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打造特色小鎮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即墨市
近年來,為全面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戰略部署,作為山東縣域龍頭、江北第一縣、全國百強縣第9的即墨市,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堅持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全力打造溫泉小鎮、航空小鎮、汽車小鎮、跨境電商小鎮、玫瑰小鎮、太陽能小鎮、童裝小鎮、農機小鎮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宜居、創建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走出了特色鮮明、產城融合、惠及群眾的特色小鎮新路徑,構建了全域統籌、多元支撐、共同發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為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勁動力和有效支撐。具體實踐中,主要是做到“四個堅持”。
一、堅持規劃引領,高點定位、因地制宜抓好特色小鎮培育。規劃是先導,是指導特色小鎮有序開發的總綱領,只有把規劃做好了,特色小鎮建設才能始終沿著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才能避免低檔次重復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即墨市在決定建設特色小鎮之初,就明確要求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引領,以規劃為先導,不規劃、不施工,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規劃一次到位、一管到底,不搞短期行為,不搞形象工程,不干則已,干則一流。在具體工作中,重點是把握好“三個堅持、三個突出”: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突出多規融合。即墨市注重加強特色小鎮的頂層設計,突出創意性和唯一性,強調“多規合一”,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對于每一個特色小鎮,都要求各項規劃編制實現聯動,做到策劃與規劃“兩劃結合”,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三規同步”,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文化、特色商貿、特色旅游“五特疊加”。不僅編制特色小鎮概念性規劃,還編制控制性詳規、核心區設計規劃等,全部畫出空間布局圖、功能布局圖、項目示意圖,確保小鎮規劃可落地。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差異發展。統籌考慮各個區位地域資源、產業特色、建筑風格、文化風貌等因素,立足規劃建設一流、產業特色鮮明、文化風貌獨特、人居環境優良等特色小鎮建設核心要素,要求每個特色小鎮都聘請高端規劃設計機構進行專項規劃,確保規劃的針對性、可行性。每個規劃都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土地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充分突出了規劃的前瞻性和協調性。例如,即墨市童裝小鎮邀請中國聯合工程公司設計院、溫泉小鎮邀請箱根溫泉集團、跨境電商小鎮邀請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太陽能小鎮邀請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航空小鎮邀請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汽車小鎮邀請青島規劃設計院、農機小鎮邀請上海麥塔設計公司、玫瑰小鎮邀請青島規劃設計院進行規劃的編制。三是堅持高點定位,突出示范帶動。堅持分類推進,引領示范一批、創建認定一批、梯度培育一批。目前,即墨市已經確定對溫泉小鎮、航空小鎮、汽車小鎮、跨境電商小鎮、玫瑰小鎮、太陽能小鎮、童裝小鎮、農機小鎮等8個特色小鎮進行重點打造,通過樹立樣板,示范引導,帶動全市特色小鎮建設全面推進、整體提升。并且,規劃的所有特色小鎮,都有獨特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各有各的優勢和特色,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堅持產業支撐,以產業鏈思維培育特色小鎮。產業是特色小鎮的生命力。特色小鎮建設的出發點就是著眼于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一批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的產業發展空間載體?梢哉f,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培育特色小鎮的全過程,即墨市始終堅持以產業為支撐,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挖掘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產業,打造出具有持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獨特產業生態,使每個特色小鎮都有一個特色主導產業,實現了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
