸福家園”建設扎實推進,兌現計生獎勵扶助金636萬元。轄區申請二孩夫妻466對,“單獨二孩”政策穩妥有序落實。
民生改善卓有成效。加大財政對民生的投入力度,民生支出達4.68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3.68%。積極開展就業培訓和就業援助工作,城鎮新增就業1115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醫保擴面工作穩步推進,實現城鎮居民參保12.0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1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443人,基礎養老金發放28882人次;發放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金、殘疾人補助金、愛心救助金、優撫金等各種補助共計1985萬元。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建成保障性住房1359套, 142套廉租住房交付使用,為1986戶發放廉租住房補貼558萬元。投入208萬元實施84項社區惠民項目。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扎實有效,構建了城區——街道——社區三級監督網絡體系,啟動食品藥品綜合業務監管平臺建設,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專項檢查整治行動,保障了人民群眾食品藥品安全。
四、堅持建管并重,狠抓管理創新,魅力魚峰再展風采
城鄉建管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持續加快,計劃總投資1118萬元的羊角山路延長線道路改造等8項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合金材料廠宿舍區、儀表總廠宿舍區等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工作順利完成。累計投入2780萬元解決街道、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五里亭、榮軍、麒麟、箭盤山等四個街道辦公和服務用房已立項并建設中,32個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面積達300平方米,占社區總數的59.26%。“美麗魚峰·清潔鄉村”活動有效開展,投入862萬元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環境整治力度,完成主要通村道路和80%通屯道路硬化凈化,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加速推進市容環境“精細化”管理,通過網格化實行三級平臺數字城管。投入770萬元改造10座公廁、2座垃圾中轉站等環衛基礎設施。
網格化建設再添新內涵。我區作為廣西首個以信息化支撐網格化建設示范城區,以網格化、信息化為著眼點,大力開展智慧城市、科技惠民項目建設。發放50臺“社管通”網格化手持終端,試點區域網格員實現與網格中心動態對接交互。啟動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化和企業服務網格化系統開發。深入開展“費隨事轉”,下撥經費237.57萬元。全年網格中心共登記、受理各類投訴10498件,辦結10410件,辦結率達99.2%。
創新社會治理成效明顯。深入開展治安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平安魚峰”建設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維穩工作成效顯著,進京非訪人數同比下降60%以上,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升至自治區第24位。深入開展“書記區長大接訪”“信訪積案化解攻堅”等專項行動,按照“五個一”⑧ 工作要求,采取“三個一”⑨聯合接訪模式,集中力量逐步推進“鑫匯君都”和江南新天地等一批10年以上的信訪積案化解工作。偵破各類刑事案件3244起,摧毀犯罪團伙35個,命案破案率達100%。禁毒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合理調整社區行政區劃,將61個社區整合為54個,順利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五里亭街道榮獲“全國安全社區”稱號,蓮花社區和桃源社區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開展“美好社區”和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獅山社區等23個社區分別被評為四星級“美好社區”和三星級“美好社區”。
“兩違”專項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充分利用網格化監控系統,構建“三化三到位”⑩拆違工作機制,堅持“三個圍繞”?嚴打快處,集中拆除蟠龍寶邸、匯金壹號、三柳大院等片區的“兩違”建筑170多處,拆除面積達18萬平方米。“兩違”清理整治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并榮獲“2014年柳州市清理拆除違法建筑專項整治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五、堅持依法行政,狠抓作風建設,政務服務取得新成效
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等三個環節壓茬推進,“回頭看”工作務實有效。政府黨組召開專題學習4次,收集整理各類意見建議76條,制定整改措施18條,辦成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實事好事179件,切實解決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全面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根據《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三個文件的通知》精神,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新組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整合成立文化體育和新聞出版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加掛政府工作部門牌子12個,政府機構進一步優化。扎實開展事業單位分類管理,制定實施2014至2017年職能轉變方案,政府職能得到進一步理順。
作風建設不斷深化鞏固。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清理騰退辦公用房1639平方米。切實控制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三公”經費同比壓縮21%。加快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政務服務中心全年辦件2099件,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公開各類政務信息3.2萬條。實現政務服務基層信息化應用平臺全覆蓋。新建社區“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4個,基層政務服務網點覆蓋率達91.2%。
民主法治建設穩步推進。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累計辦理區人大代表建議69件、政協提案20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均達100%。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創建“魚峰法治”微信公共平臺,法制宣傳教育力度不斷加大,普法工作實效不斷增強,公民學法用法意識不斷提高。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嚴格貫徹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人民調解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調解矛盾糾紛1842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205件。
廉政建設切實加強。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不斷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投入35萬元創建重大決策執行監察平臺,對8大類重點工作中的67個項目實現全程監督。加大對工程建設領域、財政性資金、政府采購和民生項目的監管力度,全年監督招投標52個,標的金額3087.16萬元,審計政府投資項目43個。
