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智造產業“微笑曲線” 北滘特色小鎮再升級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
北滘鎮隸屬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地處珠三角腹地和廣佛都市圈核心區域,區位優勢明顯,區域內有太澳高速、105國道、佛山一環、廣州南站、廣珠輕軌等交通軌道設施,規劃建設中的廣州地鐵7號、佛山地鐵3號線貫穿北滘。全鎮總面積92平方公里,轄20個村(社區),常住人口30萬,其中戶籍人口13萬。近年來,北滘榮獲“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中國家電制造業重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安全社區”、“中國美麗宜居鄉鎮”、“廣東省專業鎮”等稱號。
自去年10月獲得“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稱號以來,北滘確立了“主導產業特色鮮明、高端人才創新集聚、嶺南文化韻味凸顯”的特色小鎮發展戰略,嚴格按照“一張藍圖繪到底”,緊密圍繞產業發展、環境改善、文化保護、設施建設、體制機制等五個方面,從“創特色、強優勢、補短板”三個關鍵方向進行聚焦突破,特色小鎮培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北滘特色小鎮定位
北滘特色小鎮定位為 “智造小鎮”,重點在于“智”,以智造和創新再造新北滘,促進產業結構呈現出更迷人的“微笑曲線”,實現產業和城市協調共融發展!靶℃偂,是我們的城市藍圖,也是北滘現代產業體系相對應的現代城鎮生活形態。其重點在于“小”字,與廣州、佛山等大城市中心城區實行錯位發展,做“小”、做“精”、做“宜人”。
北滘“智造小鎮”的創建,以“三個堅持”發展理念為中心,即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突出特色、堅持深化改革,高水平建設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同時,北滘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以豐富發展內涵和提升新型化城鎮化水平為出發點,更綜合考慮區域優勢和地理位置特點,高效承接廣州、深圳的創新要素溢出和城市功能疏解,實現與周邊大城市的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共享發展,使小鎮既有國際化的效率和便利,又有小城鎮的生態和舒適的生活,塑造屹立廣佛都市圈核心區的的特色小鎮標桿,為粵港澳大灣區傳統專業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動力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
(一)建設全國智能產業創新集聚區
北滘特色小鎮建設,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要求,不斷完善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是打造智能產業研發中心。以擴大開放合作、公平市場準入、創新制度供給為重點,依托美的全球創新中心、廣東順德創新設計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自主研發水平。二是以科技創新廊道為依托,一方面,建設國家級工業設計產業基地,不斷完善廣東工業設計城專業技術支撐平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和綜合公共服務平臺、虛擬設計城等配套功能,同時設立軍民融合先進裝備研發中心等高端增值服務集聚區,培育壯大、引進一批高成長創新企業,提升先進材料的整體研發、制造、服務水平,推進智能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另一方面,打造國內知名的會展博覽中心,依托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強化與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等世界展覽業巨頭合作,集聚國際創新要素,引進一批工業4.0博覽等展會,打造智能產業智慧體驗中心。由此逐步形成點(載體)、線(廊道)、面(配套)相結合的智能產業創新集聚區。
(二)建設集聚創新創業要素的廣州大學城衛星城核心區
建設大學城衛星城核心區,力爭在 3 年時間內,與 10 所以上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合作機制,建成 100 個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平臺,引進 1000(個)以上領軍人才(項目),吸引 10000 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戶,實現“北滘產業+廣州人才+深圳創新”的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一是依托高效密集的軌道交通網布局優勢、雄厚的產業優勢和系統政策集成優勢,積極發揮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作用,重點發展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和會展等新興產業。二是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天使投資、股權投資等,促進眾創、眾籌等創新模式的支撐平臺發展。三是構建區域創業創新加速器。鼓勵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創客組織在“智造小鎮”開展創業大賽等創業創新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三)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廣佛魅力小城
