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順應了四化同步發展的時代潮流,搭建起城鄉優勢資源整合的新載體,構建了促進城鄉創業創新的新平臺,建立了推動城鄉要素交流的新機制。培育和創建特色小鎮,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區域創新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有利于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產業轉型升級和歷史文化傳承。小城鎮承載著大夢想,小城鎮演繹著大戰略,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
自2016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批127個**級特色小鎮名單以來,國內各地特色小鎮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福建、河北、山東、江蘇、湖北、重慶、云南等省份先后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ǔ牵╂傄巹澖ㄔO的指導意見或創建特色小鎮實施方案,廣東、河北、山東、貴州、新疆均表示2020年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或小城鎮,江蘇則要創建100個左右特色鮮明的“特色小鎮”和100個左右富有活力的重點中心鎮,此外,天津、廣州、南京等城市也提出了創建特色小城鎮的目標和計劃。除了政府部門外,企業界、學術界、媒體等都對特色小鎮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和關注,特色小鎮百度搜索詞條達到910萬條。
什么是特色小鎮?顧名思義,就是有特色的小鎮,是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小鎮。什么是特色?就是要使一個小鎮與其他小鎮區別開來,走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路徑。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認為,特色小鎮就是“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產業是特色小鎮的脊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特色小鎮的根基。當前,特色小鎮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雙創”的重要平臺、展示地方發展模式和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為此,《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7)》主題確定為“中國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之路”。本報告從頂層設計、政策引導、創新發展、實踐操作四個維度全面、系統闡述特色小鎮建設。全文由總報告、專項報告、典型案例和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四個部分組成。
小鎮大戰略,**新發展?倛蟾胬迩辶颂厣℃偟谋举|和科學內涵,闡明了特色小鎮的政策邏輯,梳理了我國城鎮化方針的演化歷程,介紹了我國城鎮化建設及各省份支持特色小鎮建設的典型政策。在此基礎上,總報告科學界定了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指明了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的路徑,剖析了當前特色小鎮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其應對策略。
專項報告及典型案例通過頂層設計、政策引導、創新發展及實踐操作等不同層面充分詮釋了特色小鎮建設的內涵,內容涉及商貿流通、文化傳承、生態建設、土地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城鎮化、PPP融資模式、“雙創”平臺建設和精準扶貧等,分析了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現狀,介紹了浙江、貴州等地特色小鎮建設的優秀經驗,解讀了特色小鎮建設的政策環境,也指出了特色小鎮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尤其是搜集了杭州西湖區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貴州茅臺小鎮、深圳甘坑文創小鎮等國內知名特色小鎮的典型案例,為其他地區培育和創建特色小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示范和經驗借鑒。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專題發布了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及研究成果。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自2005年構建至今,經過十余年不斷調整、豐富和完善,其體系的科學性,研究成果的公正性、**性得到國內中小城市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是有關部門了解中小城市發展現狀的重要參考,是中小城市相互交流學習的重要參照。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7)》是第八年出版發行,八年來,“中小城市綠皮書”始終關注、研究事關中小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注重樹立不同區域中小城市發展典型,認真總結典型城市的發展模式和經驗,為推進中小城市全面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新思路。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7)》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項目,正是由于長期以來得到各相關部門及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全國中小城市領導、《人民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以及社會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其影響力才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品牌價值越來越強。希望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和編委會的同志繼續努力,以更高的使命、更大的目標、更高的標準來激勵、鞭策和約束自己,堅持不懈地做好“中小城市綠皮書”,在推動中小城市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鄭新立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