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

          首頁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首頁
          注:本頁內容為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版權所有,任何網站或印刷品不得復制或鏡像,盜用必究!
           
           

          合肥市包河區:打造“雙創特區”包河樣板

            

          近年來,包河牢牢抓住合肥創建國家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城市的機遇,加快聚集高端人才,激發多元主體活力,強化載體平臺建設,優化發展環境,著力打造“雙創特區”樣板。

              一、體制機制創新  吸引優秀人才

          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優勢,創新創業載體發展模式。一直以來,我區創業基地建設采取政府主導、財政投入、政府運營的模式,易造成政府負擔過重,管理成本高,孵化成功效果不佳等諸多問題。在今后的創業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區正在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新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引進專業團隊負責運營管理,整合區政府各部門創新創業相關扶持政策,為創新創業基地入駐企業提供政策指導、資金扶持、品牌推廣、人力資源服務與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扶持。

          (一)加強創業載體建設,以政策扶持各類創業群體。通過實施財政補貼、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創業園(街)、創業大廈等各類創業載體,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推動全民創業,扶持社會各類群體自主創業。2015年以來,全區新增創業基地40000平方米,新增非正規就業組織327家,新增孵化成功企業184家,區百幫創業園入駐中小企業共計34家,帶動就業近500人。

          (二)建設包河區人力資源市場。我區建設的創業孵化器項目位于即將建成的包河區人力資源市場內(宿松路與祁門路交口北300米),計劃將南樓三、四樓,以及北三層小樓作為創業孵化器項目場所,總建成面積約1800平米,現已部分投入運營使用。該項目旨在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初始創業平臺,建成后吸納如互聯網、電子商務、設計類的創業項目入駐,為以上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聯合辦公空間和多項軟性服務。

            實施創新驅動  促進產業發展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包河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搶抓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和安徽創新型省份建設機遇,在省、市科技部門的指導下,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安徽新中心、品質首善區”的發展定位,全力以赴在金融商務、文體旅游、會展及要素交易、健康服務、生活居住、數字信息、創意設計及廣播影視等產業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體系日益健全,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開啟了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一)取得成效

          2015年,包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8億元,增長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8.8億元,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120億元。在合肥市政府考核的1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包河區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11項指標總量位居城區第一。經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等權威機構綜合評價,我區三度獲評全國“雙百強”城區,在2015年度中國市轄區綜合實力百強區、2015年度市轄區投資潛力百強區名單中分列54位和13位,為安徽排名最高的全國“雙百強”城區,也是全省唯一連續三次榮獲全國“雙百強”的城區。

          (二)主要做法

          1.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通過政策扶持、強化服務等方式支持企業成立研發機構,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125家,創新型企業110家。鼓勵企業提升創新能力?,F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家。2015年,全區申報專利4487件,其中,發明專利2807件(位居全省縣區、開發區第二);授權專利2632件,其中,發明專利1092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4件。

          2.圍繞新興產業建設創新創業載體。作為合肥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的重要城區,包河區開展了“包河雙創活動周”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新平臺,目前全區共有包河互聯網產業園、樂業空間、創客云谷、創客夢空間、臭皮匠等各類創新平臺12家,創新創業面積100余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00余家。

          3.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打造“科技貸”“創易貸”等金融產品。鼓勵銀行對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實行基準利率貸款,政府給予銀行同期基準利率20%的利息補貼。擔保(保險)公司按不大于1%收取擔保費的,政府給予擔保(保險)公司1%補貼。目前共向20家企業貸款1.5億元。

          3.建立區域創新政策體系。出臺《包河區促進自主創新政策》,以產業政策和自主創新政策為主線,以人才政策和金融服務政策為重要支撐,構建具有包河特色的1+6政策體系,全方位支持企業發展,累計扶持企業500余家,扶持資金3.2億元。

            完善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自“雙創”工作開展以來,包河區聚焦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需求,以建設創業創新載體、扶持創業創新項目、培育創業創新企業、打造創業創新平臺為重要工作抓手,拓展空間載體,優化良好環境,完善服務鏈條,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創業創新工作扎實推進。

          目前,包河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正在籌建當中。全區13家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完成備案。認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1家;認定合肥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個。今年申報2016年度市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10家,省級2家。申報安徽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個。

