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云浮市云城區政府工作報告
- 信息來源:中小城市指數網 | 更新時間:2015-10-10 | 閱讀量:2955次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云浮市云城區人民政府區長 歐 皓
各位代表:
我代表云城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按照區委“六抓六促”的要求,改革創新,克難奮進,“打造全市首善之區,建設美麗幸福云城”取得了新的成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16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01%,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75%、13.23%、8.71%;人均生產總值27586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53億元,增長19.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78億元,增長11.3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38億元,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63億元,增長14.7%。外貿進出口總額5.65億美元,增長14.5%。合同利用外資6536.7萬美元,增長14.4%;實際利用外資2518萬美元,增長11.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市排位靠前,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區呈現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
一、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全區40項5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71億元,我區牽頭負責的11項(21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6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9.4%。
(一)城區擴容提質建設有新成效。新世紀廣場、碧桂園商貿城即將開業,蟠龍天湖景區升級改造、英東體育館地下人防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家樂福、沃爾瑪、粵云新型石材廠、羅斗崗糧庫等“三舊”改造項目有序推進。安塘街銀河港灣、腰古鎮太陽城開盤銷售。城市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35億元,增長8.71%,占GDP比重25.07%。
(二)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新進展。金山大道南段、河濱西路、金豐路、牧羊路等市政道路順利貫通,河南東路、浩林西路、金山大道北段、永豐路南段等12條市政道路抓緊推進,市政路網日趨完善。南廣高鐵正式開通,城區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汕湛高速、新城快線、東部快線等重點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區位優勢逐步提升。
(三)產業園區建設展現新面貌。佛山(云?。┊a業轉移工業園思勞片區已有新亞鋁業、朗圣醫藥等8個項目進駐,計劃投資24億元。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產業城項目資產回收處置工作正式啟動。安塘石材基地一、二期1500畝土地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進園企業90%以上建成投產。
(四)征地拆遷工作有新突破。全力打好征地拆遷三大戰役,完成中心城區1782.15畝、思勞片區4137畝土地征收和中軸片區111戶房屋征收。組織打擊“三違三搶”行動25次,依法強制拆除違法建筑1.48萬平方米,清理搶種青苗15.5萬株,為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用地保障。
二、石材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一)石材經營秩序更加規范。綜合整治違法用地、證照不全、亂搭亂建、污染嚴重等石材企業,加快推進環市路市人民醫院周邊114家石材企業搬遷工作,完成中心城區石材企業搬遷494家,石材行業生產經營環境進一步優化。
(二)企業扶持力度持續加大。新培育規模以上石材企業56家、一般納稅人石材企業1158家,引導石材“個升企”387家,年創稅100萬元以上石材企業43家,石材稅收突破3億元。建立重點小微企業庫,成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與建設銀行達成“助保貸”業務合作,助推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三)石材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擁有石材注冊商標120件、省著名商標3件,新增名牌產品1件。石匯網注冊會員7.5萬家,年成交額2.8億元。在省價格指數平臺率先發布云浮石材價格指數。成功承辦第十一屆中國(云?。﹪H石材科技展覽會暨第五屆中國(云?。┦幕?,規模、質量和檔次均有較大提升。
三、各項改革任務有效落實
(一)經濟行政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全面實施財政預決算編制,減少預算外開支。積極推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完善信用云城建設,建成云城區石材征信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保留審批事項209項,壓減165項,壓減率44.12%。推動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實現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積極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前鋒、南盛兩鎮有序交接。穩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撤銷物價局并入發展和改革局,組建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經濟和信息化局。
(二)農村綜合改革更加深入。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辦理土地流轉合同9宗共829.8畝。認真抓好安塘曲江村、象崗村和河口雙上村等農民公寓集約節約用地示范點建設。著力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建成信用村98條,發放信用貸款2300多萬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村企聯創”為載體,推行“政府+農信+公司(合作社)+農戶”新模式,積極發展農村主導產業。培育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5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47個,帶動3.18萬農戶增收致富。