在特色小鎮內建立公交優先綠色低碳的公交體系和生態化的慢行系統。引入以及建立交通仿真基礎數據公共管理平臺等,構建綠色智能的綜合交通體系;高起點、高標準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智能物業、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試點示范建設,推廣民生領域智慧應用;強化“小城盛事”品牌,推廣特色節慶活動。圍繞重大題材、重大活動等推進文化藝術精品工程。辦好華語文學傳媒盛典、仲夏音樂節、嶺南美食節、嘉納仕越野賽等高雅文體、公益惠民活動。
(四)建設符合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嶺南園林式水鄉
挖掘嶺南水鄉生態特色,開展水系治理、現代;~塘和水鄉濕地景觀塑造,提升濕地生態地區維育水平創建3A級以上旅游景區;罨锰厣鷳B、人文資源,加快建設嶺南園林(和園)、潭洲水道景觀提升等重現嶺南園林特色項目,打造以嶺南園林式水鄉特色為重點的文化旅游線路,挖掘底蘊,凝聚鄉情。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推廣綠色市政基礎設施,探索低沖擊開發、雨洪管理等“海綿城市”建設模式。
二、建設北滘特色小鎮的四大成效
(一)城市、農村生活便捷、宜居宜人
北滘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美化農村人居環境,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其中新城區總部林立,擁有北滘門廣場、北滘公園、北滘文化中心、市民活動中心、體育公園等地標式公共基礎設施;舊城區綠樹環繞、清幽雅靜,通過公交樞紐可連接每個村居。農村地區干凈整潔、村村有公園,歷史建設得到保護修葺;全鎮水網暢通,古橋古樹依存,凸顯嶺南水鄉風貌。
(二)產業轉型更趨智能化、高端化
北滘產業特色鮮明,依托家電主導產業,打造了廣東工業設計城、美的全球創新中心、中國慧聰家電城、北滘總部經濟區、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等產業載體,形成了集創新研發、工業設計、會展商貿、總部經濟為一體的全球化家電全產業鏈,家電業產值約占全國家電業總產值的10%。在發展家電主導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工業設計、電子商務、會展商貿等新興產業升級和延伸家電全產鏈,加快推動一批關聯性強、帶動作用大的新經濟體興起,生產性、生活型服務業得到顯著發展,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逐漸增強,不斷加速“制造”向“智造”小鎮升級,探索出一條具有北滘特色的家電全產業鏈轉型路徑。
(三)人才結構實現國際化、高端化
北滘通過宜居、宜商、宜業的城市環境建設,為優質企業落戶、高端人才引進打造了高品質的城市平臺空間,小鎮內逐步集聚了一大批高學歷、專業技術人才。據初步估算,美的全球創新中心、碧桂園中心、廣東工業設計城、中國慧聰家電城、總部經濟區、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等將新增來自國內乃至全球各地的5萬名高端人才,北滘的人才結構和素質將發生徹底變化,并由此帶動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提升,呈現特色小鎮建設帶動人口結構優化,“產城人”良性互動的生動局面。
(四)體制機制更具活力、多元化
北滘特色小鎮建設,已經成為各項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如區域一體化戰略實施、大學城衛星城核心區建設、高端人才公寓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軍民融合試點等各領域措施,都在特色小鎮中先行先試。如大學城衛星城的建設,依托“高校資源+產業支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創新模式,充分借助和發揮專家和高端人才在行業的號召力以及戰略決策水平,集聚更多優勢資源,激發創新活力,逐步實現了政府管理服務、企業專業化經營、市場主體價值創造的有機統一,為北滘特色小鎮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探路。
三、建設北滘特色小鎮的主要舉措
(一)堅持頂層規劃引領,加快產城人文融合發展