一是發揮產業優勢,突出核心產業。產業選擇決定特色小鎮未來,特色小鎮不是空中樓閣,唯有布局最具特色的產業,才能取得持續發展。即墨市在打造每個特色小鎮時,都是瞄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以藍色、高端、新興、健康和突出即墨特色為導向,緊扣重點打造的科研教育新興地、先進制造聚集地、商貿物流集散地、區域文化承載地、康養休閑目的地“五個產業高地”,兼顧傳統工藝、特色農業、民俗文化等經典產業,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重點產業領域,通過科學謀劃定位和實施分類指導,來做強或培育壯大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做到“一鎮一業”,形成特色小鎮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并且,要求所有特色小鎮必須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山東省和青島市級特色小鎮原則上5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以上,每年完成投資不少于6億元。其中,信息技術、旅游休閑、文化創意、特色農業等產業特色小鎮的固定投資額不低于20億元,每年完成投資不少于4億元。即墨市級特色小鎮原則上5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不低于15億元,每年完成投資不少于3億元。特色產業稅收占特色小鎮稅收總量不低于70%。目前,即墨的特色小鎮定位準確、產業厚實、路徑清晰,呈現出齊頭并進、蓬勃興起良好發展態勢。
溫泉小鎮,重點發展海洋溫泉康養休閑產業。擁有目前世界上稀有的典型海洋溫泉(全世界一共有4處,其他三處分別在意大利西西里島卡夏城、日本九州鹿兒島和中國臺灣綠島),出水最高溫度達85.5度,平均溫度超過70℃,含有30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適合發展休閑、健康、養生、醫療等產業。圍繞挖掘和發展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溫泉小鎮已經聚集了港中旅、香根、南山美爵等眾多以海洋溫泉為特色的休閑娛樂康養項目。下步,將科學布局產業業態和功能配套,加強與國際健康管理醫院、泰山體育產業集團、山東大學德國學院等合作,爭取特色?漆t院、體檢中心和體育類項目落戶,啟動劉家山、四舍山健身步道建設,策劃春季休閑健身、夏季帆船游泳、秋季采摘體驗、冬季泡泉滑雪等旅游主題活動,努力建設中國北方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溫泉康養度假勝地,打造全國唯一的溫泉康養休閑目的地。
航空小鎮,重點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根據《青島市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實施方案》,明確將即墨航空小鎮列為青島市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核心區,規劃總面積50平方公里,其中航空小鎮8000畝,主要規劃航空產業制造、科技研發、配套服務、高端旅游、休閑度假、航空運動等板塊,重點發展飛機總裝交付、維修改裝、飛機零部件制造、通航培訓、應急救援、公務飛行、航空運動、商務旅游、航空服務等綜合產業,打造國家新興通用航空產業制造基地。目前,航空小鎮已引進德國空客直升機項目,使全球最大的直升機制造廠商選擇在即墨投資。項目設計產能每年36架,建成后將成為空客直升機在歐洲以外的第一條H135型直升機總裝生產線。依托該項目,在航空小鎮內同步規劃建設通用機場1800米跑道,加快建立包括航空制造、航空培訓、航空飛行、航空運動等通用航空產業鏈條,發展研發設計、改裝維修、銷售保養等上下游產業,引進航空電子、直升機旋翼等零部件企業,逐步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爭當青島市通用航空全產業鏈發展主力軍。
汽車小鎮,重點發展汽車制造產業。目前,已聚集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一汽商用車基地、一汽大眾發動機等120個汽車產業重點項目,被確定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一汽解放商用車基地主要生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JH6型輕重型卡車,目前滿負荷運轉、產銷兩旺,年產重卡、中卡、輕卡全系列車型10萬輛,平均每6分鐘就能出產一輛卡車。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60萬輛,一期年產30萬輛新型轎車項目主體車間全部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2018年實現量產。引進一汽富奧、一汽富維等40家核心零部件項目和發動機項目,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或上市公司投資5個。未來幾年將帶動即墨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涵蓋重卡、輕卡、商用車、乘用車整車產業鏈的城市。下步,汽車小鎮將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以汽車制造、展銷、游樂為主導,爭取再引進品牌整車生產線,形成以乘用車和商用車為龍頭、眾多核心零部件項目為配套的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形成富有競爭力的核心產業、優美的人居環境和鮮明的城鎮風格。