(三)社會服務管理機制日益完善。積極探索社區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構建區、鎮(街)、村(社區)和自然村四級聯動平臺,建立區協同共治服務中心、安塘街綜合服務中心示范點和天馬、金龍、雙上、城村4個協同共治示范點,培養516個自然村鄉賢理事會,打造集矛盾化解、信訪維穩、治安防控、平安創建、服務管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平臺。
四、社會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一)三農工作穩步推進。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農資綜合直補1100多萬元,實現政策性水稻保險全覆蓋,糧食總產5.63萬噸。申報農村“一事一議”項目96個,資金1897萬元,惠及近6萬群眾。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藥殘留檢測總合格率為99.6%。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1萬畝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7個,投入8400多萬元建設云城街逕尾等7宗水利項目。
(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超額完成擴大生態公益林面積5.4萬畝。投入563.5萬元,完成四大林業重點生態工程8300畝,建設鄉村綠化美化村莊20條。投入2058萬元,建成生態文明村90條,重點打造腰古鎮水東、安塘街鳳尾等生態文明示范村。實現環衛保潔社會化服務、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一鎮一站”、“一村一點”全覆蓋。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完成省減排計劃項目12個, 空氣質量指數排名全省前列。
(三)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超額完成職工“五險種”和城鄉醫療、城鄉養老保險參保任務,收繳社會保險金 2.34億元,發放社會保障卡19.66萬張。提高村干部社保待遇,繳費工資居全市之首。被征地農民社保經驗在全省推廣,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對象1746人,補助資金163.1萬元。加大底線民生投入,發放低保、五保等保障金2000多萬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醫療救助比例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投入資金2052萬元,幫扶項目260個,完成農村住房改造290戶。
(四)科教文衛事業快速發展。投入5092.8萬元,成功將云城街、腰古鎮、都楊鎮創建成為省教育強鎮(街),教育強區已通過省評估驗收,成為全市首個省教育強縣(市、區)。出臺了《云浮市城區教育發展規劃(2014-2016)》,加快實施“三遷三建四擴展”及民辦“三個一工程”,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整合。成功舉辦云中百年校慶,成立云浮市云城區教育基金會,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高考上本科線人數530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面貫徹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開通“單獨兩孩”綠色審批通道,繼續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加快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一盤棋”、“一證通”和“一站式”服務。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35元。成功創建廣東省文明城市。投入1.6億元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順利通過國家復核驗收。
五、政府法治效能逐步提高
(一)治稅理財能力逐步增強。出臺《云城區工商稅收實績考核獎勵辦法》、《云城區2014年度工商稅收區級庫協稅護稅獎勵試行辦法》等激勵措施,形成全區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促進財稅持續增收。堅持“依法理財、有保有壓、保障重點、量入為出”的工作思路,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控一般性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支出,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工作目標。
(二)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實施“三有”工程自然村232條,創建平安村(社區)85個,平安云城建設成效顯著,被評為省、市創平先進單位,基層社會治理四級平臺建設在全省粵東西北地區平安建設現場會上作經驗介紹。“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綜合成績排名全市第一,各類刑事治安警情與前三年平均數相比下降3.8%。積極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群眾信訪量下降10%,連續五年無進京到省非正常集體上訪。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四項指標“三降
(三)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完善政府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機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6條、政協提案54件。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約法三章”,清退超標辦公用房
此外,人武、森防、三防、優撫雙擁、應急管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科技、外事、僑務、機構編制管理、體育、旅游、民族宗教、檔案、人防、史志、保密、工商聯、殘聯、文聯、社科聯、僑聯、工會、青年、婦兒、老干、關工委、老促會等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迎難而上、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職工、公安干警,省、市駐我區單位、企業和市直各部門,以及關心和支持我區建設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單一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經濟發展速度和后勁與建設首善之區不相適應;二是城市的首位度不高,輻射帶動力不強;三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力度不夠、效果不佳,造成了較大的財政負擔;四是政府效率還須進一步提高,各級干部攻堅克難的精神還須進一步增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15年工作計劃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開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中央堅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國家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省大力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構建“廣佛肇+清遠、云浮”新型大都市圈,佛山市對口幫扶云浮工作深入推進,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現代生態城市”的戰略目標,都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就一定能夠保持全區經濟社會健康持續快速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和區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圍繞市委提出“生態立市、產業興市、特色美市、改革活市,建設現代生態城市”的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一動三提升”的發展戰略,按照區委“六個抓”的工作部署,加大力度做大產業、做美城區、做好改革、做實民生、做優社會管理、做強自身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生態云城。