過去一年,我區民兵預備役、征兵任務圓滿完成,婦女、兒童、老年人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不斷進步,人事、編制、統計、物價、檔案、修志、人防、防震減災、接待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有力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精誠團結、共克時艱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積極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支持魚峰區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向全區各族人民、向駐區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公安民警,向工商聯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服務企業效率還不夠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老舊片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任務十分艱巨;公共服務的提供水平與人們群眾的期待仍有差距。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妥善加以解決,把全區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015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籌備之年。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整合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我區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初期階段就進入了經濟發展新常態,雖然在政策紅利、土地指標、金融和產業扶持、環境保護等方面會遇到較大的困難,但經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處在后發優勢的良好發展機遇期沒有改變,特別是國家重點實施“一路一帶”、珠江—西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廣西實施“雙核驅動”戰略、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讓我們置身于全新的發展大局。保持高于全市經濟平均增長水平,契合了我區發展的可能和需要。立足魚峰實際,要堅持“以投資為重點、以項目為中心、以招商引領為突破口”的發展思路,轉變發展理念,正確認識、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善找發展機遇,創造新的機遇,乘勢邁上新臺階。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區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柳州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實業興市,開放強柳”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區委建設“五美五好”魅力城區和傳承柳州歷史文化核心區的發展目標,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和誠信政府建設,科學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固定資產投資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努力開創經濟健康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安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2015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全部工業總產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保持全市領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40億元。財政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保持在自治區前列。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柳州市下達指標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我們將著重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以固定資產投資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
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以重大項目建設為主戰場,策劃并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增長20%以上。統籌推進投資項目119個(市級33個,本級86個),總投資51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0億元以上。重點抓好柳州“三胞廣場”、海雅繽紛城、華潤、恒大、臥龍湖等84個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推行“五個一”項目運行機制和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著力破解項目推進中存在的瓶頸問題。積極做好自治區、柳州市層面重大項目申報,提前謀劃“十三五”重點推進項目。加大征地拆遷工作力度,確保項目建設用地。大力爭取上級扶持資金,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擴寬項目投融資渠道,使項目對全區發展的支撐更實更牢。
著力打造非公經濟“升級版”。深入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化“五大提升工程”內涵,創新政銀企合作方式,提升非公經濟扶持水平。積極引進上海嘉定金融模式,探索實施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以“新金融”模式助推“新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加強與柳州銀行、農信社等金融單位合作,豐富企業融資產品。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鼓勵各類股權投資企業聚集發展。爭取引入第三方信用融資服務平臺,解決中小企業信用征集難題。實施企業直通車服務制度,大力支持重點項目發展,力爭實現企業發展新突破,新增規上企業6家,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4家,億元企業總數達40家;商業方面力爭培育10億元企業1家,限上企業15家。深入開展誠信企業、誠信市場、誠信商廈等創建活動,以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為試點,加強與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等社會組織合作,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和信用評價機制,強化守信自律。
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圍繞“全面提升,重點向南”發展戰略,完善招商機制,創新招商舉措,力爭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0億元。堅持會展招商與專業招商相結合,圍繞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和重點項目開展招商。重點加大對轄區資源包裝、策劃和招商力度。圍繞洛維工業集中區及標準廠房、科技孵化器開展招商引資,實現電子信息產業園新突破,推動上海中歐集團空客直升機項目落地。
二、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三大產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