跨境電商小鎮,重點發展跨境電商產業,是山東省確定的首批60個特色小鎮之一。主要建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濟鐵綜合物流園、公路港物流樞紐和半島國際汽車貿易城四大板塊,推進貿易便利化、物流專業化和經營規;,依托跨境電商+物流通關+保稅倉儲+保稅展示銷售的“四位一體”運營模式,提供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全程綜合保障服務,打造商貿繁榮、人才聚集、物流順暢、創業便利的智慧宜居小城市。其中,濟鐵綜合物流園是全國42處鐵路物流節點之一,跨境電商貿易占到全青島市的70%,成為青島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缇畴娚绦℃傊铝τ诖蛟臁瓣懮锨鄭u港”的全產業鏈,結合自身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條件,重點將保稅物流這塊做到全省最優,除了為小鎮進行保稅物流配套服務之外,也可為不具備保稅物流服務條件的其他跨境電商提供相關服務。
玫瑰小鎮,主要發展玫瑰產業。主要突出“浪漫玫瑰,幸福鄉村”主題,全力打響“中國玫瑰小鎮”品牌。該項目由青島玫瑰圣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建設,占地2000余畝,分為玫瑰種植區、玫瑰產品加工區、配套服務區和私家花園四大功能區,是目前全省面積最大、設施最完善的多元化玫瑰主題旅游產業園區,先后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山東省特色旅游景點。下步,玫瑰小鎮將高水平配套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啟動玫瑰小鎮二期工程,發展牡丹、芍藥等中藥材種植,策劃舉辦玫瑰文化節,著力打造萬畝規模的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太陽能小鎮,是在發展光伏產業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特色小鎮,重點發展太陽能產業。昌盛日電作為太陽能特色小鎮的核心產業和主要建設載體,擁有近200項技術專利、1200余人的工程技術管理及生產團隊,具備項目開發、規劃設計、組件生產、工程管理、電站運維一站式服務的能力,被列為國家“金太陽工程”,設立了全省首家農業創客大學、國內首個農業創客空間。創新出“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這一土地綜合利用模式,建起了9000多畝的太陽能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將太陽能與農業有機結合,建成光伏農業科技大棚。以華盛現代農業研究院、光伏食用菌國家產業聯盟、光伏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與中國農科院、以色列國家農業研究院、荷蘭、臺灣等國內外數十家科研機構聯合,量身定做符合光伏農業特性的高附加值種植品種和技術。擁有分步式光伏發電系統,在梁家荒村開展了分布式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且實現了并網發電。太陽能特色小鎮以昌盛日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太陽能產業為核心,拓展上下游產業鏈,著力打造“智慧太陽能+現代農業+休閑體驗”的產業鏈。下步,將建成太陽能元素應用示范區和科普基地,發展觀光、采摘等延伸服務,樹起集約、綠色、低碳小鎮典范。
童裝小鎮,重點發展童裝產業。即墨素有“中國針織名城”的美譽,2016年即墨又被中國服裝協會授予“中國童裝名城”的稱號,同時擁有“中國針織名城”稱號,兩大國字號服裝行業稱號,給即墨服裝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童裝小鎮總體規劃以七彩虹為元素,打造“一心一帶三軸七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心”指小鎮之窗景觀核心,“一帶”指墨龍河生態休閑景觀帶,“三軸”指小鎮生態景觀軸、九江路空間發展軸和天山一路空間發展軸,“七組團”指生態休閑組團、產業集聚組團、教育培訓組團、娛樂度假組團、創意設計組團、科技研發組團和生活配套組團。目前,童裝小鎮內已搭建起金融、活動、商會、銷售、設計、人才、物流、技術、信息、物業十大運營服務平臺;并已引進國內知名企業阿里巴巴、創創商學院、極極平臺等配套服務企業,為小鎮內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下步,將打造以童裝產業為基礎,以童裝設計為特色,集童裝品牌孵化培育、童裝電商集聚、兒童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產城旅融合的中國特色小鎮。
服裝小鎮,重點發展服裝產業,是山東省首批服務業特色小鎮。即墨市擁有針織服裝企業2800余家,有即發、紅領、雪達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中小電商達1.5萬余家,日均發貨量達30萬單,全市紡織服裝業年產值986億元,榮獲國家級出口紡織服裝質量安全區、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服裝小鎮主要定位于助推即墨市紡織服裝業和市場商貿業轉型升級的創業創意園區,打造產業層次分明、功能多元、配套完善、綠色生態的特色小鎮。以電商上下游配套服務為重點,匯聚整合服裝全產業資源,貫通覆蓋服裝設計、樣衣定制、生產加工、面輔料供應、電商孵化、市場營銷、倉儲物流在內的服裝全產業鏈,形成創新服裝產業樣板示范基地。覆蓋服裝設計、加工定制、面輔料供應、電商孵化、倉儲物流等服裝全產業鏈。下步,將著力打造電商創業基地、人才培訓、文化、旅游、宜業宜居的電商生態生活圈,有力推動即墨市場商貿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良性互動發展。
