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馬鞍山市雨山區政府工作報告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15-10-10 | 閱讀量:3962次
政府工作報告
——
第四次會議上
區長 徐澤能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雨山區建設和發展進程中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新開局,嚴格落實轉變作風新要求,迎來法治雨山建設新時代。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團結和依靠廣大干部群眾,緊緊圍繞“打造四個強區、建設美好雨山”奮斗目標,牢牢把握轉型升級、加快發展主題,砥礪奮進,主動作為,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續寫了美好雨山建設的新篇章。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面對宏觀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我們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不斷強化發展措施,全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主要指標穩定增長。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3億元,增長17.8%;固定資產投資227億元,增長20%;引進外資2.75億美元,增長14.5%;利用內資228億元,增長1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增長13.5%;外貿進出口總額4300萬美元,增長2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0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7600元,增長13.0%。
需要特別報告的是,由于受到稅源結構調整、部分重點企業稅收上劃、再生資源骨干企業納稅大幅下降、房地產市場回暖乏力等因素的影響,2014年實現財政收入13.53億元,總量較2013年有所下降,但是財政收入的結構得到優化,質量明顯提升,稅收收入達11.63億元,占比為86.0%。
(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出臺了《雨山區工業經濟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產業提升、培大育強、投資拉動、創新驅動、載體拓展五大工程,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全區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3家,總數達83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8億元、增長16.2%,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3.9億元、增長19.3%。全年新建續建工業項目92個,完成工業性投資50億元,增長24.5%。80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8.2億元,正沅金屬、華僑瑞和、恒大線路器材等13個項目建成投產。59個省、市工業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7億元,鑫洋永磁“電改氣”、博宇重機數控中心等11個項目全面完成。
服務業發展提檔升級。萬達廣場建成運營,永輝超市、萬達院線、骉馬金街、美食廣場和按5星級標準建設的嘉華酒店同步開業。居然之家開門迎客,偉星時代廣場快速推進,億豐中王奧特萊斯順利建成、業態加快優化。印象東湖、南湖桂園、長江濕地公園等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加快實施?;抒@五品街、江東風情街、三國文化街等特色商業街區功能進一步完善,特色日趨鮮明。金融保險、電子商務、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正在興起。馬鞍山首屆青島啤酒節、雨山區第一屆鄉村旅游節、第二屆東塘葡萄節相繼成功舉辦,德化堂古床博物館、姚家寨生態度假區分別通過4A和3A級景區評定,濱江游、鄉村游、文化游、休閑游成為新熱點。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606戶、私營企業825戶,完成“個轉企” 407戶。全區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3家,總數達50家。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98億元,增長11%。
現代農業提質優化。“41343”現代都市農業工程深入實施,全區土地流轉2517畝,總面積20811畝,流轉率達40.4%。完成采石河堤防加固,清淤當家塘49口,改造泵站516千瓦,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水利普查工作榮獲全省先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2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家,農產品加工產值9.6億元,產業化、規?;洜I不斷擴大。
(三)項目工作績效明顯
項目建設高效推進。扎實開展“項目建設轉型年”活動,全區新建續建擴建各類項目332個,其中36個項目被列入省“861”行動計劃。5000萬元以上開竣工項目分別達35個和32個。58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2億元。匯海藥業、金拓液壓、翔龍電力等項目相繼建成,泰鯨包裝、東環合金、金港農業等項目加快推進,展鴻電力、誠和電子、博緯機械等項目開工建設。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深入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圍繞“324”轉型升級計劃,做實“兩圖一案”,強化招商引資的主動性、針對性、精確性和有效性。區領導帶隊上門招商50余次,成功舉辦臺灣高效精品農業、東湖藝谷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投資推介活動。投資50億元的汽車文化產業園起步區、利用俄羅斯最新生產技術的世界村新材料產業園、馬鞍山第一家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世界知名企業韓國奧瑟亞公司與馬鋼共同投資7250萬美元的奧瑟亞焦油精制項目、中國工業設計領導品牌上海木馬工業設計中心、投資5.19億元的光大垃圾焚燒發電和投資5億元的大潤發大型賣場等93個億元以上項目成功簽約,部分項目陸續注冊落地。全區引進外資、利用內資總量和增幅均居全市同類載體前列。
企業服務取得實效。持續開展“企業服務提升年”活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融資、用工等方面的難題300余項,爭取上級扶持資金1.28億元,兌現區級獎扶資金1820萬元。幫助企業申請貼息貸款1200萬元,辦理商標權質押貸款4000萬元、動產抵押融資7510萬元。組建國有金福擔保公司,為轄區企業提供貸款擔保8000萬元。支持企業申請稅源貸、固定資產投資貸和還貸應急周轉金4760萬元。組織開展銀政企、產學研和用工對接活動30余次,與農商行簽訂總額20億元的授信協議。中迪鋼業、瑞馬鋼構、雙益機械分別與中冶、中鋼、中建等央企實現合作;雨山冶金與濮耐股份成功重組,募集資金近2億元;黃河水處理、晨光高耐磨、旗翔新能源等企業正在積極申報“新三板”。
(四)開發園區加快發展
