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

          首頁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首頁 > 遷安市:
          注:本頁內容為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版權所有,任何網站或印刷品不得復制或鏡像,盜用必究!
           
           

          肇東市:創新發展思路 推動生態文明 向建設綠色幸福新肇東加速邁進

             

           

          肇東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是哈爾濱都市經濟圈和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全市幅員面積4332平方公里,有耕地410萬畝、草原150萬畝、林地100萬畝、水面20萬畝。全市現轄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城區辦事處、22個農村鄉鎮、186個村。全市總人口93萬,其中城區人口35萬。

          近年來,我們肇東市按照“全黨抓發展、重點抓經濟、突出抓產業、關鍵抓項目”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綏化市委、市政府發展“五型經濟”、建設“五個一流”、深化“八項重點改革”、推進“十項升級創新”的總體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9.4億元,增長11.4%;實現財政總收入33.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4億元,分別增長7.4%和1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5.1億元,增長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4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52元,分別增長15.1%和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6.2億元,增長15.2%;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40.1億元、增加值72億元、利稅33.9億元,分別增長35.3%、28.2%和20%,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工業經濟再次位居全省縣級第一。今年上半年,實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4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5.3%;實現財政總收入15.4億元、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5.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3億元,同比增長12.6%;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34.4億元、增加值40.8億元、銷售收入133.8億元、利稅1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22.6%、7.5%和5.9%。全市糧食總產按新口徑達到47.04億斤,實現“十連增”。在第十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我市晉升到百強縣第81位,還被命名為全國“雷鋒城”、省級文明城市和中國民間藝術(國畫)之鄉。我市現已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中國玉米綜合利用之鄉、中國乳業之鄉、全國宜居宜業典范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市和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縣。

          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理論成果,是引領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h域生態文明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礎,舉足輕重。近年來,我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步展開,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推進,通過強化生態意識,實施生態項目、建設生態工程,發展生態經濟,創建生態品牌,使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明顯改善。一是提高思想認識。近幾年來,社會對生態建設的呼聲更強了,市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更大了,生態建設在全市上下已經形成共識,生態理念在全市城鄉已經深入人心,更加清醒認識到未來發展中資源環境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和生態功能高度敏感這一實際,摒棄短視,放眼長遠,謀求發展,走工業新型化、農業生態化和城鎮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二是提高投入水平。我市每年用于生態建設的資金增幅都接近于財政收入的增幅,都高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幅,實現了隨著發展不斷加快投入不斷增加。三是提高環境質量。目前,我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空氣污染指數≤100的天數)已經提高到354天,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已經達到80%,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已經達到91.67%,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已經下降到52.3分貝,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已經達到99.95%,清潔能源使用率已經達到69.27%,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正在明顯改善。四是提高生活水準。隨著城市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覆蓋率的加速擴大,隨著濕地公園、生態水系等生態工程的大力實施,隨著“三供兩治”等生態項目的陸續建成,初步勾畫出一個“天藍、地綠、水清、城凈”的北方生態城市形象,使城鄉群眾的生活環境在改變,幸福指數在提升,生活質量在提高。

          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

          1、重點抓了生態理念提升。實踐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生態建設不僅經濟社會發展有需要,而且群眾生產生活有需求;不僅加快發展有需要,而且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需求,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實力的標志,已成為一個地方發展層次躍升的體現。為此,我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建設生態和諧發達新肇東的目標,就是把生態文明放在首位,用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經濟運行質量,用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用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宜居環境,具體做到了“一個高點定位”、“三個結合”,實現了“三個轉變”。“一個高點定位”:著眼于提升城市承載力和持續發展力,準確把握肇東自身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環境等特點和優勢,堅持“生態優先、宜居為重”發展理念,按照“50年不落后”標準,經過深入思考和科學論證,將肇東城市發展定位為“北方寒地生態園林城”,即從2009年起到2020年,總體利用12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建設,總投資46億元,把肇東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生態文明、社會安定、人與自然和諧”的龍江最適宜人居城市。“三個結合”:一是把發展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結合起來,做到節能減排、資源永續利用;二是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綠色經濟結合起來,做到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和綠色發展;三是把發展生態經濟與低碳經濟結合起來,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實現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向追求生態等綜合效益轉變。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統籌考慮,更加注重生態資本在經濟建設中的投入效益,做到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優化相一致,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協調。二是實現了過分追求速度經濟向生態經濟轉變。在追求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建設。三是實現了只重視樓房道路建設向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轉變。把小區綠化率作為一項硬性指標,新建的住宅小區綠化面積均達到占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把道路美化作為重要內容,新建的通鄉通村公路兩側同步綠化,形成風景,打造亮點。