農機小鎮,重點發展農機產業。主要是立足轄區及周邊農機資源,整合建設集銷售服務、產品展示、維修養護、機手培訓各項功能于一體,著力打造農機展示交易基地、農機裝備制造基地、農機創新示范基地和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注重跨界融合,完善產業鏈條?缃缛诤、資源共享,是特色小鎮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特色小鎮“特”產業,但要取得長足發展重點在資源整合。實踐中,即墨市堅持謀得深抓得準,資源優且特色鮮明,產業新興且競爭力強,立足市場需求且有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堅持特色為王,突出特色亮點、強化高端引領,集中精力做好產業的跨境融合文章。這種融合包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也包括產業內部的直接融合發展,還包括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產業與城鎮、自然生態之間的融合,同時還融入了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體現出高度信息化、系列化、高端化。讓每一個特色小鎮除了在發展主導產業之外,都特別強調跨界融合發展,打造出了完整產業鏈條。例如,溫泉小鎮就是健康和養生的融合,海洋溫泉有山有海,將這樣的傳統特色產業上升到大健康產業,串起一條以生命科學、健康醫療、健康養老、健康養生、健康旅游、健康運動、健康文化、健康產品為主體的大健康產業鏈條,打造即墨特色的健康中國樣本;航空小鎮就是以通航機場為核心打造通航產業,融合發展運輸和旅游;玫瑰小鎮就是依托玫瑰種植,融合發展加工和旅游;汽車小鎮就是瞄準汽車生產制造,融合發展市場和旅游,以汽車產業鏈條為支撐的特色小鎮,目標就是通過加快發展汽車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以環渤海汽車產業核心基地為引領,強化基礎設施投入,提升區域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業、綜合性的生態科技新城。以汽車體驗為主題,發展工業旅游、教育培訓、休閑觀光、科普學習、生態旅游,讓汽車小鎮成為青島和省內居民汽車體驗旅游的首選目的地;太陽能小鎮就是借助光伏的研發生產,融合發展農業和科普;童裝小鎮就是設計、展銷和游樂的融合;跨境電商小鎮就是智慧物流、跨境電商和市場貿易的融合;農機小鎮不僅包括農機化應用,更包括展示、培訓、體驗和銷售。
三、堅持美麗宜居,以完善的功能配套提升特色小鎮承載力。特色小鎮大多在鄉鎮街道,離中心城區比較遠,最大的問題就是城市服務功能太弱。所以,即墨在謀劃特色小鎮之初,就明確要求科學超前謀劃布局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按照城區的標準來謀劃,通過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城融合,真正實現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小載體大創新。工作中,重點突出“統籌發展”理念,統籌考慮特色小鎮的地域風貌、產業特色、文化傳統、建筑風格、群眾需求等各類綜合因素,把各個方面事情一攬子考慮周全、一次性規劃到位,一張藍圖繪到底。原則上,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設區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省、青島市級特色小鎮原則上按照不低于3A級景區的標準規劃建設,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堅持產業、居住、文化和旅游“四位一體”,通過建立產業博覽館、主題公園等,弘揚產業文化,推動品牌宣傳,實現“一鎮一風格”。為小鎮常住人口和創業就業人員提供良好的社區服務,塑造個性鮮明的建筑風格、景觀設施和人文環境,打造綠色、潔凈、舒適的自然環境。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搭建具備創業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管理平臺等綜合功能的小鎮客廳,把創新要素與產業項目有機結合,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的現代化開放型特色小鎮。
四、堅持政策調動,用改革創新舉措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提速。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是特色小鎮的一個重要特征。特色小鎮建設始于創新,也必須成于創新。即墨市的特色小鎮建設,就明確提出用改革創新的辦法來推進,不拘一格,不沿用老思維、老辦法,將特色小鎮作為改革試驗區,什么政策管用就用什么政策。具體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運作方式: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即墨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每個特色小鎮均明確投資主體,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政府順勢而為,尊重市場,不大包大攬,重點做好規劃引導、宣傳推介、基礎設施配套、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生態環境保護及資源整合、政策扶持、服務優化等工作。
