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

          首頁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首頁 > 莊河市:
          注:本頁內容為中國中小城市網版權所有,任何網站或印刷品不得復制或鏡像,盜用必究!
           
           

          科學發展 三化并舉

          ——莊河市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紀實

             莊河市位于遼東半島東側南部,大連市東北部,全市陸域面積408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00平方公里。莊河的地域特色非常明顯,城市要素十分齊全,北部山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0%,南部擁有285公里海岸線,集山、林、泉、海、河、湖、島、港、城九大要素于一體。莊河市委、市政府從“十一五”末開始,以建設北黃海地區現代化生態型中心城市為目標,堅持實施“一城兩帶”戰略不動搖,南抓藍色經濟帶(工業化),北抓綠色經濟帶(農業現代化),強力推進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工業化為核心、城鎮化為平臺的“三化”進程,實現“三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201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65.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849元,在遼寧省生活質量排行榜名列第一位。
              一、堅持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為工業化與城鎮化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以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為目標,以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抓手,推動骨干產業迅速發展,區域性特色產業初具規模,產業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為工業化與城鎮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
              (一)壯大龍頭,凸顯產業化牽動效應。堅持做強支柱產業、培育大型企業的思路,著力打造農業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目前,全市擁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65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7家,大連市級35家,是遼寧省擁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最多的縣(市)。2011年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出口額5.2億美元,從業人員達到7萬人,帶動發展基地10萬畝,帶動農戶18萬戶,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大連仁禾、富谷、金砣、上品堂等四家大型龍頭企業正在做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大連富陽、御果、浩源等企業經營范圍涵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休閑觀光等領域,走上多元化發展道路。龍頭企業在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等方面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全市初步形成了優質草莓產業帶、優質蔬菜產業帶、優質食用菌產業帶、淺海灘涂養殖產業帶和優質水果產業帶,通過五大優勢產業帶的帶動,全市已有138個村達到“一村一品”的專業村水平,太平嶺歇馬杏、光明山草莓、荷花山大骨雞被遼寧省評為“特產之鄉”。榮獲“中國優質草莓基地鄉鎮”稱號的光明山鎮發展草莓溫室大棚11900個,分布各村,生產規模達到3.3萬畝,年產量達到2.4萬噸,產值3.6億元。其注冊的“小營村”、“翠宇恒”等品牌產品獲有機草莓和綠色食品認證。近年來,莊河市進一步將藍莓產業確定為本市一縣一業重要發展定位,舉全市之力實施藍莓產業倍增計劃,十二五期間全市藍莓將以每年3萬畝的速度遞增,被評為“中國藍莓之鄉”。
              (二)調整結構,推動設施農業和品牌農業迅猛發展。莊河市地處北緯39度,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區,被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中國蘋果之鄉以及遼寧省水產品、食用菌加工出口基地市。近年來,莊河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優惠政策、建立激勵機制等措施,推動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共建農業標準化大區19個、小區1476,設施農業占地面積達到19.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1%,年產值達到13億元。通過發展設施農業,使農民單位面積種植效益提高了5到10倍,僅此一項就使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700多元。同時,以打造“綠色莊河”為目標,大力塑造農產品品牌形象。目前,全市已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77個,其中9個基地被確定為大連市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9個基地被評為大連市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70%以上全市46個產品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64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46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56個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大連市政府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總面積達到140多萬畝?!扒f河大骨雞”、“莊河滑子蘑”、“莊河山牛蒡”、“莊河牡蠣”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敖饡浴迸拼蠊请u、“海日”牌雜色蛤等十個品牌被評為遼寧省名牌農產品,有6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在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農產品市場設立銷售公司,年可銷售地產農產品3萬噸以上。莊河被農業部確定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點城市、國家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和大骨雞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縣。