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7‰以下,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控制在市下達的目標范圍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政府加大力度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大力度做大產業,不斷壯大經濟總量
年內計劃安排約60項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年內計劃投資約50億元。通過重點項目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活力。
(一)在傳統產業上,以轉型升級為方向,扶優扶強,打造品牌。突出補鏈強鏈,加快制定石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打造世界級石材品牌。充分發揮石材博覽中心、康利石材、安塘石材基地等轉型升級重要載體的集聚帶動效應,通過實施扶優扶強“百家石材企業”、企業成長、“個升企”等系列工程,培育一批石材龍頭企業和成長性中小企業。加大與金融機構合作和征信授信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和“雙百企業”融資。積極引導石材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大技術改造投入,申報更多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進一步增強石材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龍華路石材企業搬遷,確保完成中心城區石材企業三年搬遷任務。完善安塘石材基地經營管理機制及配套設施建設,推動石材企業進園經營。深入開展石材行業綜合整治,淘汰污染嚴重、證照不全、違法違規經營的石材企業,重點抓好324國道沿線石材企業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逐步形成常態化、精細化管理機制,規范石材經營秩序。
(二)在新型工業上,以多業并舉為目標,建設園區,壯大規模。緊緊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兩軸三圈”的契機,有效盤活開發河楊公路南段、云浮電廠一帶和新城快線沿線、河口市政綜合開發等片區的存量土地,依托云浮電廠熱力能源發展生物制藥、食品等輕工型高附加值產業,改變目前城區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在思勞、安塘一帶,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石材產業。借助佛山云浮合作共建的機遇,推動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產業城項目納入思勞深度合作區統一規劃建設,大力發展汽車零配件、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工業項目。逐步規劃建設腰古片的產業園區,大力引進“四新一特”項目。
(三)在第三產業上,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線,提升品位,協調發展。全力推進家樂福、沃爾瑪、新世紀廣場(二期)等城市綜合體項目的開發建設,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年內任務,促進城市商貿流通經濟發展。承辦做好第十二屆中國(云?。﹪H石材科技展覽會暨第六屆中國(云?。┦幕?、石藝創意大賽等大型活動,推動石材產業向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方向發展。繼續完善石材電子交易中心、石材征信中心、石材研究院等平臺建設,加快石材電子商務發展與應用,提高石材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河口街云龍湖森林公園、腰古鎮水東古村落生態旅游區、南盛鎮銀湖城等生態養生旅游項目。鼓勵發展審計評估、金融中介、倉儲物流、工業設計和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
(四)在現代農業上,以提供優質安全食品為根本,優化布局,高效發展。劃定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切實保障耕地面積。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灌區改造、高標準基本農田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糧食穩定增長。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職能明確、運行高效的農產品檢測機構,全面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全力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區。積極探索砂糖桔產業轉型工作,重點打造安塘街濕加松、腰古鎮蔬菜、前鋒鎮發財樹、南盛鎮百香果等特色農業。繼續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工作,重點推進前鋒現代花卉苗木產業園項目建設。
(五)在發展手段上,以持之以恒招商引資為抓手,上大項目,促大發展。堅持“招大、引強、選優”理念,圍繞“四新一特”產業發展方向和傳統產業升級要求,堅定不移抓招商、上項目。組建專業招商隊伍,健全招商工作機制,通過主題招商、小分隊招商、產業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瞄準境內外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靶向招商,力爭引進一批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好的優質項目。落實招商項目用地,全力推進中心城區、思勞片區、中軸片區的征地拆遷工作,重點推進市區牧羊石料總廠245畝、環市路大塱(教育園區對面)940畝、世紀大道北上棋盤218畝、世紀大道北下棋盤156畝等中心城區4722畝土地征收,加快推進佛山(云?。┊a業轉移工業園(思勞片區)8000畝土地以及中軸片區535戶房屋征收工作。
二、加大力度做美城區,不斷提升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
