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本地文化 打造特色小鎮
河南禹州市
建設特色小鎮是在經濟新常態下,運用新理念、新機制、新方法,加快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舉措,也是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積極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培育新業態、實現新發展的有力抓手。2016年10月1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禹州市神垕鎮成功入選。
一、小鎮概況
神垕鎮位于禹州市區西南20公里,是禹州市確定的區域發展副中心。全鎮總面積49.1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10平方公里,轄8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4.7 萬人,鎮區人口3.5萬人。東西走向的乾鳴山將神垕鎮分割成兩個盆地,耕地少且水利較差。但是神垕人卻憑著慧心,將白泥化作彩瓷,神垕鎮不僅是小鎮,更是小城,更是中華文化中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神垕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鈞瓷生產地,鈞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形成了千年古鎮和歷史悠久的鈞瓷文化。但是只靠鈞瓷生產,產業結構未免顯得單薄,于是結合神垕實際,禹州市提出,“以鈞瓷文化為品牌,以神垕古鎮為載體,以鈞瓷產業為集群,以旅游開發為帶動,努力把神垕打造成為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和知名的旅游景區”。 多年來,神垕鎮依托自身人文特點、產業特點和自然稟賦,先后獲得了“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特色小鎮”、“國家新型城鎮化建制鎮示范試點”等諸多榮譽稱號。
二、建設目標
神垕鎮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源地,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被譽為“活著的古鎮”。神垕鎮自唐朝鈞瓷生產初期,就奠定了山水相依的格局,在明朝逐步形成了臨水而居、長街窄院、磚木結構的古鎮風貌。到清朝,形成了一河連五寨、組團式擁河發展的城鎮格局。目前,古鎮保護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圍繞特色小鎮建設,確立了三大發展目標:一是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二是建設國際陶瓷小鎮;三是打造中國陶瓷產品交易和陶瓷文化交流的圣地。以創新國家級美麗特色小鎮試點為載體,以建成鎮區常住人口5萬人以上的特大鎮為目標,以彰顯鈞瓷文化魅力為核心,切實加強鈞瓷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著力推動鈞瓷文化理論體系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提升神垕綜合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鈞瓷小鎮的文化品質和鈞瓷品味,為建成世界鈞瓷名鎮和爭創國家5A級景區及全國美麗特色小鎮積累經驗模式。
三、發展定位
以神垕鎮鎮區為核心,以鈞瓷文化、神垕古街、古玩市場、文化旅游、生態旅游等特色資源為依托,著力打造馳名中外的神垕鈞瓷小鎮。圍繞“千年古鎮”與“鈞瓷之都”兩大核心主題,以保護性開發和老街修復為“體”,以文化傳承為“魂”,著力保護和傳承鈞瓷文化,精準打造集鈞瓷國禮展示、鈞瓷制作體驗、古街旅游、古玩淘寶鑒賞、自然生態旅游等于一體的鈞瓷美麗特色小鎮,爭創國家級美麗特色小鎮示范鎮。
四、發展思路
(一)著力發展鈞瓷產業。
充分發掘鈞瓷藝術的鑒賞價值、收藏價值和品牌價值,建立和完善鈞瓷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嚴格實行鈞瓷生產許可制度,統一規范鈞瓷市場準入標準,加快實施“禹州鈞瓷”地方證明商標和鈞瓷地理標志認證的使用制度,逐步規范鈞瓷生產原料開采和整頓鈞瓷生產銷售市場專項整治。堅持品牌提升,強化鈞瓷文化內涵的發掘,著力培育鈞瓷“名家”、“名窯”、“名品”和“鈞魂”等代表性作品,打造國內外知名的鈞瓷品牌。充分吸納多元化藝術元素,著力彰顯鈞瓷文化藝術魅力,不斷滿足收藏家、高端消費者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堅持以鈞瓷為主導,推進鈞陶瓷融合發展,重點圍繞炻瓷、建筑瓷、高白細瓷、花盆等日用瓷生產,著力打造中國環境藝術陶瓷主要生產基地。