              (三)放大優勢,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步伐。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加快打造集產業經營、科技示范、生態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休閑農莊已從早期單一功能的“農家樂”,向產業配套、功能多樣的精品農莊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目前,全市涌現出常青樹等9個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其中森迪等7個農莊被評為大連市級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2011年,示范區共接待游客8萬人次,實現收入6000萬元。大連田祖生態農莊位于大鄭鎮葛爐村,以發展高端農業和休閑觀光為主,通過農莊+農戶的形式,已帶動400多戶農戶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210畝,主栽品種為荷蘭黃瓜、以色列小柿、臺灣甜瓜和草莓以及各種有機蔬菜,每畝日光溫室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同時還開發了采摘、耕作等多個休閑和體驗項目,吸引城市人到農莊觀光休閑。2012年,莊河市被評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
              (四)科技武裝,奠定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廣泛開展科技培訓指導工作。以培養農業和農村經濟亟需的人才為目標,以培訓教師進村、人才培養進村為途徑,重點培養高水平的鄉村干部隊伍、優秀的農民企業家隊伍、嫻熟的能工巧匠隊伍。同時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采取科技人員包戶、包地塊、包產量、包質量等辦法,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全市現有10萬多名科技人員活躍在田間地頭。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近年來共引進、開發、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965項,科技貢獻率達到65%。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實施農機具更新與改造、機耕種收、水稻全程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等推進,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到64.1萬千瓦,農機作業率達到60%以上。積極發展節約型農業,2011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6萬畝,建設設施農業大區高效節水灌溉系統16個,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高效節水灌溉系統5個。實施生態建設工程,2011年投資10.9億元,完成造林21.5萬畝,植樹4580萬株;治理生態河道32條段、114公里,為現代農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
              堅持“改革創新驅動、開發開放引領、產業集群發展”戰略,重點抓園區、突出抓項目,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向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和低碳化方向發展,使工業企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要素平臺支撐作用明顯加強,優勢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不竭動力。
              (一)加強園區建設,打造優勢發展平臺。按照“用地集約、園區集中、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的要求,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在南部沿海著力建設黃海北岸經濟隆起帶,以項目建設為核心,搭建莊河未來發展新平臺。規劃建設了大連循環產業經濟區、大連新興產業經濟區、遼寧海洋產業經濟區,作為全市產業的承接地。其中循環產業經濟區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規劃“一城兩園”,即大鄭新城、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和都市產業園,主要功能定位是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靜脈產業類)和都市工業示范區;新興產業經濟區規劃面積77平方公里,規劃“一帶兩園”,即環城經濟帶、日本產業園和物流園,主要功能定位是成為東北地區裝備制造基地、精細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遼寧海洋產業經濟區規劃面積98平方公里,規劃“一城三園”,即黑島新城、化纖新材料園、漁業產業園和栗子房港區綜合產業園,主要功能定位是成為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海洋資源深度開發基地、臨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綜合物流集散地。目前,三大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累計完成投資30多億元,入駐企業300多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多億元,安置就業8萬多人。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圈區管理”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成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遼寧省拆解定點園區。日本產業園重點推進落實項目12個,總投資45億元。三大經濟區相繼被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發展和支持區域,享受國家、遼寧省及大連市賦予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全部優惠政策,已經成為北黃海經濟帶最具發展活力和開發潛力的投資熱點。
