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

          首頁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首頁 > 遷安市:
          注:本頁內容為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版權所有,任何網站或印刷品不得復制或鏡像,盜用必究!
           
           

          南明區: 一個目標 四個關鍵 扎實推進 協調發展

             

           

          ——貴陽市南明區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紀實

           

          南明區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中心城區之一,是貴州省委、省軍區的所在地。南明區地處西部地區通向“兩廣”和東部沿海及出??诘臉屑~地帶。轄區內4E級現代化機場——貴陽龍洞堡機場開通了連接海內外的60多條航線,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500萬人次;湘黔、川黔、黔桂、貴昆鐵路干線和正在規劃建設的貴廣快速鐵路在這里交匯,貴陽客站、貴陽南站、貴陽東站三個鐵路大站齊聚區境;貴陽環城高速、貴黃、貴遵、貴新、貴畢、廈蓉高速等高等級公路以及正在興建的貴廣高速、使對外出口暢通無阻,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相互連通的立體式交通網絡。

          全區總面積209.34平方公里,總人口84.76萬,轄4個鄉、29個村;19個社區服務中心,144個居委會。全區平均海拔高度為1260米,年平均日照1354小時,為世界上紫外線輻射最低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氣溫18℃左右,其中夏季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富含負氧離子,空氣清新,一年中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達到95%,是一個宜聚、宜業、宜居的城區。

          近年來,南明區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牢牢把握“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以“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為目標,必須守住兩條底線:守住發展的底線,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守住生態的底線,不能增加落后產能、破壞生態環境。著力解決“治水、護林、凈氣、保土”四大關鍵問題,緊緊抓住經濟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利用首善之區的獨特行政優勢和各種先進生產要素的聚集優勢,從高處著眼,提出了“以臨空經濟區為主戰場,以“疏老城、建新城”為主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快速推進臨空經濟區見成效,全面啟動老城區稀化、美化、暢通工程,確保百姓平安、幸福,爭當南明市發展“排頭兵””的發展戰略,高起點地構筑區域經濟發展的框架結構。把新區開發、臨空經濟、舊城改造作為拉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三駕馬車”。

          2013年,全區全年生產總值完成440.07億元,增長17.80%,增速高于全省5.1個百分點。在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中,獲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績。而除工業指標外,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稅收收入、旅游總收入、農民人均年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均位列全省1——2位,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區。

          一、審時度勢,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條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貴州省推出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

          《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生態文明是指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為理念,人與人和睦相處,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社會形態。

          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區域分異與整體優化相結合、市場激勵與法治保障相結合的原則,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產生量減少、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合理、產業結構優化、生態系統安全。

          (二)貴陽市制定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條例

          《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條例》,將建設生態觀念濃厚、綠色經濟崛起、城鄉環境宜人、生態文化普及、生態制度完善、市民和諧幸福、政府廉潔高效的生態文明城市作為發展目標。

          在建設的過程中,將生態文明理念、原則、目標、方法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遵循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城鄉統籌、合理開發、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法治保障的原則。五屆生態文明國際貴陽會議在貴陽成功舉行。有效總結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實踐經驗

          (三)貴陽市南明區建設生態文明理念

          實施國家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鼓勵發展生態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旅游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推進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南明區在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中,重點突出:1. 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2. 水污染防治以及水環境質量改善、水源地保護;3. 大氣污染防治以及空氣質量改善;4. 土壤污染防治以及耕地、林地、綠地和濕地的保護、建設和利用;5. 噪聲污染防治以及聲環境質量改善;6.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綜合利用與處置;7.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防災減災體系建設;8.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9. 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10.公眾反映強烈的其他生態環境問題。

          二、圍繞三大主題,組建生態文明建設軍團

          自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以來,南明區以鞏固“創文”“創衛”成果,強力推進“創模”工作三大主題為抓手,制定了《南明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實施方案》、《責任分解表》以及《南明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年度推進計劃》等方案,通過《貴州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貴陽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等具體法律法規的制定與方案的實施,嚴把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審批關,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污染治理和生態文明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全方位組建生態文明建設軍團。