(二)著力保護和傳承鈞瓷文化。
堅持保護與傳承創新同步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神垕古街原貌、建筑風格和歷史遺跡,充分體現原生態的歷史文化內涵,修舊如舊,傳承發展。繼續深化鈞瓷文化研究和鈞瓷文化體系建設,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育,盡快形成一套完整的鈞瓷傳統藝術理論體系,繁榮鈞瓷文化藝術,推動鈞瓷文化產業科學發展。以許昌陶瓷職業技術學院為依托,加強與高等院校合作,推動禹州中國陶瓷研究院、中國北方陶瓷科技研發中心建設,開設鈞瓷專業課程和學術研究交流講堂。以鈞瓷文化藝術創新為核心,征集和創作優秀影視劇目、傳記文學、動漫產品、學術論文,大力弘揚和傳承創新鈞瓷文化藝術的神奇魅力。
(三)著力發展鈞瓷文化體驗之旅。
堅持水潤古鎮、晝夜游鎮、文藝助鎮的三大發展理念,不斷豐富鈞瓷小城鎮的文化體驗內涵。堅持“水潤古鎮”的理念,加快肖河蓄水治理和濱河景觀建設,推動濱河旅游休閑、環境改造提升與古鎮老街串聯融合發展,不斷培育和增強鈞瓷名鎮的水文化魅力。堅持“晝夜游鎮”的理念,以酒吧、客棧、書吧等為載體,加快全天候、無障礙夜間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古鎮二十四小時晝夜旅游。堅持“文藝助鎮”的理念,依托傳統故事和歷史人物,編排《大河兒女》、《紅色鈞官窯》等鈞瓷題材的優秀影視劇目,建立虛擬文化演藝平臺,組建職業藝術團隊,講好、講準、講透鈞瓷背后的美好故事與傳說,強化鈞瓷產業的精神享受和情感體驗。
(四)著力推動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以鈞瓷文化為發展主線,整合古鎮、古香、古韻等特色資源,加快構建“一帶一線五區”,推動鈞瓷傳承保護、生產制作、文化旅游等產業化發展。“一帶”即:融合肖河自然歷史基礎和古街鈞瓷文化,以“鈞無雙配,龍潛肖河”為主題,規劃建設燈塔、茶室、觀景塔樓、濕地棧道、濱河行車道、沿岸休閑廣場、體育活動廣場、鈞瓷文化廣場、水文化廣場、生態花園廣場、濱河生態公園等文化生態休閑設施,形成肖河旅游休閑帶。“一線”即:打通鎮區內老街背巷、旅游景點、標志性建筑、公共停車場、餐飲服務區等功能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盡快形成出入便捷、服務高效、井然有序的旅游觀光專用線路。“五區”即:老街民宿休閑區,在老街東端,東南至寨門、西至瓷廠街路口,改造提升“火鳳凰”雕塑至瓷廠路段沿街建筑景觀風貌,通過對老街兩側民居建筑及重點住宅大院的保護性修繕,著重住宅內部空間的改造和氛圍營造,精準打造民窟體驗區域。鈞瓷商業文化體驗區,在瓷廠街以東、騶虞橋以東的老街核心地段,依托老街的官、廟、商、民等建筑形態,以老街的歷史文化為主題,激活傳統商業旅游,形成古樸與時尚融合的鈞瓷文化街區。以宋代文化故事為背景,創意策劃穿越之旅,所有街區、店鋪、道路、行人、服裝、交易貨幣等復古還原宋代文化場景,充分展現古代文化和生活。古玩游覽觀光區,在騶虞橋以西、規劃路以東的西大街區域,對現有西大街進行修繕提升改造,拓寬現有街巷,增強老街通行能力;通過對現存古跡和古玩市場的修復整理,培育新的旅游景點(區)。鈞瓷工藝體驗區,在建設路以北、肖河以南的老街西段延伸區域,西至關帝廟及建設路西段延長線,推動文廟和火神廟復建,完善神垕歷史文化名人雕塑景觀建設,加快古碑碣異地搬遷,改造現有民居鈞瓷作坊,打造集生產、體驗、購買等功能為一體的鈞瓷體驗工坊集聚街區。通過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鈞瓷大師園的提升改造、規劃建設鈞瓷文化旅游體驗園,推動大宋官窯、孔家鈞窯、金鼎鈞窯等鈞瓷生產廠家開展鈞瓷制作、開窯儀式等鈞瓷文化體驗活動,精準打造集“鈞瓷創意、鈞瓷制作、鈞瓷鑒賞”等鈞瓷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綜合服務區,發揮禹神大道的交通區位優勢,在神垕鎮進出口處規劃建設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鈞瓷和土特產展銷中心、公共交通和自駕游服務中心等,全天候為游客提供綜合性服務。
五、發展現狀
(一)創新體制機制,實地解決困難問題