          圍繞“雙創”工作目標,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營造創業創新環境

          充分發揮包河、政務公開網絡平臺作用,把有關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重要通知、工作動態等在網站上公布,并采取新聞報導等方式,展示發展創業創新的一些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收集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單位QQ號,建立包河區雙創工作QQ群,及時發布政策信息,解答小微企業在政策、融資、項目等方面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

          (二)加大創業創新扶持

          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促進創業創新工作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包河區扶持產業發展“1+6”政策體系(即1個“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和 “金融、新型工業化、自主創新、現代農業、服務業、文化產業” 6個發展政策),如:針對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突出問題,主要幫助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搭建服務平臺、鼓勵自主創業、增強創新能力、加快做大做強等。加大市政策宣傳力度,今年召開1場全區2016年市工業政策宣貫大會,邀請市6名專家作政策解讀,共有規上企業、成長性小企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140家企業參會。組織6家工業企業參加市2016年政策規劃專題培訓班學習。

          (三)籌建公共服務平臺

          支持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如:對接包河互聯網產業園的中物華商國際物流(安徽)有限公司,召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會,邀請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市中小企業局負責人給予指導,謀劃推進包河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同時按照由近及遠的思路,擬對標學習廬陽區、寧波、蘇州工業園區等先進市、縣區經驗,抓好建設方案、工作流程、運營模式、第三方服務與考核等關鍵節點,協同推進平臺建設進度,爭取年內組建投入運營。

          (四)培育創業創新基地

          建立包河區“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庫”,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動態掌握小微企業創業基地情況,組織符合條件的單位填報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備案資料。加強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常青創客·夢空間、臭皮匠創業基地、綠地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培育,爭創國家、省市創業示范。

          (五)助推小微企業發展

          引導小微工業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摸排篩選并推介優質企業,扶持具有發展潛力和優勢的小微企業上規模、上水平,促進“小升規”。如:對主營業務收入距離2000萬元不大的小微工業企業,列入重點培育對象,跟進做好服務,充分挖掘潛力,協助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完善申報手續,升級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今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戶(含1戶遷入企業);目前列入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戶。

          (六)提升信息建設水平

          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鼓勵企業借助互聯網應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在企業中推廣應用“工業微信平臺”、“企業服務易信平臺”、“工業云平臺服務”,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目前我區建成“數字企業”達300余家,建成“智慧企業”30余家,“數字化車間”1家、“智能工廠”1家,參與實施“翔計劃”活動。列入省工業設計中心企業2家。今年申報市“數字化車間”企業6家、“智能工廠”企業1家,合肥市翔計劃項目及工業云服務平臺正在申報當中。申報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企業3家,市級11家。

          (七)擴大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搭建對接平臺。針對企業融資需求,組織企業參加澳大利亞產業合作和上市融資系列研討會,舉辦包河區掛牌融資輔導及商密保護培訓會,幫助企業了解掌握掛牌融資等內容,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我區企業發展。二是降低融資成本。每年向市政府推介優質小微企業,爭取享受市貸款貼息政策補助,其中201547家小微企業獲得1036.31萬元市貸款貼息政策補助,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三是爭取融資支持。組織企業申報“大湖名城”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開展中小企業幫扶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幫助企業解決 “過橋”資金問題。加強市、區稅融通業務宣傳,今年2家企業獲得800萬元“大湖名城”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持,申報市2016年首期中小微企業扶持債企業12家,緩解企業融資困難。

          (八)拓展創業創新服務

          一是創業輔導。全面推廣“賽飛”創業輔導模式,組織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負責人參加小微企業創業輔導培訓。今年以來組織15人參加2016年度賽飛創業輔導師培訓班學習,17家基地負責人參加市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建設經驗交流及申報培訓會議。二是人才培訓。堅持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等培訓,開展企業 “領軍人才”浙大、上海交大金融EMBA、“專精特新”北大、工業設計與制造融合發展等高級研修班學習。組織小微企業參加“專精特新”、“互聯網+”、金融服務、網絡營銷、商業模式創新、中小企業信用檔案、新常態發展下的企業經營戰略等專題培訓。今年以來組織50余家企業參加現代企業制度、中國制造2025、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2016安徽民營經濟發展與管理等培訓論壇活動,啟迪企業家發展思維。三是產銷服務。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鼓勵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協會、商會、會展公司交流合作,組織企業參加汽車、工程機械、食品等行業產業供需對接、洽談及展銷會,完成第九屆家電暨消費電子博覽會參展工作。組織8家企業參加合肥市工程機械企業產銷對接會,推薦14家企業申報市兩創(自主技術創新和首創型)產品,爭取列入《合肥市兩創產品目錄》,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四、未來努力方向

