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城人文 構建活力社區
探索特色小鎮創建之路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
一、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的背景和內涵
從2014年甚至更早開始,一種肇始于浙江、以區域性空間再造和增長要素集聚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鎮”橫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國。
2016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特色。ǔ牵╂偘ㄌ厣℃、小城鎮兩種形態。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是指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特色產業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相得益彰、互為支撐。
2016年12月23日,江蘇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上,省委書記李強對江蘇特色小鎮建設作出了“三個不是”和“三個是”的總結,對特色小鎮進行了高度概括和準確界定:“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而是產業發展載體;不是產業園區,而是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企業社區;不是政府大包大攬的行政平臺,而是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空間邊界明晰的創新創業空間!薄叭齻不是”是關于特色小鎮的思想認識和工作實踐中的紅線,“三個是”是特色小鎮創建的總目標,是指導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的總綱領。
2016年12月30日,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江蘇特色小鎮建設正式啟動。隨后,江蘇省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實施方案》,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目標及要求,以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明確,為江蘇特色小鎮創建指明了方向。
特色小鎮,是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探索與實踐,在經濟新常態下,已然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抓手。一是新在“非鎮非區”的內涵概念。特色小鎮有著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社區特征融合疊加的發展載體,是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企業社區。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單元、生活區和工業園區,不是簡單的以業興城,也非以城興業。二是新在“一鎮一業”的產業定位。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獨特產業生態,做精做強本地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主導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集群、有影響力的細分行業冠軍,每個細分產業只培育創建一個特色小鎮。三是新在“產鎮融合”的功能聚集。所有小鎮都聚集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且都緊扣產業定位融合發展。突出新興產業孕育孵化,培育新產業為一體的新空間。對于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注重其文化底蘊挖掘提升和影響力的放大,提高產業話語權和產品附加值。四是新在“精致美麗”的建設形態。特色小鎮的建設形態力求小而精、小而美,在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實現功能集聚。所有特色小鎮建設都堅持生態優先,并且嵌入旅游功能,展現出集自然風光、錯落有致的空間結構、多元功能融合、多彩歷史人文之美為一體的獨特小鎮風情。
二、武進推進特色小鎮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武進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方式,聚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經濟社會發展體量和質量不斷攀升。經濟實力雄厚,連續四年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三名,連續八屆蟬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區第一名,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6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72億元。產業特色鮮明,作為“蘇南模式”的發源地,武進民營經濟發達,石墨烯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軌道交通產業等“五新兩智三高端”十大產業鏈不斷完善,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先后跨入千億級別,各類市場主體12.4萬戶,上市掛牌企業超50家。發展活力強勁,是全國首批28個雙創示范基地之一,蘇南首個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承擔著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等重大改革任務;蘇澳合作園區成功落戶,中以常州創新園能級持續增強,1.2萬家外來投資企業在武進落地生根。