          2、重點抓了生態工程建設。把生態工程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中之重,整合資金抓投入,集中力量抓推進,重點建設了“十大工程”:一是實施了綠化工程。依據規劃部門綠化規劃,初步確定人民廣場等7個廣場、北環路等12條街道、西外環等7個景點綠化任務。全年完成綠化面積57公頃、植樹100萬棵。在交警西路等10多條街道、西園區等景點和便民廣場等廣場實施銀中楊大樹栽植、全城行道樹補植、景點和廣場景觀樹種植、新建道路占道大樹移植。推進了高速路、肇哈路出口等景觀帶綠化建設,新增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通過實施拆墻透綠、拆除步道板還綠、新建小區增綠,使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2.1%,人均綠地面積達到了11.35平方米;通過抓農村護路林、農田防護林、村屯美化林和沿江水土保持林,使全市農村造林綠化面積達到了71.2萬畝,極大地改善了城鄉的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二是實施了碧水工程。為實現廣大市民濱水而居的愿望,按照城市生態項目建設規劃,啟動城市生態水系建設,從2009年起利用12年時間完成。目前一期工程順暢推進,已建成人工湖3處、面積近40萬平方米,部分河道已經開挖,并完成硬化砌筑。以“三供兩治”工程為牽動,全面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引進哈爾濱清華同方有限公司投資1.54億元建設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日處理污水能力5萬噸,目前已經正式投入運行。在開發區建設一處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著力推進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引進福建中德集團投資2.5億元建設中德環保垃圾發電項目,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垃圾能力600噸。三是實施了藍天工程。突出生態工業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規定,加強規劃環評,從源頭上把關項目準入關,嚴禁資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的化工、重金屬等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和環境敏感區,不管產值多高,財政貢獻多大,都堅決不予審批。三年來,先后有7個環評不過關的招商引資項目未能上馬。全市新上采暖鍋爐除塵設備50套,市內企業鍋爐全部配有除塵設備,煙塵排放全部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引進華能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2×350MW熱電聯產項目,供暖管網鋪設完畢后,將取代市區內500多座采暖小鍋爐,可拆掉170座大煙囪,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多噸,減少煙塵排放量達到2.1萬噸。四是實施了廣場建設工程。投資1.5億元,重點建設了人民廣場、站前廣場、西園廣場、正陽廣場、安平廣場、展望新村廣場、天禹達廣場、市政廣場、長征小學廣場、匯雄廣場、東湖花園廣場和愛嬰廣場等12個休閑廣場。五是實施了景觀打造工程。按照建設全市標志性建筑的標準,重點抓好了哈大路出口、現代醫療中心、東躍新村、華富藥業、肇蘭橋周邊、肇哈路出口、肇四路出口、天禹達轉盤、五保供養中心轉盤、電業小區等10處景點的整體布局、空間配置等規劃設計,這10處景點建設已經成為全市的標志性景觀。六是實施了濕地保護區建設工程。我市沿江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流經西八里、四站、澇洲、東發、五站5個鄉鎮,總長度為68公里,總面積960平方公里。近年來,我市提高對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成立濕地保護局,強化濕地保護管理,濕地在蓄水調洪、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成為橫貫我市南部的一條原生態的“城市之腎”。七是實施了肇岳山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工程。突出“綠色、生態、宜居”主題,在城區西北部規劃建設了占地面積237萬平方米,集生態治理、休閑度假、樂活居住等為一體的肇岳山國家濕地公園。目前,肇岳山主峰高度已達52米設計要求,山體主體規?;就瓿?,靜心湖和灘涂輪廓基本形成,2011年11月30日,肇岳山濕地公園正式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肇岳山國家級濕地公園已成為宜居生態新城建設的“全新亮點”、中等規模城市建設的“標志工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拉動性工程”。八是實施了生態園林建設工程。在城區西北部建設了總占地面積100公頃的生態園林,栽植樹木10大類40個品種21萬株,并配建有防護區、觀賞區和多功能區,修建了休閑健身廣場,安裝了休閑娛樂以及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高了我市城市綠化水平,改善了城區空氣質量,為城市構建了一個綠色、生態屏障,為我市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九是實施了松花江水調蓄利用工程。以松花江水庫水源為主,以地下水為補充,規劃建設一條全長30.69公里環繞整個城市的生態水系。工程分三期進行,目前,重點推進了以環城河和人工湖建設為重點的一期工程,共完成人工河道3000米,人工湖3處40萬平方米,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增添了城市靈氣,提高了市民生活質量,實現了市民“臨水而居”的夢想。同時,以松花江為依托,啟動建設了五里明鎮5萬畝引松灌溉、平原水庫除險加固、澇洲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坤泥河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十是實施了沿江旅游工程。抓住哈爾濱實施“萬頃松江濕地、百里生態長廊”旅游發展機遇,深度挖掘松花江北岸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智造五站、風情東發、漁米澇洲、人文四站、浪漫西八里”的極品旅游線路,重點打造五站樂安古文化驛站、東發世紀田園度假村、澇洲大似海旅游度假區、四站金代八里城、西八里綠夢莊園等10個旅游景點。