堅持規劃先行和多規融合,著力推動全鎮建設總體規劃、土地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效銜接,突出城市規劃的前瞻性和協調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全鎮控規覆蓋率已接近86%。從2000年開始,每年投入500-600萬元,到現在每年投入超過1000萬元,用在城市規劃設計上。同時,科學劃定北滘的特色小鎮核心建設區域范圍,有機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在小空間集聚更多高端生產要素。在實施規劃引領過程中始終堅持四大原則。一是以人為本的原則。北滘從舊城區改造、新城區規劃、農村建設等各區域的規劃建設均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讓群眾就近生活,共享公共配套。二是科學規劃先行原則。聘請國內外知名規劃機構和專家對全鎮總體及新舊城區的規劃進行完善和細化,先后聘請國內外高等規劃設計院校對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公共配套等方面進行把脈,實現對全鎮全程全系統的規劃統籌。三是長遠利益優先原則。北滘意識到要搶抓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必須打造既有產業支撐,又有優質生活的城市環境。1998年起劃建設新城區,2006年在順德區率先提出發展總部經濟,引導企業在北滘設置區域生產中心、采購中心、研發中心和營銷中心,為發展總部經濟等新興產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智造小鎮的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十年磨一劍的決心,一步步將各種規劃設想變成現實。
(二)找準主導產業定位,凸顯智造重鎮特色
以全局發展戰略的高度,遵循“特而強”的產業定位,科學評估北滘的產業發展趨勢,系統化、精細化謀劃我鎮產業布局,圍繞北滘“雙創+雙智”的特色產業體系,做強做優家電全產業鏈,逐漸形成了融家電智造、工業設計、創新孵化、嶺南文化、休閑活力等多個元素的智造小鎮發展思路。這一定位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區位特點。北滘地處廣佛咽喉地帶,是廣州珠江新城、佛山新城、順德新城三大新城交匯地,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圍繞傳統產業的智能轉型,實行與大城市產業錯位發展,既能鞏固自身產業發展優勢,又能承接大城市創新元素、優質資源等要素溢出助推產業升級,這是北滘在區域中突破的著力點。二是產業發展需求。北滘經過30多年的工業發展,工業經濟特別是以家電制造業為支柱產業已達到高度集群化。傳統產業需要轉型升級來應付未來的區域競爭,在產業上需要轉向現代服務業和中高端制造業,尤其向是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同時配套教育、醫療、居住等城市功能,實現產城互動。三是人才生活需求。產業轉型的關鍵是人才,目前高學歷人才占我鎮就業人口的40%左右,以大手筆推動公共服務對標廣州、深圳、積極引入知名文化活動品牌等軟件建設提升,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氛圍,從人的需求出發實現產業和城市高度融合發展,吸引到各階層人群愿意留在本地發展,為“智造小鎮”形成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構建科學城市空間布局,優化資源要素配置
按照特色小鎮“聚而合”的建設原則,以城市功能融合為導向,合理協調村鎮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城市功能輻射帶動效應。北滘城區在空間上被道路和河流分成為舊城區、新城區和農村區域。針對上述板塊各自不同的空間位置、周邊環境、建筑特點和社會情況,從“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出發,因地制宜進行城鎮化建設,引領產業更新轉型。一是在新城區,總部經濟區作為區域內最完善的寫字樓區域,聚集了金融、投資、研發、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華美達廣場五星級酒店、活力體育中心等滿足高素質人才的商務需求,君蘭江山、雅居樂等一批高品質的住宅小區滿足市民居住需求。新城區宜居宜業指數持續提高。二是在舊城區,按照“以人為本,環境再造”的思路,逐步完善和改善舊城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在保留城市發展痕跡和歷史記憶的同時,致力創造更適合已有人群居住的城區環境。三是對農村區域以“恢復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為原則進行美麗鄉村建設,還原嶺南水鄉面貌,同時推動公共服務下沉到村居社區一線,讓生活其中的居民既能享受城市生活又能體驗鄉村休閑。通過城市品質的提升,吸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吸引高層次人才落戶,營造與國際小鎮接軌的生活環境。
(四)強化本土文化特色,豐富小鎮城市內涵
優美宜居是特色小鎮實現錯位發展的獨特優勢,北滘持之以恒挖潛嶺南水鄉特色,推動文化生態保護,促進城市和產業共融發展。一是全面做好北滘水文章,打造了全長22公里的潭洲水道濱河生態景觀,啟動和園、和美術館、都寧崗森林公園等嶺南精品項目建設。二是全面啟動了古村落活化提升工程,推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碧江村、“水墨林頭”等古村落活化提升和“桃源故里”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祠堂古建筑修葺工作,煥發古建底蘊,打造以古祠堂、“一河兩岸”、潭洲水道、和園等為重點的嶺南文化旅游線路。開展全鎮自然村落人文普查,充分挖掘歷史人文記憶,豐富水鄉文化內涵。三是嶺南水鄉文化與現代工業文化融合發展。一方面推動產業旅游融合發展,依托河道、文化、產業形成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和工業旅游結合的旅游形態,整合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新研究院、慧聰家電城、美的全球創新中心、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等產業項目,打造特色工業旅游路線。另一方面,強化“小城盛事”品牌,北滘文化中心、市民活動中心成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每年舉辦華語傳媒文學頒獎典禮、中國嶺南美食文化節、仲夏音樂節等公益惠民活動超過1000場次,營造了兼容并蓄、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新格局,打造集休閑娛樂與文化保護于一體的特色空間。