              (二)堅持擇優扶強,促進傳統優勢企業裂變擴張。通過政策扶持,資金導向,科技支撐,積極引導和幫助原有優勢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培育稅源支柱。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存量企業的規模擴張,對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影響、產業有前景的家具、機器制造業等實行規模經營,涌現出大連華豐家具集團、大連名興工業、大連金河鑄造等納稅大戶企業,這些企業已成為莊河稅源的重要基礎;一手抓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下,廣大企業經營者在逆境中思變、在困境中求新,不斷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在技術改造方面,單體大設備和生產線紛紛引進,使莊河企業的生產能力、加工精密度和產品質量躍上了一個全新臺階;自主創新方面,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聯姻,走“高起點自主創新、高品質自主品牌、高目標創新發展”的新路子。通過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使莊河企業科技水平、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目前全市擁有整機生產企業達148家,莊河生產的數控機床、大型橡膠機械設備、大型起重永磁電機等終端產品已揚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同類型的產品中處于領先地位,產品供不應求。
             (三)發揮特色優勢,推進重點產業集群化發展。為把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莊河市圍繞“立足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注重規模、龍頭牽動、集群發展”這一思路,積極推進裝備制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家具制造三大優勢產業的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規?;l展。 2011年,全市裝備制造產業2468戶企業,實現總產值535.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為192.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4戶,從業人員將近6.5萬人,涌現出了百匯電纜、永旭線纜、黃海鋁加工、金河鑄造、名興工業等年收入超億元企業和船舶配件、古城機械、名興金屬、嘉隆電機等年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全市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企業4045戶,實現產值378.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140戶。形成水產品加工、綠色果菜菌加工、特色禽畜加工、鹽地大米加工等四大產業集群,榮獲“遼寧省示范產業集群”稱號。目前,全市擁有家具生產企業1509家,實現產值140.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14家,從業人員達2.5萬人,有廠房約230萬平方米,設備約1.5萬臺(套),資產總額約40億元。培育出了華豐、華夏、華特、科冕、藝騰等一批家具精英企業,成為“中國實木家具產業基地”,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東南亞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家具企業在全國60多個城市建立了銷售分公司,銷售網點達650多個,國際、國內銷售體系日臻完善。去年,全市裝備制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家具制造三大優勢產業集群實現產值1054.6億元,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81.1%。
             (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全方位推進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進程中,為避免陷入廣鋪攤子、惡性競爭、急功近利的泥潭,按照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決不以犧牲長遠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眼前發展的要求,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綠色莊河”建設。辟建大連循環產業經濟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截至目前,該園區開發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平方公里,現已入駐企業20多家,總投資40多億元。實行“飛地”經濟政策,促進招商引資項目集中到園區落戶。對限制工業發展的北部山區特別是水源保護地鄉鎮引進項目,按照既要“金碗”,更要“水碗”的要求,嚴把入口,管住出口,拒絕污染企業入駐,杜絕“三廢”排放。嚴格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建設項目環境審批上,堅持“四不批”,即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對已無環境容量地區的項目堅決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環境敏感區的項目堅決不批。5年來,共否定不符合環保規定和環保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196個。同時,鼓勵山區鄉鎮招商項目向 “三大經濟區”集中落戶,實行資源共享、招商指標歸己、稅收分成,極大地提高了山區鄉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目前11個山區鄉鎮全部創建了自己的總部經濟,有7個鄉鎮有了“飛地”經濟,2011年末,“飛地”經濟和總部經濟為山區鄉鎮財政創造利稅2億多元。
              三、堅持以城鎮化為平臺,優化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空間
              城鎮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是一個地區現代化程度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莊河市抓住大連市推進“全域城市化”的戰略機遇,確定了優先發展城市的理念,通過加速推進城市化來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以完善城市功能引領產業發展,通過城市化和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互促進、融合發展,來提升地區經濟綜合實力。