盡管武進已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優勢,但也隨之遇到了增長新動能不足、產業轉型升級遲緩等各種問題和瓶頸,而特色小鎮建設為我們指明了一條方向。從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來看,比如浙江的發展模式,“一鎮一業”的特色小鎮是特色經濟和新動能培育的重要舉措;從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來看,隨著省“263”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深入推進,我區經濟發展進入了結構深度調整期,“精致美麗”的特色小鎮是謀求可持續發展之路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從產城融合的發展趨勢來看,小單元融合能加速城鄉統籌和區鎮聯動,“產鎮融合”的特色小鎮是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從落實實干富民的要求來看,“非鎮非業”特色小鎮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因此,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選擇,也是我們建設“新武進”的迫切需要,對于全面提升我區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是產業創新轉型的新載體。創新是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產業驅動、創新驅動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驅動力。借助一批“產、城、人、文”高度融合的創新創業平臺,能夠為我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擴大有效供給,促進創新創業,加快產業轉型。
二是特色經濟培育的新抓手。當前經濟轉型的重點是培育特色經濟,特色小鎮的著眼點即是聚焦一個細分行業冠軍。特色小鎮以特色產業為基礎,走產業興鎮、產業富民、產業支撐發展的路子。通過特色小鎮建設,能夠實現特色產業內的產業鏈延伸、協同創新、合作共贏,實現小鎮大產業。
三是聚焦富民優先的新舉措。小鎮堅持政府作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社會共同參與,實現百姓、企業和政府三方共同參與小鎮建設,共享發展成果。特色小鎮是推動創業富民的有效平臺,能夠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提升。
四是探索新型城鎮化的新模式。特色小鎮實際上是利用最小的空間資源,實現生產的優化布局和多功能的有效融合,特色小鎮建設將成為一個綜合性抓手,同步解決發展空間和經濟轉型問題,同時改善社會結構和人居環境,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著力點。
五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根據省級特色小鎮的創建要求,3年要完成項目投資50億。通過創建特色小鎮,可以帶來含金量較高的新增投資、新建項目和新增稅收,投資增加對我區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且能夠吸引新經濟落戶,改善我區的投資品質和投資環境。
三、以石墨烯小鎮建設探索武進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
為積極培育創建特色小鎮,我區深入挖掘在高端制造、創意創業、歷史經典等方面具有產業優勢的特色小鎮,經過前期深入調研,選定雙創小鎮、石墨烯小鎮、城軌集創小鎮、西太湖影視特色小鎮4家特色小鎮進入創建儲備名單,并對小鎮的發展思路、空間布局、項目投資等做了初步規劃。經專家評審,確定石墨烯小鎮、城軌集創小鎮申報江蘇省第一批特色小鎮。2017年5月,石墨烯小鎮列入江蘇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為我區探索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通過培育創建石墨烯小鎮,開展先行先試,力求為我區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可示范、可借鑒的發展經驗。
(一)明確發展目標,注重優化規劃布局
1、明確目標任務。計劃通過3-5年的建設,實現“六個一”的目標,即:打造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墨烯產業集群、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石墨烯創新中心、一個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石墨烯大會、一個具有全球號召力的石墨烯創業大賽、一個具有全球一流水平的石墨烯生態體系、一個具有獨特魅力的石墨烯國際化社區。目標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集石墨烯研發、孵化、產業化、應用、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未來5年,小鎮計劃引進石墨烯相關人才團隊100個以上,集聚石墨烯相關優質企業300家以上,培育石墨烯相關上市企業10家以上,實現石墨烯相關產業產值300億元以上,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00件;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新增投資超50億元,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發展;通過完善各類配套,吸納小鎮新居民1萬人以上。目標將石墨烯小鎮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東方碳谷”。
2、優化規劃布局。石墨烯小鎮位于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中部片區,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小鎮初步設計為“一核一軸兩廊五區”的總體布局,其中:“一核”:圍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打造常州石墨烯產業創新研發核。“一軸”:以長揚路為軸線的烯望大道。“兩廊”:為沿孟津河、場北河、程河建設的濱河慢行廊道。“五區”:設置五大功能區:
創新創業孵化區。重點建設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常州石墨烯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等核心平臺,不斷增強技術原創和創新服務能力;提升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等孵化載體,增強創業展示、創業服務、創業投資、創業培訓、創業導師等功能,構筑完善的產業孵化加速生態體系。
龍頭企業集聚區。重點為石墨烯應用加速產業化提供空間載體,努力集聚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體量大、帶動效應強的龍頭企業落戶,全面提升產業能級。