(五)創新政務服務機制,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充分發揮小城鎮體制機制靈活性和創新主動性,注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一是建設透明高效政務環境。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鎮內20個村居均設有行政服務站點,形成城鎮全覆蓋的政府服務體系。二是創新社會服務體系。構建起“大社會,強政府”的社改格局,充分挖潛本地龍頭企業集中、民間資本活躍的資源優勢,推動市場有效承接政府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營造社會和諧發展氛圍,基層治理生態基本面趨好。三是建設競爭有序市場環境。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試點引入競爭性分配資金制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快鎮公有資產改革步伐,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民間資本固定投資占全鎮固定資產投資的70%,3年來共吸引社會投資近150億元。建立“一企一策”企業服務體系,在科研創新、企業上市、工業設計、總部招商、融資擔保等方面作出針對性的扶持措施,助力企業轉型提升。四是打造人才聚集的高地。以人才需求為導向,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公共設施和產業載體,以高端人才公寓、高端產業社區等重點項目為載體,打造廣州大學城衛星城,為廣州、深圳的人才有更好的創業創新平臺,真正實現“產城人文”協同發展。
四、建設北滘特色小鎮的下階段工作思路
未來,我們將積極探索特色小鎮建設路徑和模式,重點圍繞“強優勢、補短板、創特色”三方面狠下苦功。一是強優勢。借軌道時代開放發展和本土龍頭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新機遇,建立“雙創+雙智”特色產業體系,依托美的集團、慧聰家電城等龍頭企業,及完備的家電產業鏈條,充分發揮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廣東工業設計城、國際化工業會展平臺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等高端產業平臺對新產業鏈的培育和延伸效應,推動北滘產業以更高水平參與國際競爭合作。二是補短板。補人才短板和公共服務短板,我們將緊抓建設大學城衛星城的機遇,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承接好大學城高校,美的、碧桂園等骨干企業的人才溢出,創造好的條件,讓他們在智造小鎮中創業。并通過引進優質的公共服務配套資源,迅速填補北滘在高端公共服務的空白,構建起對標廣州、深圳、接軌國際的優質人才生態環境;補制度“短板”,認真總結北滘在成功申報特色小鎮等經驗,打破鎮街各部門職能邊界,創新協同推進工作機制,聚焦核心工作和重點任務攻堅突破、快出成效。加快轉移政府職能,探索創新社會治理,引入專業團隊、專業人才運營社會服務,確保社會氛圍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三是創特色。探索出一條小城鎮產業與生態、現代與傳統共生共融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既要營造嶺南特色的水鄉文化、現代城市文化,又要總結形成為大眾所知的產業文化、創意創業文化。通過文化軟實力和產業城市硬實力,吸引人才、資金、項目落戶小鎮,將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傳承創新與產業轉型發展有機整合、整體包裝,塑造個性鮮明的特色小鎮品牌。
(一)構建“智慧智造+創業創新”特色產業體系
積極順應“中國制造2025”發展趨勢,加快構建“雙智+雙創”現代產業體系。一是打造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產業鏈。以工業“4.0”變革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依托美的收購庫卡的機遇,大力引進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以雄厚的家電產業制造業為基礎,與國際龍頭互聯網公司等企業在大數據平臺服務領域開展戰略合作。二是打造以智慧家居為核心的家電產業鏈。加快平臺型經濟發展,承接好美的集團、碧桂園集團等大企業以及廣州大學城的人才溢出效應,打造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的創新創業策源地。強化廣東工業設計城優勢,推動工業設計城與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同打造雙創平臺,推動軍民融合先進裝備研發中心建設,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制造產業的合作對接,增強“智造小鎮”整體品牌的輻射能力和帶動效應。