               (一)堅持高標準規劃,引領城市建設。圍繞建設“現代化一流城市”的目標,對未來莊河城市的發展方向、功能、布局等進行了科學“定位”,高水平、高質量完成了莊河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各專項規劃編制,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按照“239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承載人口100萬”的發展目標,通過高起點規劃引領,精心打造城市個性化精品工程,著力構建自然景觀與人工雕琢相協調,綠色家園與現代城市相融合,個性美與現代美相輝映的生活空間和景觀風貌,形成了生態型海濱城市的品牌效應。城區空間結構以“熱水河、莊河、鮑碼河三條大河,觀駕山、九頂梅花山、老金山等山脈”為自然基底,保持原有自然景觀格局,形成“一灣、兩核、五廊、七組團”的空間布局,即莊河灣;新、老城市核心;沿熱水河、莊河、鮑碼河、觀駕山及丹大高速控制綠化帶五條生態長廊;中部老城組團、城西行政組團、城東科技組團、南部濱海組團、城北產業組團、東部休閑組團、市場產業組團等七個城市組團。確定了濱海新城、金港灣、行政辦公區、將軍湖、明珠湖、家具制造園、黃海大街商務中心、物流園、裝備制造園、站北綜合區等城市功能片區。突出生態品牌,做好“河、海、湖”文章,凸顯河在城中,城在林中,城繞河走,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打造現代化宜商、宜居園林式海濱城市。目前,南城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全面推進,“七大城市公園”加快打造,兩個五星級酒店及配套溫泉、高爾夫球場,明珠湖、莊河治理、金港灣等城市建設重大項目啟動建設。
               (二)堅持政府投資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優化資源配置。近兩年,全市累計用于城市建設的投資在100億元以上。由政府投資進行主要路街建設或改造,拉起城市“骨架”,同時進行給排水、供電、供熱、通訊等基礎配套,帶動土地等國有資產增值。再通過規劃調控,實行市場化運作,有計劃地面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吸納域內外有實力的企業或財團,參與城市開發建設和改造。目前,已形成了“六縱八橫”的城市主干路網,城市建成區拓展到34平方公里。在城市建設投入上,有60%以上的資金是通過市場化運作解決的。重點通過基礎設施配套和環境改善,帶動城市增值,做活經營城市文章;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了新天地商業城、大商千盛百貨、金瑪物流園等一批大型商業設施;通過創新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將城市環衛保潔、市政設施維護、河流治理改造、排水溝覆蓋等全部推向市場,實行管、干分開,不但為政府節省了大量開支,而且使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三)堅持全域謀劃,推進組團跳躍式互動發展??茖W有序地推進城市建設和小城鎮發展,以主城區為核心,以大鄭、青堆新城為兩翼,統籌推進大鄭、蘭店、徐嶺、鞍子山、栗子房、石城、王家等重點城鎮建設,拉開開放格局,優化發展空間,完善城鎮功能。通過鏈條式、組團式、跳躍式開發,加快人口和要素集聚,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拉動全域開發開放和超常規發展。小城鎮建設本著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彰顯個性的原則,實行“四個結合”,即與歷史文化傳承相結合、與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相結合、與優化產業布局相結合、與生態旅游和溝域經濟相結合,現已形成了北部山區旅游觀光型城鎮組團、中部精品農業型城鎮組團、南部臨海產業型新城組團等獨具特色的小城鎮發展新格局,尤其是具有歐美風情的步云山溫泉小鎮、具有日韓風格的仙人洞旅游小鎮、具有現代氣息的大鄭新城等成為莊河小城鎮建設的突出亮點。近兩年,全市小城鎮建設累計投資23億多元,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2.7%。
              (四)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民生抓建設。在加快新城區開發建設的同時,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老城區提檔升級和棚戶區改造,完善老城區功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一方面有重點、有步驟地對黃海大街有礙觀瞻的建筑物和行政辦公區進行搬遷改造,全面提升老城區檔次和品味,完善和優化第一商圈功能。一方面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全面啟動集中供熱改造、棄管樓維修、巷土路改造、主次干路維修、摸黑路改造、公廁改新建等“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僅2011年市財力用于民生工程支出就達到4.2億元。其中投資1.9億元,改造供熱效果差的老住宅樓22棟,解決了市民冬季供暖問題;實施棄管樓維修工程146棟,解決了棄管樓無人管的問題;實施巷土路改造工程,完成了30條砂土路和29條油路改造,解決了老城區市民行路難問題;新建和改造公廁30座,解決了如廁難問題;實施城市排水改造工程,新改造排水設施12處,解決了汛期排水難問題;實施棄管樓周邊硬覆蓋7.2萬平方米,解決了環境臟亂差問題;實施光明工程,改造了17條摸黑路,安裝路燈87基桿,解決了摸黑路問題;實施主次干路維修工程,共完成6.2萬平方米,解決了交通擁堵問題;新建垃圾處理廠2座,提高了城市環境保護水平。在廣大農村以“六化”(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凈化、氣化)工程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努力實現“房前屋后是菜園、道路兩旁是果園、全村是個大花園”的目標。2011年,全市投資1.7億元,對15個鄉鎮58個村共硬化道路170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9377盞;改造農村“穿衣戴帽”房屋1123戶;開展大規模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創建農村示范村80個,清理垃圾10萬多噸,新建垃圾槽3400多個,農廁改造5054座;高標準建設了塔嶺鎮來寶溝村等多處生態移民新村,建設戶用沼氣池326戶、大型沼氣池9處;新建26項農村人畜飲水工程;植樹480萬株,綠化村屯面積6400畝。堅持硬件設施建設與提高農民素質一起抓,出臺了提高農民素質培訓方案,利用市鄉兩級職業學校,分期分批對農民開展科學技術、生活方式、文明禮儀等教育培訓,每年培訓農民14.5萬人次。

          ?
          免费网站一级毛片,天天日屄二天天干,免费在线观看大片人成,强奸美女网站av

          <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