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續寫財富美麗傳奇
浙江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管委會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位于杭州的城市中心,坐落于西湖景區范圍,地理位置和交通設施極為便利,被文學大師莫言盛贊為“杭城風水、此地為上”。小鎮依托長三角高度集聚的資本財富和杭城深厚的金融歷史文化底蘊,以美國格林尼治基金小鎮為標桿,重點打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產業鏈,是我省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和建設財富管理中心的重要平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等為代表的浙江特色小鎮給予批示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王家瑞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中財辦主任劉鶴,省市主要領導多次前來視察指導并給予高度評價。省委夏寶龍書記把山南基金小鎮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唯一聯系點,并贊揚小鎮是“三改一拆的樣板、金融改革的平臺、轉型升級的窗口”。
一、基本概況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是浙江省首批重點推進的特色小鎮之一,小鎮規劃總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核心區域3平方公里,用于辦公的建筑面積達70萬方,既享有城湖合璧、南宋遺韻的生態人文環境,又兼具全省金融產業資源的全面支撐,更可充分承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輻射效應,是仿效“格林尼治—紐約”錯位發展模式,具備了非常好的金融產業發展優勢。截至5月底,小鎮已快速集聚股權投資類、證券期貨類、財富管理類機構1556家,資金管理規模突破8350億元,投向實體經濟資本規模3060億,項目數930個,其中,投向省內資本規模806億,成功扶持培育98家公司上市(含42家新三板企業)。實現稅收9.79億元,同比增長90.11%,增長迅猛,初步形成了以下優勢特點:
(一)空間環境品質全面提升
對許多小鎮企業來說,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一流的環境和高品質物業也是他們選擇入駐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化底蘊方面,小鎮地處杭州吳越文化與南宋文化的交匯點,有南宋皇家籍田——八卦田和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發行紙幣——“會子”的印制地,是中國金融文化、皇家文化和商幫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和集聚地。生態環境方面,小鎮背靠西湖和玉皇山,擁享八卦田遺址公園、白塔公園、江洋畈生態公園、將臺山佛教文化生態公園等四大主題公園,森林水系覆蓋率達70%,擁有頂級的山水資源。建筑形態方面,小鎮的建筑各組團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在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礎上,強調建筑與環境、景觀的有機結合,運用大量觀景平臺和陽光中庭結構,打造多種風格迥然、形態各異的建筑組團。從空中鳥瞰,基金小鎮中各組團恰巧組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狀,呈現出“七星八卦九宮格”的祥瑞格局。物業品質方面,根據企業需求,我們積極打造三網融合的高速寬帶,確保網絡時時暢通,同時實現千兆進企業、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帶寬。根據部分企業同時操盤國內外二級市場的需求,小鎮專門配備了兩路專變和備用電源,做好用電保障。小鎮在規劃初期便充分考慮到停車需求,結合各組團實際,在地面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挖掘地下空間,在一期、二期配建了五處停車庫累計停車位超過1000個。
(二)產業發展搶占高地
基金小鎮內私募金融企業業態分布合理,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類、期貨證券交易類、資產管理類企業已經逐步集聚,企業在募、投、管、退等各個方面都能在小鎮內獲得精準化支持,形成一個生態良好的私募金融機構的集聚高地。目前,小鎮期貨規模已占浙江省期貨板塊的1/3。小鎮已吸引到永安期貨、南華期貨等國內實力靠前的期貨公司,在二級市場期貨領域首屈一指的投資和管理機構敦和資管、國內大宗商品貿易商標桿企業遠大物產、杭州熱聯集團等。
(三)產業鏈日臻完善
小鎮集聚了包括浙江賽伯樂、杭州聯創、凱泰資本等在內的省內一流股權投資機構,吸引了省、市政府及部分民間產業母基金落戶,吸引了浙商銀行等為PE加杠桿、為企業融資服務的商業銀行,也吸引了股權投資行業權威數據分析機構、中介機構清科集團入駐。同時,發展勢頭強勁的股權機構也推動了資本與產業的便捷對接,直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小鎮集聚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1400多家,投資項目1115個,投資金額3026億元。其中,賽伯樂參與投資的聚光科技,杭州聯創參與投資的躍嶺股份、迦南科技等十余家企業先后上市,實現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互利共贏發展。