          3、重點抓了生態產業發展。一是規劃建設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傄巹澝娣e100平方公里(全部為重度鹽堿地),聘請專業機構規劃了最現代的園區道路系統、管網系統、生態系統、園區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以建設“世界標準、全國一流”的綠色食品產業園區為目標,以綠色、低碳、安全為方向,緊緊圍繞“綠色有機食品”這一主題,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之都”,強力推進“五大形象品牌”、“五大配套設施”、“五大產業”、“五大中心”、“五大基地”建設。兩年投入資金15.2億元,建設“七橫九縱”道路120公里,實現了3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配套。重點發展以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循環利用為重點的綠色食品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術為重點的綠色低碳產業,以飛機配件、物聯商務、智腦總部為重點的綠領智慧產業,構建由食品核心產業、食品外圍產業和食品衍生產業組成的大食品產業集群,形成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各環節相互支持、鏈式發展的產業格局。二是突出發展綠色經濟。發揮區位資源環境優勢,依靠政策引領農業生態產業化提速,規模提升生態產業化水平。以科技助推綠色品牌升級,通過市場培育使生態產業鏈延伸,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發展了綠色農業,以建立健全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市場運行監測體系、質量安全體系、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網絡體系等為保障,以綠色、低碳、安全為方向,生產有機米、綠色菜、安全肉和放心奶。全鎮域打造了五站鎮、澇洲鎮、西八里鄉綠色產業基地,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15759個(畜牧業6744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00萬畝,打造了100萬畝優質玉米、40萬畝水稻、5萬畝馬鈴薯、10萬畝蔬菜等“十大產業基地”。成為了哈爾濱的“綠色菜籃子”、“有機米袋子”和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目前,全市綠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到200萬畝、無公害作物面積達到100萬畝。圍繞龍頭企業需求,重點建設10萬頭奶牛、10萬頭肉牛、200萬頭生豬、1億只肉雞等“畜牧基地”。發展了綠色產業,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建設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的有利契機,緊緊圍繞糧食精深加工、畜產品精深加工、乳品飲品精深加工、果蔬精深加工和綠色食品配套服務等五大產業招商,引進建設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食品產業項目。目前,我市園區開工項目267個,建成投產項目134個,綠色食品項目達到80%以上。三是突出發展低碳經濟。加快推進了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實現了節能減排;加快推進了城市照明系統LED節能改造,實現了節能減排;加快推進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實現了節能減排;加快推進了城市垃圾發電,實現了節能減排;加快推進了危廢集中處理,實現了節能減排;加快推進了秸稈固化燃氣和大型沼氣建設,實現了節能減排;加快推進了城市天然氣入戶步伐,實現了節能減排。四是突出發展循環經濟。圍繞省環保局在我市辟建的黑龍江省環保產業園和發展資源循環利用、低碳技術應用、節能環保技術服務業,打造以辰能危廢中心、新鄉亞洲金屬集團、環嘉集團等再制造產業及秸稈深加工等項目為重點的循環經濟與環保產業基地,初步構建了一個閉環式、集約型的循環產業經濟新模式,實現了資源再生利用,永續發展。