          (一)加強領導,宏觀布局建設規劃

          南明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委副書記、區長任組長、相關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全區4個鄉、19個社區服務中心鄉長、主任及相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南明區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南明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實施方案》、《責任分解表》以及《南明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年度推進計劃》等方案,對轄區內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項目,建立完善項目庫,明確實施計劃,分解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區委、區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各部門年終目標考核,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和任務的組織落實、任務落實、措施落實和管理落實。

          在任務考核與監督方面,南明區定了《2013年南明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自查表》,對全區各鄉、社區服務中心及相關職能部門2013年度創模、環境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等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工作完成情況進行了考核,將考核情況及時上報,兌現獎懲。

          南明區委和區政府制定下發《貴陽市南明區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方案》,并與區屬59家單位簽訂了《創模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單位工作的目標和責任。為督促各主管單位順利完成涉及的創模指標任務,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經常召開創模攻堅工作會議,要求各家單位端正思想,嚴格按照市政府創模工作節點要求,對已經完成的項目要不斷復核,對未完成的項目要求認真反思、逐項落實,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二)層層分解,具體任務落實到人

          “治水、護林、凈氣、保土”是生態文明的四戰役,圍繞這四大關鍵問題,南明區按照《貴陽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等具體方案的規劃,分層逐步理定任務目標,確定責任單位,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順利完成。

          在治水工作方面,南明區每月對轄區納入監測網絡的3條河流(小車河、南門河和麻堤河)水質進行監測,并按時將監測報告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貴陽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開展汪家大井綜合整治工作。

          在凈氣工作方面,南明區印發了《南明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貴陽市南明區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實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府發〔2013〕22號),明確了改善空氣質量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及責任單位,并要求各單位穩步推進該項工作。

          2013年,南明區政府擬定了《南明區2013年度污染物減排工作計劃》,由區政府與區各減排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要求各目標單位要加快推進污染減排工作項目,確保完成污染減排任務。

          (三)宣傳入戶,打牢生態建設根基

          為認真貫徹落實《條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穩步進行,南明區以大力宣傳《條例》為載體,從基層入手,全力推進《條例》的貫徹、實施。

          全區各級國家機關在依法推進實施《條例》中更好地肩負使命、履行職責,做好各項工作,確保這一涉及全局的重要地方性法規有力、有序、有效貫徹實施,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稕Q定》將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條例》和《貴陽市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2012——2020年)》列入今后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發展的全過程,同時把檢查《條例》以及與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緊密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工作,納入年度監督計劃,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相關的執法檢查活動,以確?!稐l例》的有力施行。

          結合南明區實際情況,南明區擬定了《南明區貫徹落實〈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條例〉實施方案》,組織全區各鄉、社區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對《條例》進行宣傳,著力營造全民參與、家喻戶曉的氛圍。南明區協助市生態委舉行了“貴陽市綠絲帶生態文明志愿者宣講”活動,宣講活動在南明區新華社區服務中心舉行,南明轄區內100余名生態文明志愿者參加了此次生態文明宣講活動,為縱深推進南明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培養基層生態文明建設力量,提高綠色志愿者行動力,南明區積極組織志愿者參加“珍愛自然.保護生態——綠色低碳,善行100”公益徒步活動,全區搞好“六·五”世界環境日大型宣傳活動,使“六·五”世界環境日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環保、支持環保、積極參與環保的重要節日,為建設生態文明和探索環保新道路營造強大宣傳聲勢和良好輿論氛圍。

          三、關注民生,推進社區機關綠化

          按照《關于著力解決民生“十困”的實施方案》的要求,2013年,南明區大力實施十大增綠工程,優化公共綠地空間,編制完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城市公園規劃,優化林地、綠地空間布局。

          在綠色社區創建工作方面,南明區對2013年“新型社區·溫馨家園”社區公益事業項目(第二、三批)進行市級考評驗收及“三創一強一提升”復核工作。確保了2013年創五家的綠色社區(新華、西湖、河濱、中南、沙南)達市級標準。同時,確定了2014年南明區綠色社區創建單位為市府、太慈、油榨、興關、龍洞、湘雅、中曹、大南、沙沖、水口寺、花果園11個社區服務中心。