(二)用地保障:集約高效、優先供給。一方面,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原則,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利用老舊房屋、廢棄廠區等資源,實行集約高效開發。另一方面,對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及供地手續,市政府每年從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安排必需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支持特色小鎮建設。
(三)資金支持:以獎代補、專項扶持。市政府先期撥付啟動資金,保證創建工作迅速啟動,年終經考核驗收后,對創建鎮用于特色小鎮建設的年度政府性投資總額,根據比例予以獎補,對成功創建省、青島和即墨市級特色小鎮的所在鎮街分別給予不同標準獎勵。對列入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每年年度考核合格后,規劃范圍內新增財政收入上交市級分成部分,5年內可由市政府安排等額資金予以扶持。市級部門牽頭管理的各類專項資金(除有明確用途和性質等限制的以外)優先支持特色小鎮發展。市政府對通過考核驗收的省、青島市級和即墨市級特色小鎮的所在鎮街,分別給予3000萬元、2000萬元、1000萬元的專項獎勵資金;鼓勵省級特色小鎮積極申報國家級特色小鎮,創建成功的給予5000萬元的專項獎勵資金。專項獎勵資金用于政府對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同時,探索建立特色小鎮開發建設專項基金,將各類閑置資金、特色小鎮規劃范圍內的可用國有資產劃入專項基金,支持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
(四)扶持政策:綜合考量、優先傾斜。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即墨市市級招商引資項目和新建產業項目,符合特色小鎮主導產業定位的,優先落戶特色小鎮。對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共道路、橋梁、給排水等)優先立項;屬于市級配套項目由市財政給予投資。整合各級對新型城鎮化和小城鎮建設的專項補助資金和城建、交通、水利、環保、商貿、旅游等產業扶持資金,最大限度投向特色小鎮建設。
(五)創新融資方式:社會參與、多元支撐。即墨市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特色小鎮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經濟項目開發。支持民間資本以眾籌等方式,參與特色小鎮景觀打造、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積極探索依法取得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地使用權、生態項目特許經營權、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權等作為抵押物進行抵押貸款,拓寬融資渠道。
(六)人才支撐:全力引進、全力聚集。圍繞在人才引進方面大力支持特色小鎮建設,即墨市出臺了《關于實施“1111”人才集聚計劃的意見》和《即墨市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創新創業實施辦法》,設立2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力爭到2021年,集聚100名“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100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10000名國內和留學歸國碩博畢業生,100000名本科大學生及基礎支撐人才在即創新創業,這些人才將重點向特色小鎮傾斜。圍繞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規劃,助推“1111”人才集聚計劃,即墨市還將打造院士之家、海外歸國人才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三大人才匯聚平臺。對全職引進和資助培養的高層次人才按照類別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10萬元生活補貼。對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每年按照用人單位實際給付的勞動報酬的一定比例給予資助,單人最高資助額不超過200萬元。除生活補貼外,即墨市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還給予住房保障、辦公用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障、居留服務和出入境等方面的激勵保障。以人才的大引進,支撐特色小鎮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