          4、重點抓了生態環境保護。始終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建設生態城市的重點,通過大力實施“三改”,有效防止了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功能退化。一是重點抓了鹽堿地改造。堅持“科學規劃、多措并舉、有序推進”原則,組織相關部門,進一步摸清了全市鹽堿地分布現狀、成因和改造潛力,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依托,利用生物技術進行改造;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分院為依托,利用轉基因技術進行改造;以中低產田土地治理項目為依托,利用常規技術進行改造。通過治理鹽堿地,改良土壤質量,增加耕地面積,為生態農業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全市鹽堿地改造面積已達10萬畝。二是重點抓了草原改良。爭取資金、項目,搞好封區育草,杜絕了草原放牧;抓好草原植被恢復,杜絕了挖壕圍欄、草原取土;嚴格管理草原,杜絕了在草原上私搭亂建,杜絕私自開荒種地,充分發揮草原在環境改善、生態建設、畜牧發展、農民增收上的功能與作用。近年來,全市已改良草原30萬畝,人工種草10萬畝,草原禁牧面積達到90萬畝,促進了草原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生態功能的提高。三是重點抓了環境改善。圍繞工業“三廢”治理和城市“三供兩治”項目建設,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在“廢氣”治理上,重點建設了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項目和華能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有效地改變了工業廢氣隨處排放、供熱煙囪隨處可見的現狀,極大地降低了對空氣的污染;在“廢水”治理上,重點建設了城市綜合污水治理項目,有效地改變了城市廢水自然排放、直接排入松花江的現象,極大地降低了對水的污染;在“廢渣”治理上,重點建設了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項目和新型墻材項目,有效地改變了廢渣隨處堆放,造成二次污染的現象,實現了變廢為寶、綜合利用,極大地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在“三供兩治”項目上,重點建設了城市天然氣供氣項目和城市供水項目等,有力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極大地提升了生態效益。

          5、重點抓了生態創建工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市、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村和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建立生態文明工程建設投入機制,激發生態文明建設生機和活力。充分發揮政府投入主導作用,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市場投融資機制。實施“以獎代補”、“以獎促治”和“以獎促轉”政策,積極整合資金,用好國家及省市各項項目資金,兌現財政配套資金,發揮城鄉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的牽頭性作用。匯聚財力,集中支持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城鎮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 

          二、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本市在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取得一定成果,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1、城市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近年來,商品樓開發和棚戶區改造水平不斷加快,但是城市的道路、廣場、公共綠地等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形成矛盾,不符合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還有欠賬,鄉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城區的學校、醫院、市場、公共交通等公共設施建設不完善、不合理,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主體單一,融資難。