(四)財富管理機構蜂擁扎堆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下,山南小鎮日益成為浙江省產業基金落戶的重要平臺。大量私募基金公司的入駐帶動了財富管理機構的集聚。國信國控、中金等一批“中字頭”基金已經落戶,永安期貨、財通證券等紛紛在小鎮成立資管機構,交通銀行成立山南對沖基金支行專門服務小鎮企業,浙商銀行、中信證券等銀行、券商的入駐也進一步夯實了小鎮財富管理示范基地的基礎。
(五)高端人才有效集聚
一是通過與高盛集團合作,利用其在華爾街的金融人脈資源,吸引華爾街金融人才歸國發展。二是與美國CFA旗下對沖基金人才協會進行戰略合作,通過協會搭建與小鎮、小鎮企業之間人才輸送橋梁。三是與浙江玉皇山南對沖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該企業由敦和資管、天堂硅谷和永安期貨三家聯合成立),協助小鎮的海內外招商及合作,尤其是引進來自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地區高端金融團隊和人才入駐發展,目前正與數十家來著各國的團隊密切接洽中,部分團隊明確將入駐小鎮發展。四是把握國內公募基金管理人“奔私”的契機,定向招引,幫助其團隊創建公司落地小鎮或加入小鎮私募機構擔任明星基金管理人。目前,小鎮已有前索羅斯基金經理戴霽昕,芝加哥著名衍生品交易對沖基金經理、芝加哥華人交易俱樂部副主席毛煜春,美國著名量化對沖基金 Citadel基金經理、紐約證券分析師協會會員、特許金融分析師王鋒等,累計吸引國內外高端金融人才逾2000名,其中海歸人才200余人,國內領軍人才30余人,王鐵飛、王昌南等一大批業務領軍人物也紛紛入駐小鎮。
二、發展成效
基金小鎮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五大創新效應,演繹著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的互利共贏的財富神話。
(一)創新要素集聚效應。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堅持市場化運作、產業鏈招商、生態圈建設的模式,通過聯合政府性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和知名中介,開展海內外招商及合作業務,快速推動私募金融集聚發展。目前小鎮內私募金融企業已經形成規模,業態分布合理,股權投資類、期貨證券交易類、資產管理類企業已經逐步集聚并產生積極效益。金融產業鏈上下游各類金融機構的入駐,不僅加快了金融資本的集聚,更凸顯不同類別機構整體協助、共同發展的集聚效應。
(二)轉型升級溢出效應。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發展不僅帶來了可觀的就業、稅收等直接經濟效益,還加強了資本與產業的對接,有效助力實體經濟,加速推動眾多中小企業成長轉型。小鎮堅持產業智慧化和智慧產業化“兩化驅動”,做好“科技+金融”、“人才+資本”文章,推動私募金融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實現跨界融合、協同發展。激發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力,引導私募資本向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初創型企業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內生發展新動力,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實現發展方式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
(三)創新創業引領效應。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發揮股權投資基金的引領作用,優化了創業生態,推動創新創業的多元化融資渠道,讓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細胞活躍起來。通過設立創投社區服務中心、基金經理人之家等交流對接平臺,提供資本對接、項目路演、聯合調研、人才培訓等多類型活動形式,在“募”“投”“管”“退”等方面構建全方位產業服務平臺,為創業企業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幫助創業企業跨過一道道創業發展中遇到的障礙,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四)財富管理增長效應。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通過優良的信息傳導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有序流入實體經濟,促進廣大投資者共享財富增值服務。永安期貨、財通證券等紛紛在小鎮成立資管機構,交通銀行成立山南對沖基金支行專門服務小鎮企業,浙商銀行、中信證券等銀行、券商的入駐也進一步夯實了小鎮財富管理示范基地的基礎。截至今年4月底,小鎮集聚入駐企業1461家,較2014年初增長了10余倍,資產管理規模突破7800億元,實現稅收8.07億元,同比增長127%。
(五)金融資本輻射效應。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為典型代表的杭州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中不僅僅是滿足本地區的資金需求,也在發揮示范作用,引領浙江,輻射華東,服務全國,真正成為資本高地、金融體制改革創新平臺,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小鎮運用金融資本的杠桿,撬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通過對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進行高效配置,為實體經濟的騰飛裝上了“加速器”。目前,小鎮“造血”實體經濟的項目共1115個,資金已經達3026億元,扶持上市公司涉及醫藥健康、節能環保、消費升級、先進制造等產業,有效輻射帶動全區乃至全省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三、經驗做法