圍繞中心城區這一核心,運用城市經營的理念,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城市綜合管理、生態文明建設和土地利用管理,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一)加強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山大道北段、浩林西路、牧羊路、金豐路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天柱路、富民路南段、東方路、永豐路南段等市政道路貫通,配合做好江羅高速、汕湛高速、新城快線、東部快線、思勞立交東移、324國道改線工程建設,進一步拓寬城市框架和骨架。加快蟠龍天湖景區升級改造工程、英東體育館地下人防工程等項目建設進度,逐步增加城區公共廣場、綠化和停車場等開敞空間,不斷完善城市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環保等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腰古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年內建成投入使用。
(二)加強城鄉綜合管理。綜合整治廣梧高速公路河口出口周邊、324國道沿線、城區主干道的戶外廣告,美化城市出入口道路,提升城市形象。繼續加強市區保潔、十亂整治等工作,鞏固創衛、創文成果。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城市數字化管理。繼續完善“戶收集、村保潔、鎮集中、區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確保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以上。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繼續落實領導掛鉤聯系生態文明村建設機制,創建生態文明村180條、示范村20條,確保生態文明村覆蓋率70%以上,重點打造腰古水東、安塘鳳尾等生態文明示范村。加緊安塘街銀河港灣花園、腰古鎮太陽城花園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宜居小城鎮建設步伐。深入實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四大重點生態工程,重點抓好天然林、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工作。全面開展違法違規企業整治行動,大力整治石材廢渣、粉塵污染和大氣污染。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下達的目標范圍內。
(四)加強土地利用管理。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充分用活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原云浮鋼鐵廠、粵云新型石材廠、羅斗崗、豐門墩等“三舊”改造項目建設,突破發展的“瓶頸”。加強閑置土地清查處置,盤活低效用地,做大土地儲備總量。提高項目用地準入門檻,堅決打擊以企業項目名義圈地、囤地、占地行為。以開展打擊“三違三搶”行為為抓手,加快收地用地進度。切實做好土地衛片執法檢查,重點核實572個疑似違法用地圖斑。
三、加大力度做好各項改革,不斷釋放發展活力
按照中央和省的頂層設計方案,重點推動各項改革方案的落地和落實。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及標準化建設,建立三級聯動審批運行和監管機制。繼續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和征信中心建設,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嚴格執行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理順行政區劃調整后前鋒、南盛兩鎮相關機構設置和事權劃分。穩步推進司法系統垂直管理。
(二)推動財稅體制改革。按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著力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透明預算制度,依法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全面落實公車改革。加快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建設,加強新增債務管理,妥善防范化解風險。實施好相關財稅政策,落實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減稅政策,全力以赴確保“營改增”擴圍任務圓滿完成。積極構建民生保障不缺位,公共服務不失位,資金監管要到位的“三位一體”公共財政體系。
(三)抓好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五位一體”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激發“三農”發展活力。扎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規范農村“三資”管理,引導涉農產權有序流轉,提升農村土地等資源集約化使用效率。鞏固信用村建設成果,推進社會信用建設與金融信用建設相結合,成立信用融資擔保公司,推進農村金融和農業發展,打造信用云城新品牌,實現“政府滿意、農民增收、金融發展”的農村經濟三贏之路。
四、加大力度做實民生事業,不斷改善民生福祉
今年繼續做好“十件民生實事”,統籌推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等各項民生事業,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區群眾。
(一)進一步優化教育文化資源配置。全面落實《云浮市城區教育發展規劃(2014-2016)》,鞏固創建教育強區及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成果,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3.2億完成“三遷三建四擴展”和民辦“三個一工程”的計劃,重點推進云浮市第一中學、臻匯園小學、伊頓實驗學校、羅沙小學、碧桂園幼兒園、云硫小學東方校區建設,確保按時投入使用,切實解決城區優質學位緊缺問題。加快建設云城區圖書館并投入使用,力爭2015年館藏圖書增加1萬冊、服務群眾2萬人次以上、舉辦公益培訓和文化交流活動20場次。
(二)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和計生水平。加快區人民醫院綜合樓建設,確保年內建成投入使用。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環境和醫療設備設施,推進醫療衛生系統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堅持計劃生育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嚴格落實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一票否決”制度,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順利通過省、市人口計生考核。
(三)進一步做好各項社會保障工作。按照“一個統一、五個同步”思路,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城鄉養老、醫療保險全覆蓋。抓好區福利服務中心建設,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底線民生保障多元化供給機制,提升保障覆蓋面。加強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創新幫扶方式,整合優化資源,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
-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