開發區承載能力持續增強。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交易產業園積極進展,征遷已經掃尾,部分土地報批掛牌,3.4億元融資全部到賬,水電氣路等基礎配套加快推進,汽車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匯恒汽車、利泰豐田、東方汽車文化3家企業相繼注冊。電子信息生產交易產業園加快建設,中鋼天源研發大樓業已建成,集團總部即將入駐。市磁性材料協會在園區發起成立,規模達50億元的中鋼新材料產業基金成功創設,鑫洋永磁磁粉擴能、新康達軟磁一期、天源成套設備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磁性材料產業集聚區加速形成。3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即將全面竣工,江東工業設計、卓佳公用工程等一批智能制造、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等新型產業項目引進入駐。預立精工、方宏自動化、滬寧智能科技等7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項目簽約落地;華晨環保、黃河水處理等節能環保項目加快推進,智能裝備、節能環保兩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雨山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順利奠基,開發區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被命名為“第五批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濱江新區建設步伐加快。規劃引領、項目帶動、招商引資、功能配套同步推進。采石古鎮一期規劃方案編制完成,土地出讓進入程序;核心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開始施工招標。長江采石旅游碼頭、徽潤商業街等9個項目順利簽約。長江濕地公園、小九華景區廣場、祈福路及高壓線廊景觀帶項目基本建成,牛渚路商業綜合體項目加快掃尾,九華萬家花園3000套安置房建成分配,濱江休閑游樂廣場有望春節前對外開放。
雨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扎實推進。園區管理體制調整完成,省級農業示范園創建工作有序開展。西部入口及丫山東路如期建成,園內電網改造完畢,供水管網與首創水務實現對接,基礎設施配套進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審批,土地流轉、安置房建設、招商引資工作有力有效,禾盛農業、五稼園等10家企業簽約入園,徽州莊園、宇泰盤龍灣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
(五)改革創新不斷深化
改革創新工程全面實施。研究出臺《關于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工程的若干意見》,大力實施改革創新“雙十”工程,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社會活力。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監察機關職能強化、土地整治職能劃轉、濱江新區移區管理順利完成,市場監管局和交通運輸局成功組建,政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創新。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區屬預算單位實施“零賬戶”管理,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實現網上公開。
重點領域改革順利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進程加快,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有序開展,機關后勤事務管理逐步市場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全面開展,四級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體系基本建成,網上審批開始試行?;A教育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大學區工作進一步深化,一中教育集團、四村小學教育集團成功組建,四中、姑山學校順利接管,六中師生合理分流,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加快進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速培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工作開始啟動。安民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進展,清產核資、股權確認工作基本完成。
創新驅動力度不斷加大。“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實施,全區擁有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擁有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8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7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高新技術產品97個。新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個,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11個,發放科技創新券426萬元。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轄區骨干企業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簽訂合作項目18項。申請專利805件,授權專利527件??萍紕撔乱嘏琶痪尤星傲?。制定出臺《雨山區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創設區長質量獎和提名獎;申請注冊商標100件,申報省著名商標4件、省名牌產品2個,質量強區建設扎實開展,品牌戰略得到深化。
(六)城鄉環境展現新貌
生態建設持續發力。完成生態區建設總體規劃修編,出臺《雨山區生態強區建設實施方案2014-2020》,加快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社會和生態載體四大建設。深入開展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扎實開展秸稈禁燒行動和燃煤鍋爐改造,集中整治涉礦企業工業粉塵,圓滿完成南京青奧會期間環境質量保障任務。組織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新增森林面積4950畝,建設常合高速綠色長廊3公里。完成工礦廢棄地復墾997畝,其中5個批次423畝順利通過省國土廳驗收。省級生態區創建取得新的進展,20項建設指標已達標18項,向山鎮、佳山鄉省級生態鄉鎮申報工作完成。全區擁有省級綠色社區3 個、生態村1個、綠色學校 1個,市級綠色社區 12個、生態村9個、綠色學校 18 個。