三是打造以總部經濟為核心的創業服務平臺。優化總部經濟發展環境,豐富總部經濟內涵,推動會展、金融、旅游、文化創意、電子競技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力抓好金融創新發展,將總部經濟區打造成為泛金融中心。加快“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抓好科技創新,到2020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16%,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5.2%。四是打造以科技會展為核心的創新服務平臺。以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工業設計城、美創中心為平臺,鼓勵知識產權交易,打造成華南地區智能家電、機器人、生物科技和工業設計的產權交易中心。加快發展會展企業孵化,打造以會展企業總部基地、會展技術創新中心等載體為主的會展產業集群。
(二)建設綠色低碳的特色基礎設施體系
一是強力推進基礎交通設施互聯。加強與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構建三橫三縱的城市干道骨架。以城際軌道、地鐵、水上交通為重點,提供多樣化的交通方式,完善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建立富有水鄉特色的公共交通體系。二是強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集中力量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環境監測等基礎設施。到2020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三是推進智能電網和智慧信息網絡建設。推廣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能物業等民生領域的智慧應用。到2020年,實現公共WIFI和數字化管理全覆蓋。
(三)完善宜居便民的特色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構建復合型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休閑、生活、工作等各種功能復合的“小鎮-組團-社區”三級服務中心體系,依托北滘新城站和北滘公園打造鎮級綜合服務中心;依托四大功能組團打造智造產業創新、科技文化交流、人才服務、旅游服務等特色服務中心。依托公交樞紐、圍繞社區綠地打造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二是打造對標廣深的教育醫療服務標桿。為居民提供多元的教育、醫療等基礎服務,為往來北滘外來常住人員提供與本地人口無差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同時為高端人才提供與一線城市相當的公共服務。
(四)營造園林式水鄉的特色生態人文體系
一是構建美麗優質生活圈。以“園林式水鄉”為重點,強化生態河道形成的廊道空間,構建藍綠交織的城市生態格局。從水鄉與城市的關系出發,以企業對外交流與文化展示為切入點,創造開放舒適的辦公環境,構建具有彈性并充滿活力的城市濱水空間。組織高效便捷的步行綠道,策劃各類的生活場景設計以及項目,將人的生活重新帶回水岸,確保人們居住在公園“十分鐘步行圈”內,促進城市功能與空間的復合與多樣發展。二是構建特色旅游生態圈。結合小鎮固有旅游與工業文化資源,最大限度利用“水”和“旅游”優勢,將旅游與工業文化相結合,按照3A級旅游景區的標準建造建筑物和配套設施,打造時尚繁華、工業創意的都市品牌,以使之成為連接傳統與過往的紐帶。
(五)推動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區域合作新局面
一是打造周邊區域外溢效應的承接平臺。依托優勢資源,積極承接珠三角地區的創新要素外溢,推動廣佛與北滘區域長程價值鏈的雙向延伸對接,促進廣州大學城等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在北滘轉化。二是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平臺。依托嶺南水鄉的環境優勢,推動服務便利化,打造科技人才適合創新創業和居住的人居環境,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引導珠三角的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北滘流動。積極銜接區域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聯網、生態環保設施統一布局建設,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軌、標準統一。
建設特色小鎮,是在“小空間”上實施的“大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的戰略思路,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笆濉逼陂g,北滘將貫徹落實國家培育特色小鎮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和求實務實的舉措做好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通過建設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