          為加快進行綠色社區建設,2013年,南明區便下發了《關于開展2014創建生態文明“綠色社區”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個社區制定具體創建方案,并根據創建標準分析社區現狀,找出亮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

          指導社區進行生態文明志愿者的申報工作,上半年共召開培訓會2次,生態文明大講堂1次,通過開展培訓活動和工作群交流等多種方式指導社區按照去年的成功經驗,有序推進“綠色社區”創建工作。

          2013年,南明區擬定了《南明區“生態文明機關”創建實施方案》,開展生態文明機關創建工作,成立南明區創建生態文明機關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2013年南明區創建生態文明機關試點的五家單位:市生態委、區生態文明建設局、區婦聯、興業銀行和宏立城集團,并要求所有試點單位根據南明區“生態文明機關”創建工作開展情況。

          四、護林添綠,多舉開拓南明之森

          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氣候變化,森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加強生態建設能使貴州的山川變得秀美;另一方面,加大造林綠化力度,能為人們建設更加宜居的城市。2013年,南明區全區森林覆蓋率為40.74%,比2012年度森林覆蓋率40.24%增加0.5%;多舉齊下、齊頭并進的林業綠化工作,為進行南明區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結實的基礎。

          (一)廣開集資路徑,提升增綠硬實力。

          2013年,南明區新增綠地面積10萬平方米。通過房開商新建配套綠地,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自行修建綠地、市、區政府投入、居民自己集資修建等方式,南明區已實際完成新增綠地面積103760萬平方米。

          (二)政府以身作則,共植綠色家園。

          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陳敏爾、時任貴陽市委書記李軍、時任貴陽市市長李再勇及省市級機關在南明區小碧鄉腰子坡參加了“2013年省市級聯合義務植樹活動”共植樹香樟、銀杏共計500余株,同時,省市領導對南明區環城綠化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服務精神,南明區政府部門組織全區50余個職能部門機關干部、區人武部官兵、邊防總隊官兵、區22個鄉、社區服務中心以及轄區部分公共戶單位數千名干部群眾,在小碧鄉黃泥鋪村麻芽坡開展了“全民義務植樹共建美麗家園”活動,共種植了香樟、銀杏、櫻花2000余株,進一步提高了市民保護環境、植綠護綠的生態意識,在小碧鄉黃泥鋪村麻芽坡完成建立義務植樹基地50畝。

          (三)緊抓基地建設,落實苗儲備登記。

          2013年,南明區實際完成苗木花卉基地建設1237.3畝,同時,認真開展種苗儲備登記工作,進一步完善林木種苗生產經營戶的檔案管理工作。

          (四)兌現補助及時,輔助天然林保護。

          2013年,南明區全面落實轄區內9.9萬余畝天然林保護工作,完成南明區6115.8畝石漠化綜合治理營造林工作;完成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工作,并按相關規定及時兌現生態公益林管護補助支出,從根本上鞏固天然林保護成果。

          五、堅持節能減排,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做大做強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南明區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降低高耗能產業的所占比重,鼓勵支持企業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同時,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完成污染減排任務。

          (一)加強節能監督,建立能源檔案。

          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制定的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產品能效等制度、標準和規范,提高準入門檻,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項目的審批,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的能源計量監督管理。對區域內被列入國家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的4家企業,企業建立能源管理檔案,檔案內容包括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基本情況、能源計量管理情況檢查評分表、能源計量管理技術人員一覽表等相關資料,區政府每年定期對萬家企業進行節能目標責任考核。

          建筑節能方面,嚴格按照法規及技術標準,在建筑工程中全面禁止使用實心粘土和實心頁巖燒結普通磚,同時不得使用未取得建筑節能技術(產品)認定證書的材料。

          公共機構領域節能方面,嚴格執行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制度,強化用水用電設備的管理維護,提倡集體公務活動集中用車,積極推廣無紙化辦公。

