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酒旅融合發展 打造國際旅游名鎮
貴州仁懷市茅臺鎮
2012年8月,首屆貴州省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召開,時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現任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同志提出把茅臺鎮建設成“貴州第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特色小城鎮,爭做全省100個示范小城鎮領頭羊、排頭兵。根據省委、省政府戰略定位和目標要求,在遵義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指導、仁懷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茅臺酒廠集團公司的積極支持下,茅臺鎮按照“特色鮮明、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宜業宜游”思路,始終突出酒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國際旅游名鎮,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特色化和生態化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
一、鎮情簡介
茅臺鎮地處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北靠歷史名城遵義,南臨四川瀘州,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是紅軍四渡赤水三渡的地方,因盛產以“國酒茅臺”為代表的醬香美酒,被譽為“世界醬香型白酒主產區”、“中國第一酒鎮”、“中國國酒之心”和“中國酒都核心區”。鎮域面積189.25平方公里,下轄22個村6個社區,人口10.66萬人。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全國投資環境優良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中國十佳和諧小城鎮、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貴州十大影響力鄉鎮和貴州省100個示范小城鎮。
2016年,茅臺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460億元、同比增長13.7%,工業總產值達546億元、同比增長25.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8.6億元、同比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879元、同比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420元、同比增長7.8%。連續兩年入圍中小城市發展委員會評價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是貴州乃至西部省區唯一進入全國百強鎮的建制鎮,2016年位列第85位,較2015年提升10位。同年5月,貴州省第十一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茅臺主會場圓滿召開,掀開了茅臺鎮工業旅游產業“井噴式”發展的序幕;10月,茅臺鎮成功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科學定位,抓實規劃編制。按照定位、定性、定量、定界“四定”原則和“國酒之心·神秘茅臺”城鎮定位,以建設茅臺工業旅游創新示范區為載體,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堅持“廠鎮一體、鎮園合一、點線串聯、聯動開發”思路,突出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彰顯與傳承,注重與茅臺集團規劃的銜接和融合,編制完善《茅臺鎮修建性詳細規劃》、《茅臺鎮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規劃》、《茅臺鎮特色街區商業業態規劃》,搭建了赤水河生態軸、人文旅游帶和中茅走廊風貌區、國酒功能區、生態保護區、茅臺核心區、西山風貌區、赤水河風貌區“一軸一帶六片”的城鎮空間結構,鎮域規劃實現全域化、全覆蓋,并按照國家5A級景區創建標準,著力打造特色酒業小鎮和文化旅游名鎮。按照“國酒文化旅游區、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茅臺鎮酒文化展示體驗區、茅渡1952工業旅游、茅臺古鎮”五位一體布局嵌入式建設茅臺旅游綜合體,并同步完成《茅臺鎮產業規劃》、《茅臺鎮交通規劃》、《茅臺鎮節能減排規劃》、《茅臺鎮綠色小城鎮建設規劃》、《茅臺鎮生態綠化規劃》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挖掘深厚的醬酒文化、燦爛的長征文化、悠久的鹽運文化、濃郁的地方民俗文化,不斷提升茅臺鎮美譽度、震撼力和感召力,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目前,鎮域規劃總面積達21.76平方公里(含茅臺酒廠廠區15.3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面積由2.02平方公里擴大到5.4平方公里。
(二)突出功能完善,強化項目建設。按照“工業做加法、居住做減法、功能做乘法、風貌做除法”和“中茅互動、異地安置”的發展思路,圍繞“一年出形象,兩年大變樣,三年基本建成”目標,規劃實施“產業壯大、環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開發”四大工程項目76個、總投資256.89億元(含茅臺酒廠項目142.72億元),其中產業壯大項目14個、總投資147.84億元,環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開發項目共計57個、總投資109.05億元。結合茅臺集團“十二五”技改擴能工程和茅臺酒鎮打造疏減鎮區核心區人口,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3.8平方公里國酒新城,承接茅臺酒鎮內白酒產業集聚區和茅臺酒鎮內異地搬遷居民入住,減輕茅臺酒廠發展環境壓力,允許進城落戶農民在國家農村土地政策不變的情況下,繼續依法依規保留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農房收益權、集體資產收益權,并平等對待進城農民的就業、養老、參軍、住房、社保、子女入學等問題,使進城農民生活方式、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民化,推動村民變居民、農民變市民進程。積極搶抓省委、省政府將茅臺集團安排對口幫扶茅臺小城鎮建設的機遇,充分依托茅臺集團的資金優勢、品牌優勢和人才優勢,按照市場運作規律,合作參與茅臺鎮小城鎮建設、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區和旅游開發的有關項目,實現共謀發展、政企雙贏。目前,茅臺酒鎮建設政府累計投入達49億元,企業累計投入達121億元(含茅臺酒廠“十二五”技改擴能項目投資92.6億元);國酒新城安置區累計投入46億元,建成安置房近174萬平方米,異地搬遷安置茅臺鎮居民5300余戶、2.3萬余人。