跨界應用示范區。結合石墨烯材料的優異性能,以西太湖醫療健康產業和石墨烯產業融合發展為切入,緊密聯系本地優勢產業,形成一批“石墨烯+”應用示范成果,推動石墨烯新材料在各領域開花結果。
綠色生態宜居區。重點利用小鎮內天然水系、河道,建設綠色生態廊道、生態休閑綠道、生態休閑廣場,打造組團式生態休閑空間;配套建設小鎮特色商業綜合體、商務辦公組團、生態居住組團等區域,引入小尺度街區,打造15分鐘便捷化生活圈。
綜合配套服務區。大力引入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支持金融機構、知識產權機構、專業中介機構等單位落戶小鎮,為小鎮企業和居民提供專業化服務。積極布局云端智能管理系統,用信息化手段全面管理小鎮。
(二)強化平臺建設,完善載體服務功能
1、強化小鎮載體。作為全國石墨烯發展“第一方陣”、首個國家級石墨烯產業化基地,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將充分應用集“研究院-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多位一體的創業載體,全面布局石墨烯高端制造與規模應用,加快創新發展,大力集聚各類資源,不斷搶占技術制高點,積極打造石墨烯產業創新創業生態圈,在國內形成領先優勢,努力建設成為石墨烯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最佳窗口,并逐漸成為國際石墨烯產業版圖上的重點區域。
2、強化孵化培育。早在2011年,市、區兩級政府就出資成立了全球第一家公益性石墨烯研發機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通過搭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碳元夢想工廠、石墨烯高端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強化小鎮孵化加速、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孵化服務功能,促進小鎮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的緊密耦合,積極創建國家石墨烯常州創新中心。加強產學研結合,與瑞典查爾莫斯理工大學、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東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持續開展高水平創新合作。今年7月,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三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3、強化推介平臺。《新華(常州)全球石墨烯指數報告》定期發布,新華社石墨烯應用發展研究院落戶武進。定期舉辦石墨烯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產學研對接活動、創新創業大賽。今年5月,成功舉辦2017江蘇石墨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共建石墨烯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7月,成功舉辦2017世界石墨烯創新大會,同時召開了石墨烯小鎮推介會,會上,石墨烯產業奠基人馮冠華受聘為小鎮名譽鎮長,天奈新材、中超石墨烯、南大紫金等8個項目簽約落戶。各項大會的召開,讓世界各地更加關注武進,關注石墨烯,為石墨烯小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推介平臺。
(三)聚焦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1、突出龍頭引領。截至目前,石墨烯小鎮已聚集超過100家石墨烯相關企業,其中包括6家上市企業,初步形成了涵蓋設備制造、原材料生產、下游應用、科技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圍繞石墨烯及先進碳材料重點領域,加強招商引資和戰略跟蹤,積極引進培育石墨烯及下游應用領域的知名外企、大型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鼓勵其將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制造基地等落戶小鎮。通過產業鏈向研發、 設計、體驗和應用等兩端延伸,向智慧+、旅游+、生態+等橫向延伸,提升技術領先度,做大做強企業品牌。今年7月,8家本土石墨烯企業成功對接13家央企名企。鼓勵小鎮內石墨烯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一批專業性的示范應用聯盟等機構,共同打造產業發展利益共同體。
2、聚力投資布局。以產業支撐為抓手,優化產業發展布局。依靠項目帶動小鎮發展,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動社會力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石墨烯小鎮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1348畝,三年計劃總投資51億元,圍繞石墨烯產業謀劃一批重點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研發中心、碳元夢想工廠、石墨烯產業高端制造裝備聯合研發中心等19個項目。
3、推進功能聚合。堅持小鎮功能“聚而合”理念,整合石墨烯小鎮及周邊生態資源、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商業配套資源,統籌小鎮功能布局、公共服務平臺、文化設施、旅游設施建設,突出小鎮石墨烯產業、科技文化、體驗旅游及智慧社區功能疊加。通過規劃引領,小鎮主要呈現出三條發展脈絡:一是產業脈絡,涵蓋科技研發—實驗孵化—中試加速—規;a等主線;二是服務脈絡,串聯展示博覽、商務辦公、會議交流、雙創平臺、教育培訓等功能;三是生活脈絡,強調生態居住、社區服務、配套功能、體育文化的有機融合。營造宜業宜創宜游宜居的發展環境,促進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
(四)健全制度保障,加強體制機制創新
1、創新小鎮運營管理機制。為加強對特色小鎮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我區成立了以區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區領導為副組長、區有關部門為組員的特色小鎮建設領導小組;小鎮所在政府西太湖管委會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副主任為副組長、有關部門為組員的石墨烯小鎮推進領導小組,同時下設綜合協調組、規劃建設組、產業招商組、投資開發組四個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相關工作的推進落實。積極創新小鎮運營管理體制,以國有企業為小鎮建設主體,以政產學研金為重點打造小鎮創新創業模式,以PPP、產業基金等為重點形成小鎮投融資方式,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社會共同參與”的石墨烯小鎮建設機制。