          2、產業結構還不夠協調。我市目前發展階段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農業雖然是我市的金牌產業,但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的比例不高,工業經濟雖然是剛剛起步幾年,但是對全市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仍然未改變粗放型的模式,全市農業深加工轉化還停留在一個初級的層面,農業資源和工業發展沒有有效的結合起來,沒有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3、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隨著近年來對工業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工業廢水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生活污水排放量和農村牲畜糞便的污染已經超過工業排放量。鄉鎮的生活垃圾和牲畜糞便已經逐漸成為影響環境治理的主要因素,目前,部分鄉鎮建設了集中養殖小區,但是一些散戶還沒有進入,對牲畜糞便還沒有集中處理的能力。

          4、環保投入滯后于經濟發展。按照國家環保部要求,當環境保護投資占到當地當年GDP的1.5%-2%時,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較為協調的。我市每年也會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全市的環境污染治理,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在全省縣一級,已經是大手筆,但是一方面這項資金未納入財政預算,另一方面與治理任務相比,還有很大缺口。財政投入資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引導企業投資、帶動社會投資的增加十分困難,全社會投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

          三、下一步的做法

          在下步工作中,我們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和綏化市委的要求部署,把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手段,力爭用三年時間加速構筑“十大產業”全新發展格局、全面發展“十大民生”,為打造肇東經濟發展升級版奠定堅實基礎。主要預期發展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5%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5%以上。我市要以建設生態文明環境為推動,科學規劃,統籌推進,使環境得到更大保護,生態得到更大改善,資源利用率得到更大提高,全力打造生態肇東、綠色新城。一要圍繞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要牢牢抓住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先行先試的優勢,抓住“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大機遇,牢牢鎖定農民增收這個核心目標,大力推進“農業企業化、土地資本化、農民股民化、股權社會化、增收鏈條化”,著力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加快建設,提升生態環境實驗區的建設成效。二要圍繞建設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要牢牢抓住在我市建設省食品檢測中心的難得機遇,為打造綠色食品產業園區和優質安全食品基地提供權威第三方保障。重點要育壯拉長綠色食品產業“五大鏈條”,就是以中糧生化能源三期和纖維素酒精、星湖科技賴氨酸、成福集團氨基酸擴產為重點的玉米產業鏈條;以大莊園肉業、紐西萊航空配送和西餐中央廚房、寶迪食品產業園、酉祥食品為重點的畜牧產業鏈條;以伊利液態奶擴產、頂津康師傅飲料、艾百力啤酒、藍莓冰酒、匯源果汁、粗雜糧飲料為重點的乳品飲品產業鏈條;以韓美泡菜、翠花酸菜、潤澤薯業、佳佲佳食品、口口美食品為重點的果蔬產業鏈條;以希望特驅、正邦、岳泰、雙良為重點的飼料產業鏈條,著力打造全國食品安全生產基地。三要圍繞建設北部物流新城,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把北部物流新城區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示范區,力爭用5年的時間,把北部新城區打造成集行政文化、教育培訓、商旅服務、倉儲物流、樂活居住、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居住新區。四要圍繞建設十大旅游品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認真編制肇東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控詳規劃,實施肇東旅游城市形象設計和旅游戰略策劃,提高城市美譽度;充分利用放大肇東獨特的沿江資源、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著力打造農耕、漁牧、美食、民俗、驛站、宗教、金源、草原、濕地、休閑等“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設100個各具特色的博物館群和博物小鎮。同時,依托綠色食品產業園區,著力打造“龍江第一工業旅游品牌”,加速形成“體現肇東特色、彰顯肇東魅力”的文化旅游產業體系。五要圍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將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建設和生態環境實驗區建設統一起來,綜合考慮,科學擺布,使之互相融合,互相促進,從而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六要圍繞建設生態優美宜居區,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要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大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力度,靠增加森林面積維護生態平衡,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步伐;要提高控制排放率,加大對企業“三廢”排放達標率的檢查力度,靠加強監管實現節能減排,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步伐;要提高環境達標率,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靠強化整治改善城市環境,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步伐。


          ?
          免费网站一级毛片,天天日屄二天天干,免费在线观看大片人成,强奸美女网站av

          <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