(三)突出融合發展,推進產城互動。圍繞建設中國一流醬香白酒生產基地和酒類貿易基地的目標,全力支持茅臺集團做大做強,引導地方規模白酒企業集聚發展,采取股份制改造、購買、出讓、租賃等方式,對鎮域內小酒廠和釀酒作坊進行兼并重組,地方規模白酒企業聚集發展效應凸顯,推動白酒產業內涵式發展,同時在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施凈化、美化、綠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開展白酒企業規范整合示范點建設,一批規模企業示范帶動性、市場競爭力逐步增強。圍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要求,強力推進茅臺酒鎮工旅一體、農旅一體全景域特色旅游產業加速發展,通過承辦貴州省第十一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進一步整合廠市資源,突出工業轉型升級,建設茅臺工業旅游創新示范區,建立“醬酒+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推動茅臺酒鎮向世界旅游名鎮轉型發展。圍繞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著力補齊民生短板,改善城鄉發展環境,加快全面小康建設進程,建設特色、宜居、生態的美麗鄉村。目前,鎮內酒廠已由842家整合到235家,其中規模白酒企業達到86家,從業人員2.8萬人;立足產城互動,借助地方白酒企業安置轉移就業1.5萬余人;累計投入2億多元,建成楊灣村、中華村、巖灘村、元木巖村等4個鎮村聯動示范村。
(四)突出生態引領,實現綠色發展。圍繞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和景觀提升工程,啟動實施綠色城鎮帶、生態文化旅游帶、美麗鄉村帶、特色產業帶、綠化景觀帶、生態文明示范區“五帶一區”示范創建工程,實現城鄉環境、城鎮功能、產業發展、旅游接待、生態環境等全面優化提升。按照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原則,從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建立綠色低碳小城鎮建設指標體系,集中連片重點發展綠色建筑,建設綠色城區。鼓勵企業加強科技支撐和先進技術的運用,引導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方式和政府公共服務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嚴格要求鎮域內經營主體按照綠色指標要求進行生產經營,建立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年度綜合評價制度,促進經營主體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強化環境質量監測,通過規劃建綠、拆建還綠、見縫插綠、立體營綠、破硬增綠等多方式增加綠化量。深入開展赤水河流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加快茅臺集團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地方白酒企業生產廢水連片治理,全面推行企業燃煤鍋爐改天然氣,建成茅臺鎮污水處理廠和一批垃圾收運設施,積極探索推廣中水回用等環保新工藝。目前,茅臺鎮已先后榮獲“貴州省綠色小城鎮”、“省級生態鄉鎮”稱號,現正在申報國家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建成釀酒廢水治理設施56套,鎮區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
(五)突出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活力。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小城鎮建設的“十條意見”,結合大茅臺行政區劃調整,成立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區,推行“鎮園合一”管理體制,園區主要領導兼任茅臺鎮黨政主要領導。緊緊圍繞仁懷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關于支持茅臺鎮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鎮的意見》、《關于開展茅臺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十條意見實施方案》等文件,從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扎實推進茅臺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擴權強鎮改革,市工商、國稅、地稅、財政等部門已在茅臺鎮設分局,結合茅臺城鎮管理需要成立茅臺鎮城管分局,設立二合、榮昌壩黨政服務中心,將審批權限下放到鎮級;武警、消防、交警等在鎮內設立中隊;建行、工行、農商行、蒙銀村鎮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已在鎮內設分支機構;組建100人的旅游警察隊伍,在服務好全省第十一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基礎上,為推動茅臺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市級財政每年撥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茅臺鎮小城鎮建設和古鎮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鎮級產生的稅收和其他財政收入市級實得部分全部安排用于茅臺鎮滾動發展,鎮域自身發展活力進一步活躍。