          農業和農村領域節能方面,積極開發農村沼氣能源,淘汰老舊農用機具,推廣農用節能機械,發展生態農業。

          從節能政策上,積極執行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階梯電價政策,落實節能稅收支持政策。從節能宣傳,組織開展“地球一小時”、2013年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在全區掀起一股“人人參與節能”的風潮,積極倡導綠色、節約、低碳的生產、消費、生活方式,抵制使用塑料購物袋及一次性用品,以提高全民節能意識。

          據統計2013年,全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預計較上年度下降3.5%,三年累計下降11.59。其中,全年公共機構綜合能耗總量662.12噸標煤,人均綜合能耗0.43噸標煤,較上年度下降11%;人均水耗18.7噸/人,較上年度下降26%。而截至2013年底,全區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備案的項目有14個,其中道路交通項目7個,社會發展類項目5個,技術改造類項目1個。14個項目年綜合能耗653.77噸標煤。

          2014年上半年,在繼續完善相關節能工作機制的同時,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各鄉、重點用能企業及相關部門,強化責任考核,推動目標落實。在半年的時間里,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關停。在5月全面開展第23個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活動,為進一步增強市民節水意識,推動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臺賬管理主要污染,促進污染減排。

          轄區內新、擴、改建項目主要污染物新增量、環統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量進行臺賬登記管理,將排污許可證許可量、排污申報量掛鉤進行管理,切實將總量控制工作落實在日常環境管理工作中。

          轄區內共有3家國控源單位,分別是小河污水處理廠(一期)、小河污水處理廠(二期)、二橋污水處理廠。對這3家企業,分別按照創模規范要求完成“一源一檔”建檔和更新工作,并按照國家環保部的要求,積極開展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2013年以來,對三家污水處理廠均按每周兩次進行現場監察,確保2013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較2012年削減7.12%以內,氨氮排放總量維持2012年水平。2014年1月,3家污水處理廠均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總量司的檢查考核。

          政府職能采取隨機對工業固體廢物利用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和監督,對每季度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進行核查的方法,及時掌握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進展情況。對沒有綜合利用的固體廢棄物企業,督促其合理堆放,從而有效推進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工作和處置利用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工作,確保了全區2013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而到2014年上半年,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更是達到90%以上,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90%以上。

          發展生態的農業的過程中,督促40%以上的規?;笄蒺B殖業完成“雨污分流+干清糞+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整改任務,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實現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和環境治理雙重目標。

          六、綜合整治水資源,開展地表水環境監測

          通過南明河段巡查、一級水源地保護性搬遷、地表水水質進行監測等工程,全面展開轄區內水資源的綜合治理。

          (一)高度重視轄區內的南明河段巡查工作。

          對轄區內的南明河段施行每月定段、定人、定時進行日常巡查。2014年上半年出動人員80余人次,開展徒步巡河24次,使得巡查工作形成常態化、制度化。并在日常巡查檢查過程中嚴查沿岸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二)全面開展一級水源保護區綜合治理工作。

          按照《貴陽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工作方案》,關停位于汪家大井一級保護區內的8家工業企業,同時在二級保護區內不存在工業排口及排放污染物的項目,一、二級保護區內不存在規?;B殖項目,一級保護區不存在開發旅游的項目,并在河邊設立警戒標識,禁止開展游泳、垂釣或者其他污染水體活動。此外,結合群眾的投訴,開展了對區域內魚梁河沿線污染源進行排查,對發現的截污溝破損導致污水外溢點及污水直排口進行定位。一旦發現環境違法行為,必嚴格查處,并要求整改落實。

          實施一級水源地保護性搬遷工程。2013年以來,已從保護區內共搬遷283戶,其中包含:關閉企業8家,拆除危舊房7戶,資金投入達1.0475億元。并針對2014年需完成3個落水洞,50米范圍的搬遷任務。

          (三)扎實開展轄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

          按照《關于加強貴陽市地表水監測工作的函》(筑生態文明委函〔2012〕7號)文件要求,每逢單月對轄區納入監測網絡的3條河流(小車河、南門河和麻堤河)地表水水質進行監測,并按時將監測結果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2014年以來,共開展地表水水質監測3次。

          此外,根據《貴州省環境保護廳關于以縣為單位開展同步小康創建活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對轄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永樂鄉石塘村大灣塘飲用水源地每月開展水質監測。2014年以來,共開展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5次。