2、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為了進一步促進石墨烯產業發展,結合石墨烯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我區出臺了《武進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先進碳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2017年—2020年,將設立25億元“碳專項資金”,其中20億元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基金、5億元產業扶持基金,加快先進碳材料產業創新發展!兑庖姟饭34項條款提出對我區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的支持措施。支持重大平臺載體建設,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的創業平臺(孵化器、加速器)分別獎勵300萬元和200萬元;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研發機構分別獎勵100萬元和30萬元;對組建國家級先進碳材料研究院所的,啟動資金不少于5000萬元。鼓勵科技金融創新,完善投融資體系,區政府每年投入天使投資引導基金1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500萬元,進一步推動石墨烯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化,促進石墨烯產業發展。
3、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大力實施省“雙創計劃”、省高層次創新團隊、常州龍城英才計劃等人才項目,著力引進和培養石墨烯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加快培養石墨烯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市“龍城英才計劃”設立石墨烯產業專項引進計劃,放寬領軍型人才引進要求和資助條件;對企業引進省雙創人才團隊的,給予企業50萬元獎勵;支持引進領袖型人才團隊,對引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外院士領銜的研發與產業化人才團隊,以及為常州石墨烯產業發展作出特別貢獻的個人,以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科研成果研究與產業化配套資金、安家補貼等支持或獎金獎勵。截至目前,小鎮已累計招引石墨烯領域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30多個,特別是從歐美引進了彭鵬、瞿研、暴寧鐘、董國材等多名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石墨烯領軍人才。
(五)積極思考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短板
對照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設形態“小而美”的要求,石墨烯小鎮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推進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研究解決。
1、文化內涵還需進一步挖掘。特色小鎮建設要求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從特色小鎮的主題定位、產業布局,到運營手段、建筑形態,都需要進行創意提煉。石墨烯小鎮的特色文化內涵還需進一步挖掘,需在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當中搭建文化內涵創意管理、引導、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專業平臺,凝聚文化創意精英隊伍,構建文化創意運行體系。
2、專業人才還需進一步培養。特色小鎮建設涉及到產業發展、文化保護利用、概念規劃設計、小鎮社會治理等專業問題,需要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團隊支撐小鎮建設,對人才培養體系、人才評價體系、人才使用體制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需進一步重視特色小鎮建設管理人才的培養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特色小鎮建設的人才隊伍。
3、應用推廣還需進一步強化。石墨烯下游應用的打開狀態尚不理想,商業化應用有待提速。應對新產品進行標準制定,并通過示范項目推動大規模應用,進一步加深與本地、全球客戶的深度溝通,讓其熟悉、推廣石墨烯產業,同時進一步聚集高端要素,推進石墨烯產業化、市場化。
4、環境容量還需進一步提升。石墨烯作為一種新材料,其環境功能和環境風險,尚缺乏全面的前瞻性研究。目前部分研究發現,石墨烯氧化物納米顆粒能通過地表水迅速傳播,會對環境造成潛在危害,對小鎮生態造成不利影響。需進一步研究石墨烯未來可持續性應用及發展途徑,提升小鎮環境容量,促進石墨烯小鎮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和大交通時代,特色小鎮這種新型社區會對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帶來一系列的綜合性改變。這種改變,就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有效抓手,符合現代人既要在市場大潮中激情創新、又想在優美環境中詩意生活的追求。我區特色小鎮的建設才剛剛起步,仍有一系列問題需要在今后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與思考。在大力發展石墨烯小鎮的基礎上,我區也將積極挖掘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養老、旅游風情等成熟產業為基礎的新一批特色小鎮,為我區經濟轉型升級、產城融合發展、民生福祉提升增添新動力、激發新活力、提供新路徑。不久的將來,在特色小鎮工作與生活,會是讓人最羨慕的一種生存狀態,也會成為我區新型城鎮化的一道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