(六)突出要素保障,助推加快發展。優化投資融資體制,采取政府主導、毛地招商、借錢拆遷、凈地出讓等方式,充分利用投資商資金,有效解決政府凈地出讓前期拆遷資金不足問題,全面保證土地的出讓價值;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投入,市級財政累計投入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5.5億元,爭取省政府解決資金2.47億元、省和遵義市有關部門解決專項資金2770萬元;有效利用銀行、投資擔保公司等平臺,積極爭取金融支持,解決城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累計爭取農發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城鎮建設貸款14億元;引入中建四局、中國同源集團、上海家化宏宇文化公司等企業,累計投資115.8億元參與小城鎮建設。建立群工保障機制,根據項目分布和行政區劃結構,將所有項目劃分成六大組團,組建項目群工專班,實行“組團包!睓C制;組建“群工110”指揮中心,制定值班值守制度,完善群工事件處置流程,明確所有在建項目遇有群工問題,立即報告“群工110”,指揮中心立即通知一線群工人員現場處置;建立“網格化”工作模式,采取熱心、耐心、細心、貼心、愛心、公心“六心”工作法,深入各征拆戶講政策、講發展,拉家常、話拆遷,融關系、增感情,用真情實意贏得群眾對項目建設的支持。探索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的合作,按照城鎮建設實際需要,委托培養城鎮建設所需各類緊缺人才,大力引進規劃建設、環境保護、旅游管理等專業人才;依托茅臺古鎮文化創意園、茅臺鎮云上醬香創客平臺以及空港創意園,積極落實各類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人才,全力打造創新創業平臺。
三、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發展水平!笆晃濉蹦,茅臺鎮鎮區面積僅6.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僅57.6%。通過實施城鄉一體化和鎮園一體化規劃,“十二五”末鎮區面積擴大到21.7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65%,城鎮化空間得到較快拓展,城鎮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二)改善了城鄉面貌。推進小城鎮建設進程中,嚴格按照“城鄉統籌”理念進行建設,緊緊抓住茅臺酒廠“十二五”技改擴能工程,將新區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和舊城改造相結合,鎮域中心按照“國酒之心”建設的特色得以體現,農村小康“六項行動”計劃充分實施,鎮域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得到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三)優化了業態布局。堅持把“一軸一帶六區”作為發展載體,茅臺鎮白酒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商貿服務業和特色農業明顯升級,白酒產業集聚發展、內涵發展、集團化發展,茅臺工業旅游創新示范區初步形成,現代商貿服務業態布局日趨合理并加速發展。按照文態、形態、業態、生態“四態合一”思路,以“印象·茅臺”為主題,完成茅臺鎮核心區旅游線路策劃和業態規劃布局,啟動一批旅游景點、游客服務中心、酒莊和精品酒店項目,扎實開展一套書、一臺戲、一個節、一組歌、一部劇“五個一”文化工程,著力推動工旅融合發展。
(四)增加了居民收入。依托獨特的醬香酒釀造環境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白酒產業,培育市場主體。2016年,全鎮民營經濟總戶數達3600余戶,從業人員近4萬人,注冊資金達到1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3億元,實現增加值9.8億元,實繳稅金5.2億元。剩余適齡就業人員100%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萬余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萬余元。
(五)實現了政企雙贏。圍繞“一看三打造”目標和“產業做加法、居住做減法、功能做乘法、風貌做除法”思路,先后對環茅路、茅臺大橋東南側街區、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茅園路街區、長征路街區、河濱路街區、楊柳灣街區等1200余戶居民住房實施風貌改造;按照“中茅互動、異地搬遷”思路,啟動茅臺鎮環境整治工程和國酒新城建設項目。2016年,茅臺鎮再次進入全國百強鎮,排名第85位;茅臺集團實現白酒產量9.25萬噸、同比增長14. 6%,實現銷售收入502.4億元、同比增長19.4%,實現財政總收入172.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7億元。
(六)理順了管理體制。全面啟動茅臺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健全完善“鎮園合一”行政管理體制;積極推進行政區劃調整,構建大茅臺發展格局,不斷增強茅臺鎮地域品牌承載力;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互動合作。通過一系列改革,將原有28個部門整合成為黨委、人大、政府和群團四類共17個部門,政府行政效率、機構及人員辦事效率極大提升,承接市相關部門下放權力193項,許多以前需要兩三個月甚至半年左右才能在市相關部門辦結的行政審批事項,現在多則個把周、少則兩三天就可以在鎮政務服務大廳順利辦理完畢。
(七)破解了資金瓶頸。按照“不為所有,但求我用”的原則,充分利用銀行、投資擔保公司等平臺,積極爭取金融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解決地方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大力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中建四局、中國同源集團、上海輔仁藥業集團、家化宏宇文化公司、張家界納百利集團等實力企業,實施小城鎮產業、基礎配套設施、景區建設等項目加盟建設,緩解了資金壓力,實現了管理創新、運營創新,走出了破解資金瓶頸的新路。
(八)推動了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節約集約理念,按照“四河四帶”戰略部署,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和赤水河兩岸生態綠化、生態修復、溪溝環境整治項目。茅臺酒廠和鎮域規模白酒企業全面實施煤改氣。圍繞“三通道一流域一核心”,以遵赤高速公路、壇茅快線、中茅走廊、赤水河沿線、茅臺鎮為重點,通過連片花海和十里櫻花長廊打造中茅景觀走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布置中茅快線、壇茅快線景觀花帶;通過遠處整體綠化和近處精品景觀相結合的方式打造茅臺外環慢游通道,做到“四季有花、三季有果、色彩斑斕、花海梯田”,推動赤水河流域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經驗啟示