          七、整治揚塵廢氣,加強空氣質量監測

          面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和持久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治污的理念,認真開展工地、道路揚塵整治工程;減少機動車尾氣與工業廢氣的排放。

          (一)八項措施開展工地揚塵管理。

          加強對主干道上監測點周邊建筑工地情況進行監督管理。要求各工地在建筑施工時,針對揚塵管理做到以下幾點:1. 各在建工程必須制定施工場地控制揚塵的專項措施。2. 施工現場嚴禁高空拋灑垃圾、渣土。3. 清理出的建筑垃圾必須采用密閉容器清運。4.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出入口、辦公區、生活區、作業區主干道必須采用砼硬化;車輛出入口必須要設置車輛沖洗設施。5.建筑工程施工區域內未硬化的裸露地面需采取臨時綠化,網、膜覆蓋等揚塵控制措施。6. 水泥、砂等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裝卸,需采取遮蓋、封閉、灑水等揚塵控制措施。7.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要采取覆蓋、固化等揚塵控制措施。8. 在對腳手架、樓層等進行建筑垃圾清理時要采取灑水降塵等揚塵控制措施;工地現場和工地進出口要定時灑水,設置專人保潔。

          (二)聯合督查加強道路揚塵整治。

          制定《南明區開展聯合督查環境污染行為工作方案》,并組成由區長、副區長、區政府辦、區生態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局、區國土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督查組。將督查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重點加強轄區內三個空氣監測點周邊的環境衛生監管工作。在監測點位周邊垃圾及時清運的同時,共組織灑水車噴淋降塵1000余臺次,機掃車170余臺次,高壓沖洗車130臺次,對轄區內遵義路、花溪大道、中華南路、瑞金南路等主干道進行沖洗、灑水降塵。

          (三)發放黃綠標監督機動車尾氣。

          實加強南明市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區生態文明建設局黃綠標發放各項管理制度及時進行完善,并派駐了一名監察人員專職負責各發放站點的督促指導和統計工作,確保黃綠標發放工作能夠合理有序的進行。2013年,南明區共發放黃標3278份,綠標38117份。

          (四)全力開展飲食油煙、工業廢氣治理工程。

          確保油煙凈化設施正常運行,加大對轄區內的餐飲業、企業開展專項檢查,對無油煙凈化器的餐飲單位要求加裝油煙凈化器,對已安裝油煙凈化器的餐飲單位,要求定期清洗,保證正常運行,穩定達標。對未達標的企業負責人、經營戶進行約談,責令其限期進行整改。

          按照要求報送加油站基本情況調查表、工業廢氣治理企業基本情況摸底調查表及燃煤鍋爐統計表,并進行燃煤鍋爐的核對建檔工作。2013年以來,轄區內的工業企業停用燃煤鍋爐6臺,其中4臺已拆除。同時,完成了貴陽電廠的拆除工作,以確保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2012年削減比例8.79%,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2年削減比例74.36%。

          八、開展環境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除了“治水、護林、凈氣、保土”這四大生態文明戰役,南明區環境保護方面還通過前期排查、同時驗收、規范化管理等手段,在積極加強對生態環境良好的自然保護區工作的同時,將危險廢物納入日常監管環節,制定專項方案,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治,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一)保護自然環境,“三同時”驗收區域生態環境。

          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含濕地公園)(以下簡稱“三區”)的環境保護工作,保障“三區”生態環境持續良好發展,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制定《南明區“三區”環境保護專項檢查方案》,采取常規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內小車河城市濕地公園、河濱公園、森林公園內餐飲企業進行了全面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凡對發現的問題均及時下達整改,要求餐飲企業嚴格要按環評要求完善油水分離設施,安裝油煙凈化處理設施,保證油煙達標排放。

          政府職能部門先后對轄區范圍內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一期和濕地公園二期(南郊公園)等地的建設項目情況、污染治理設施落實情況、“三同時”驗收以及區域內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等情況進行了檢查,對未履行相關環保手續的單位,下文督促其按照建設項目管理權限規定盡快完善手續。