為全面推進特色小鎮建設,2016年禹州市將神垕鎮作為全市“五大戰區”之一來謀劃布局,舉全市之力精心打造,成立神垕古鎮開發管理委員會,抽調全市的精英骨干,全面開展工作,對神垕古鎮進行保護開發。2017年3月,神垕鎮成立重點項目作戰指揮部,抽調全鎮精干力量全力攻堅,指揮部下設中部、東部、西部、北部四個戰區,每個戰區由鎮主要領導任司令,抽調全鎮精干力量,由3名班子成員和10-20名干部組成,具體負責5A級景區爭創、老街修復、鈞瓷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建業鈞瓷文化街、建制鎮示范試點等項目的推進。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不斷創新,形成 “每天一碰頭,每周一例會、每月一點評、每季度一總結”的工作機制,督促干部深入工地,及時有效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不斷堅持,實現工作機制常態化、長效化。
(二)高端定位提升站位,突出規劃引領作用
堅持規劃引領,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協調性,結合資源稟賦條件,聯動編制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項目、資金、人才“三方落實”的建設規劃,實現多規融合,多規合一,畫出了發展藍圖。一是邀請全國古鎮保護泰斗級專家親臨神垕古鎮,進行了深入調研把脈,對神垕古鎮建筑風貌、肌理給予了明確定位;二是邀請國內一流計團隊圍繞神垕“六古”旅游資源,編制完成了神垕鎮旅游總體規劃;三是邀請規劃設計單位對神垕古鎮進行城鎮形象設計,實現多規融合,在更深層面引領神垕古鎮保護開發建設;四是圍繞項目建設,積極與上海博大綠澤、河南建業集團做好對接,對項目實施地鈞瓷文化街、神垕古鎮老街等進行具體詳細的規劃,突出“一街一景”。五是由上海景域集團編制完成神垕古鎮5A級景區創建規劃。
(三)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切實加大有效投資
有效投資項目,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有效載體。
一是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通過競爭,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制鎮示范試點”、“河南省第一批重點示范鎮”和“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其中,“國家新型城鎮化建制鎮示范試點”項目成功爭取到8686萬元的上級財政資金,整個項目分為三年實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供排水等基礎設施;河南省重點鎮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總投資為18179.8萬元,于2017年至2020年全面實施。
二是積極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經過多方考察,確定上海博大綠澤集團、景域國際旅游運營集團為神垕5A級景區創建戰略合作伙伴,按照EPC模式共同建設管理,景域集團負責項目前期的策劃、規劃及后期的運營管理及5A級景區創建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博大綠澤集團負責完成項目設計、建設。引入河南建業集團,注冊“鈞都新天地”合資開發公司,總投資2億元,開發建設鈞瓷文化街項目,建設集展示鈞瓷文化、服務旅游的特色商業步行街。
三是積極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抓住禹州市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有利時機,認真研究政策,計劃通過神垕古鎮發展有限公司將旅游資源、資產打包,包裝后依托區域融資平臺發行債券,著力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四)加快各項工作推進,全力打造特色小鎮
以爭創5A級景區為目標,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全面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一是加快實施“1+9”工程。圍繞第十屆鈞瓷文化節的舉辦,緊扣時間節點,明確了“1+9”工程,即:以老街修復保護為一個中心,以文化主題公園、古鎮寨門廣場、鈞瓷文化街等九大重點項目為配套。2017年9月28日鈞瓷文化節舉辦前要完成老街修復、文化主題公園、寨前廣場、龍山大道停車場、鈞瓷文化街等工程,下半年要開工肖河治理、國際陶瓷藝術中心、下白峪鈞窯遺址公園、鳳翅山文化休閑基地、鳳陽山運動休閑基地等工程。