(一)必須堅持科學編制規劃。在推進茅臺示范鎮建設中,首先考慮就是要突出國酒文化,結合紅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對茅臺鎮新型工業化、綠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進行同步規劃,全方位做好《茅臺鎮修建性詳細規劃》、《茅臺鎮旅游綜合體修建性詳細規劃》、《茅臺鎮產業規劃》、《茅臺鎮交通規劃》、《茅臺鎮節能減排規劃》、《茅臺鎮綠色小城鎮建設規劃》、《茅臺鎮生態綠化規劃》等系列發展規劃的修編和制定,確保各項發展規劃無縫銜接,有力促進茅臺城鎮建設由無序發展轉變到有序發展。
(二)必須堅持城鄉一體統籌。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茅臺鎮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業化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結合實際同步推進工旅、文旅一體化發展,著力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傾注力量。通過大力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加快實施基礎民生項目,充分轉移農村勞動力人口,大力扶持自主創業等措施,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改善城鄉發展環境,充分激發了全鎮特別是農村發展潛力,城鄉發展差距加速縮小。
(三)必須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在推進茅臺示范鎮建設中,突出在如何讓農村居民離得開、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的問題上下功夫,圍繞《仁懷市茅臺鎮小城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堅持改革創新,大膽破除政策體制的限制,集中明確了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系列改革政策,讓推進城鎮化的進程真正成為安民利民、富民惠民的過程,真正圓了進城農民“市民夢”。農民向市民的轉變,最大限度騰出了茅臺酒廠建設用地,使得茅臺示范鎮建設獲得了廣大人民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贊揚,有力推進了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
(四)必須堅持優化產業結構。長期以來,茅臺鎮經濟都是“工業獨大”,產業結構單一,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承擔的風險較大,特別是面對2012年以來白酒產業深度調整的影響,充分說明了地方經濟結構單一所帶來的弊端。對此,茅臺鎮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突出其優越的醬香白酒釀造工藝、酒文化和古鎮文化優勢,大力推進工旅、文旅一體化發展。通過建設“快旅漫游”體系,特別是借助承辦2016年全省第十一屆旅發大會的契機,目前茅臺鎮第三產業發展迅猛,旅游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結構逐步從單一轉向多元。
(五)必須堅持保護生態環境。茅臺鎮是一個典型的依靠生態資源發展的地區,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推進茅臺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推進茅臺示范鎮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始終伴隨在各項工作中。比如《茅臺鎮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一律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加強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及協作,按照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原則,從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建立綠色小城鎮建設指標體系,集中連片重點發展綠色建筑,建設綠色城區;工業發展方面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生態保護方面實施綠色城鎮帶、生態文化旅游帶、美麗鄉村帶、特色產業帶、綠化景觀帶、生態文明示范區“五帶一區”示范創建工作。正是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茅臺鎮才實現了在全省鎮域經濟發展中名列前茅并不斷領跑,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并成功躋身全國百強鎮行列。
(六)必須堅持管理創新理念。茅臺示范鎮建設和其他鄉鎮一樣,面臨嚴峻的資金瓶頸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茅臺鎮積極創新城市管理理念,通過政府主導、毛地招商、借錢拆遷、凈土地出讓等方式,充分利用投資商的資金,有效解決政府凈地出讓前期拆遷資金不足問題;通過爭取上級投入,解決政府財政投入問題;通過銀行、投資擔保公司等平臺,積極爭取金融資本,解決地方建設資金不足問題;通過引入實力派企業,實施小城鎮產業、基礎配套設施、景區建設等項目,緩解了城鎮建設部分資金壓力。實踐證明,只有不斷推進城市管理創新、運營創新,才能走出破解資金瓶頸的新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笆濉睍r期,茅臺鎮將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加快文化旅游提質轉型實現工旅、文旅一體化發展為主抓手,按照“城鄉統籌、區域協調,規劃引領、布局優化,優化結構、做大總量,綠色生態、持續發展”思路,努力把茅臺鎮打造成為“貴州第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國際白酒小鎮和文化旅游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