          (二)加大危險廢物的管理工作。

          南明區將危險廢物納入日常監管環節,制定了危險廢物專項檢查方案。全區83家二類以上汽車修理行業、區屬管理6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8家涉危工業企業已全部建立“一源一檔”,已全部與相關資質單位簽訂危險廢物處置合同(協議),危險廢物貯存庫已基本達到法規要求,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基本達到要求,轉移聯單制度的實施得到保障。

          為進一步加大危險管理工作力度,施行宣傳教育和現場督促整改并進的人性化執法手段。針對汽修行業環境保護意識不夠到位、污染防治設施、措施不到位等問題,2014年先后組織召開了3期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培訓會。為達到隨時指導解答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遇到的問題,使企業間相互介紹管理經驗、資源共享的目的,建立了“區環境監察危廢治理”的QQ群,截止目前共收錄群成員189位,涵蓋了轄區工業企業、醫療機構、汽修行業。另外,為達到長效管理的目的,根據全區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狀況確定了37家為督察對象,實施了危險廢物專項督察,按每月一次的監察頻次,實施督察190余次。

          (三)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境環??偩至畹?號)、《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643號)、《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堅持畜禽養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以獎促治”的基本原則,南明區制定了《南明區畜禽養殖禁(限)養區劃分實施方案》,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治,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促進畜牧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并積極開展農村生態濕地治理工作,認真搞好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任務。

          九、健全監管制度,鞏固生態文明成果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的一環,建立健全各項監管制度,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監管工作有序開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責任到人。

          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監管工作有序開展,南明區制定了《生態安全監管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并將責任落實到全區各相關部門、嚴格獎懲制度,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監管工作取得實效。

          在環保標準化建設工作方面,南明區環境監察大隊2013年12月已通過省廳關于環境監察能力建設的驗收。同時,區環境監測站將繼續使用現有實驗室及行政辦公用房,采購設備陸續到位,其余各項均按驗收標準進行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準備。2014年5月15日還通過市生態委關于環境信息能力建設的驗收,達三級丙等標準。此外,南明區環境宣教能力建設已完成,省廳已于2014年3月24日下文通過驗收。

          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值班制度,保證通訊暢通。2013年度先后展了“環境應急演練”“汛前防汛環境安全檢查”、“環境風險源排查整治” 、“安全生產百日攻堅”等系列環境安全大檢查行動。向企業下發《關于開展百日環境安全大檢查的通知》(筑南環監字〔2013〕17號)。要求企業切實負起環境風險隱患排查的主體責任,明確責任人認真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并建立企業安全管理臺賬,監察人員跟進監督檢查的方式共檢查風險源單位50余次。及時責令存在環境污染隱患的企業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特別要求企業對有害物品、危險化學物品倉庫、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堆放地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下發了《關于開展汛期防汛環境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南明區危險化學品企業環境風險防控情況匯總表》、《南明區生態文明建設局關于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企業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因跑、冒、滴、漏造成污染事故的發生,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及時現場處理。今年以來共出動監察人員200余人次,全區未發生一起環境污染事故。

          (二)加強森林安全檢查,杜絕毀林事件發生。

          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建立了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責任制,并將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層層簽訂目標責任,將每一個山頭、每一片林地的保護責任落實到鄉、村及護林員,確保發生毀林、燒山等破壞森林資源情況時,第一時間有人發現、制止和上報。

          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及時與全區森防責任鄉、社區服務中心及有林單位共簽訂目標責任書23份,簽訂率達100%。重點做好巡山設卡工作,嚴控野外用火,從2014年春節以來,全區51個森防卡點(含區屬各有林單位),嚴格按照市森防辦要求進行設卡,尤其是墳區周圍的卡點,嚴格對進出人員及車輛進行檢查和登記,禁止攜帶香蠟紙燭進入。全區47名護林員做好各自責任山的巡查工作,加強野外用火的管控。

          (三)嚴格遵循“三個凡是”,做到“四個不批”。


          ?
          免费网站一级毛片,天天日屄二天天干,免费在线观看大片人成,强奸美女网站av

          <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