城鄉建管切實加強。投入3900萬元,修建管養城鄉道路70條,提升改造老舊小區5個。全面完成老舊房屋安全排查,組織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11個,爭取上級補助資金7050萬元。安置房建設步伐加快,金福二期一組團1378套安置房結構封頂,金福二期二組團、映翠五期2823套安置房快速推進,映翠四期、湖南新村1090套安置房交付使用。廉租房、公租房“兩房并軌”,竣工交付800套。岱山村周邊村民組美好鄉村示范點建設穩步實施。“征遷安置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進。以“一江兩河三邊七路”為重點的“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治理成效明顯,28項重難點及“三老問題”有效整治,農村清潔工程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測評迎檢工作常態長效,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嚴格落實三級巡查機制,拆除違法建設4549平方米。數字化社會管理平臺功能進一步完善,物業管理數字化順利推廣,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1.8萬件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向山鎮級小城市建設初見成效。313省道工業帶建設進入實質性謀劃階段,鎮區商貿服務業加速發展,葡萄、蔬菜、苗木等“一村一品”形成特色。建成分配各類安置房3000余套,全省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順利進展,松源、十排等4個地塊安置房竣工交付,1600余戶群眾喜遷新居;向礦新村、橋頭二期棚戶區改造按期啟動,1100套安置房即將建成。鎖庫新社區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小甸塘搬遷加快推進,向山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南山農貿市場建設完工并投入運營,西山、平山2個社區近期有望通過“精品”社區驗收。向山廣場改造、石山文化公園建設和馬向路、南山路及過境省道綠化美化工程如期完成。交通、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配套不斷完善,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同步發展。城鄉環境治理、工礦廢棄地復墾有效實施,鎮容鎮貌持續改觀,鎮級小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投入13.13億元,實施 33項民生工程,完成雨山區生活類廢舊物品分揀集散中心建設和雨山商城市場標準化改造等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首,全年新增就業1011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20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1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86人。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4個,投入資金 605萬元。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37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在全省首次將貧困殘疾人生活救助范圍由三級擴大到四級,全年發放救助金130.68萬元。完成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任務,以船為家困難漁民得到妥善安置。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增社會養老床位600張、社區養老床位400張,總量分別達2300張和800張,“10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
社會保障日益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4.03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8.4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低保水平進一步提升,月保障標準提高到495元,全年發放低保金3783萬元。公租房建設、分配、管理有序推進,受理審核申請1397戶,為1099戶住房困難家庭發放廉租房補貼350萬元。實施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1899人次,累計發放救助金308.85萬元。高度重視慈善事業,全區募集善款65.71萬元。“結對幫扶走親戚”活動深入開展,幫助困難家庭解決難題2470件,捐款捐物190余萬元。
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創建通過國家認定,省、市兩級督導均獲優秀等次,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四村小學教育集團深業分校建設進展順利,翠螺小學教學樓翻建、采石小學北門改造等工程交付使用,教育信息化工程快速推進,配套投資636萬元,新建班班通101套,實現了中小學和幼兒園大班全覆蓋。文體事業加快發展,建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社區2個,新建健身路徑7套,完成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提升改造。成功舉辦第五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和第四屆乒乓球賽,文藝作品《淮北漢子》榮獲省“群星獎”。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基層配送文藝演出46場,“送戲進萬村”24場。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向山衛生院全面竣工,佳山衛生院投入使用,安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升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15分鐘醫療圈”全面建成。榮獲“全國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 和“省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稱號。人口計生政策全面落實,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創建工作扎實開展,人口計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各項計生控制效果指標均居全市前列。精神文明建設扎實推進,榮獲“第一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第二屆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稱號,10人榮登“馬鞍山好人榜”,20名中小學生被評為市級“美德少年”。全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集體活動200余次,參與人數5.8萬人次。全國科普示范區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山南社區被命名為“全國科普示范社區”。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圓滿完成。檔案管理日益規范,《雨山年鑒(2014)》校稿完成,老齡事業、老年教育、關心下一代工作全面進步,婦女兒童事業加快發展,被評為省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