          展望未來,包河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雙創”工作,豐富“雙創”的“包河樣板”的內涵。

          (一)全力推進人才強區建設

          積極實施菜單式引才。把人才作為創新第一資源,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百人計劃和領軍人才培育廬州英才特支計劃,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引進管理營銷、研發設計、創意工程師、專業技術等各類人才隊伍。加強與跨國公司、一流科研機構和知名中介服務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等平臺招賢納才。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健全人才服務體系,提高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企業用工登記、出入境和子女入學等服務水平,完善人才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技能培訓等資助制度,滿足人才發展需求。

          加快開展項目式育才。充分發揮區內合工大、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作用,引導企業與院校開展定向合作培訓,加快培養一大批面向本土的復合型、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大力推進金融學院、軟件學院、創新學院等建設,結合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培養產業轉型急需的專業人才。實施包河創業領航工程,針對大眾創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開展創業沙龍、創業大講堂、創業訓練營等新型培訓活動。

          (二)大力引進培育創新型企業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圍繞新興產業發展,鎖定細分行業國內外50強企業,精挑細選有品牌、有實力、有經驗的大企業大集團,按照一個產業鏈規劃、幾個大項目引領、多個招商平臺跟進、一個人才基地支撐的工作思路,形成動力強勁的創新企業集群。加快培育壯大各類科技企業,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特別是引導企業發展八大新興產業相關項目。到2020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達到100家以上。

          建設產業創新聯盟。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使更多企業人才加入輔助性創新、補充性創新、相關性創新的行列。推進企業國際創新合作,提高全球范圍產業資源、科技資源整合利用能力,增強創新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的效率。完善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鼓勵由其牽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訂工作。

          (三)加快創新載體建設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打造創新企業孵化平臺。按照科技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模式,加快建設孵化器、加速器、中試用房等各類科技載體。依托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資源密集優勢,挖掘高校周邊地塊和閑置樓宇,打造中科大高科技廣場、宿松路創客文化街等一批特色載體,鼓勵街鎮、開發區打造小而精的雙創平臺,積極發展居家創客。加速推進軟通動力、萬創控股、北斗數據科技園、安徽投資俱樂部、眾創森林等孵化器及眾創空間建設。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創新協同中心,推動產業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到2020年,力爭建設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10個、雙創平臺1000萬平方米,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以上。

          完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深度開發互聯網+模式,推進翔計劃工程和工業云平臺建設。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向創業者提供云計算、云存儲、云搜索等服務。建立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和社會化人才服務等于一體的區級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引導各類平臺市場化運營。完善科研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資源庫等。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圍繞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科技創新工作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突出企業的知識產權主體地位,不斷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人才培育。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提高各類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依托合肥要素大市場,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交易流轉市場,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先期試點開展知識產權信托交易,逐步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交易試點。

          構建科技投融資體系。加快推動包河區產業發展基金、文化產業引導基金發展,創建包河區民營企業投資發展基金,對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支持各類股權投資、創業投資機構發展,加快推進科技支行、科技保險支公司、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專營機構建設。

                 完善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結合經濟體制改革,系統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破除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加快完善鼓勵創新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推進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加大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工作,鼓勵開展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或技術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提高技術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比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將科技成果優先在包河轉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
          免费网站一级毛片,天天日屄二天天干,免费在线观看大片人成,强奸美女网站av

          <tr id="yrlzd"></tr>
            <output id="yrlzd"><button id="yrlzd"></button></output><tr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tr>
                1. <menuitem id="yrlzd"><acronym id="yrlzd"></acronym></menuitem><sup id="yrlzd"></sup>
                  <sup id="yrlzd"><track id="yrlzd"></track></sup>
                  <code id="yrlzd"></code><sup id="yrlz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