二是全力創建5A級景區。我們把創建5A級景區作為首要工作目標,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工作臺帳,把全部工作歸納為11大項,并進行了分解。組織規劃局、旅游局、民政局、交警隊,對神垕古鎮景區內的公廁、路牌、旅游標示標牌數量、位置,進行規劃設計安裝;舉辦企業講解員培訓班,深入鈞瓷文化企業進行規范指導,提升打造游客接待的環境氛圍;對楊嶺寨生態園、鴻翠灣生態莊園、孔家大酒店、華神大酒店等特色農家樂和賓館酒店進行考評,制定特色餐飲、住宿接待標準和規范,提升餐飲住宿檔次;建設智慧景區,開通神垕古鎮公眾號微信平臺,策劃實施五一、十一景區系列活動,效果良好;主動與旅行社、戶外聯盟等機構聯系,對神垕古鎮景區進行推介,與大鴻寨等景區協調進行景區聯線,拉長旅游鏈條。
三是加快重點項目推進。神垕老街保護修復項目2016年4月8日開工,總投資3.5億元,全長542米,包括沿街立面修繕和8個重點院落打造。目前,老街修復項目伯靈翁廟、電影院、義泰昌、徐家院、郗家院、陶瓷官署等重點院落和沿街門店、立面的修復修繕已經完成,“六院八館”和沿街商鋪正在招商;鈞瓷文化主題公園停車場、綠化景觀工程、主體建筑也已基本完工,正在同步進行裝修和亮化工作;龍山大道停車場項目目前游客中心、旅游公廁、連廊、停車場、綠化等已全部完工,內部裝修已進場施工;建業鈞瓷文化街項目已經開工,正在按照時間節點晝夜加快施工;鈞都南路、北路的改造提升項目正在有序進行,目前進展順利。
四是鞏固文化產業基礎。堅持“傳承、創新、提升”并重的原則,把鈞陶瓷產業發展作為古鎮發展的動力之源。規劃建設了占地2000多畝的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目前入駐鈞瓷文化企業48家;著力打造名家、名窯、名品,鈞瓷茶具、餐具、首飾等成為陶瓷界和收藏界的新寵,有76件鈞瓷作品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要,現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9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4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99人;以鈞瓷文化節為平臺,通過影視、攝影、書法等藝術形式,大力挖掘、弘揚、宣傳鈞瓷文化,進一步提升了鈞瓷的文化品味和神垕古鎮的知名度、影響力。
五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們多方協調資金5億多元,用于城鎮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先后完成了鎮區道路、景觀路燈設置、肖河景觀水系、供排水、地下管網、污水處理、供電站、電網改造、環保路燈安裝、學校、醫院、公廁等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成了南水北調神垕支線工程,成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唯一的鎮級供水單位,徹底解決了神垕用水難的問題。隨著一大批基礎設施的建成,神垕的城鎮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得到逐步完善,神垕已經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一個綜合體,是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生態和社會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神垕鎮要在繼承傳統鈞瓷工藝和保持鈞瓷文化風貌的前提下,著力在鈞瓷與當代生活結合、轉型創新方面下功夫,推動鈞瓷相關產業轉型發展。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加快文化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發展模式,推動特色小鎮“文化+產業”“文化+旅游”“文化+生態”等新的發展實踐,讓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轉化成項目、轉化成產業、轉化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