在基金小鎮打造過程中,我們立足基金產業特點,著力解決了建設限制多、環境臟亂差、文保任務重和產業低端等一系列難題,有針對性地推進小鎮建設,實現了老城區“騰龍換鳥、筑巢引鳳”轉型升級。
(一)實施綜合整治,全面優化空間布局。一是強力推進“三改一拆”,堅持高起點整體規劃,高標準設計建設,為小鎮發展拆出空間、改出品質。二是優化生態環境,充分整合利用原有自然條件,進一步美化環境,打造小鎮綠色生態系統。三是加強文化保護,對區域內的文保點、歷史街區、主題公園、工業遺存加以保護和利用,串成歷史文化景點鏈,在小鎮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融合。四是完善市政配套,深入推進道路改造、背街小巷改善、截污納管和上改下等工程。
(二)強化制度供給,精確引導產業集聚。一是強政策,出臺多個文件,實施“一企一策”,引導金融企業、金融人才入駐。二是強機制,加快市場化運作機制改革,組建投資建設公司和運營公司,聘請中國銀聯創始人萬建華先生為小鎮鎮長,浙江省金融發展促進會為促進單位。三是強服務,率先在全市推動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深化并聯審批,開展“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制度試點。
(三)結合自身特色,完善發展要素保障。一是景園融合,打造“一步一景”江南庭院式辦公環境。二是資金保障,通過“小鎮支付一點,經聯社拿出一點,財政支持一點”,籌措30億元資金保證項目落地。三是重才引才,積極建設金融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實施金融人才分類認定辦法,與浙江大學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通過“種子基金”孵化模式吸引海外高端團隊回國創業,浙江省對沖基金人才協會總部落戶小鎮。
(四)按照國際化標準,打造優質服務平臺。一是打造產業鏈功能平臺。建設了小鎮創投社區服務中心,打造了目術塘小企業孵化器,引入了德勤中國等中介服務機構,設立了基金經理人之家,加強了與省股權交易中心的合作,為私募基金提供孵化與對接平臺。二是打造展示交流平臺。積極打造全國首個“金融+旅游”的4A級景區式特色小鎮,建成小鎮展示中心,設立浙江省高?萍汲晒D化基地和杭州市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三是打造生活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小鎮人才公寓、國際化學校、國際化醫院和健康管理中心、文化體育中心等項目建設,滿足小鎮入駐企業員工多方面的生活需求。
四、未來愿景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是推動金融改革創新的重大抉擇,是打造財富管理中心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堅持項目化推進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建設,未來3—5年全力打造“五型”小鎮。
一是打造創新小鎮。堅持規劃引領。委托萬建華鎮長組織上海大學相關人員成立專門課題組,編制完善《小鎮產業戰略發展規劃》,突破小鎮空間發展瓶頸,實現沿山、沿江、環湖發展,鞏固小鎮已建立的先發優勢。建設路演中心。與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對接,將鐵路機務段相關物業統一納入小鎮范圍,集中打造配套設施綜合區塊。區塊內高標準建設小鎮路演中心,定期組織開展對接特色小鎮、實體經濟的路演活動,拓寬資本方與項目方的對接渠道,努力構建讓雙方互惠共贏的“路演平臺”“項目集市”。搭建對接平臺。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金融業首要任務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履行“造血”“輸血”責任。依托南方設計院,集合省內知名特色小鎮構建成立“特色小鎮聯盟”,打造小鎮之間產業、資本、信息、資源互聯互通的平臺。積極參與“資本浙江行”活動,探索小鎮資本與實體經濟產業、高新產業集聚區、眾創空間的對接機制。通過設立3億元區級產業引導基金,組織小鎮企業赴我省各市開展項目對接與合作,加快創投改革實驗區試點等手段引導小鎮資本流向符合產業導向的實體經濟,助推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小鎮從“集聚”到“輻射”的蛻變。
二是打造開放小鎮。堅持“走出去”戰略。持續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培育“山南基金文化”,辦好2017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加強與美國格林尼治基金小鎮、英國倫敦金融城等地的雙向交流,不斷擴大小鎮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堅定“引進來”方針。與敦和資管、永安期貨、國新國際等龍頭企業開展市場化招商合作,共同注冊成立境外公司,為小鎮企業赴海外投資提供專業化服務。積極引入包括會計、法務、信用評級、信息技術等專業中介機構,完善小鎮產業生態圈。引入具有募資功能和退出功能的機構,探索引入股權轉讓交易平臺,拓寬投資退出渠道。確立“招大引強”目標。拉高小鎮自身定位,積極引入國家級大型產業基金、全國百強私募基金及具有浙商背景的龍頭私募基金等標桿性企業,做到引入企業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力爭管理資產規模20億元以上的機構突破100家,當年稅收貢獻1億元以上的機構不低于5家;引入各類產業母基金,包括政府產業基金、國企產業基金以及民企產業基金,累計規模突破1000億元。
三是打造美麗小鎮。推動小鎮景區化。按照全域化景區的理念,充分挖掘整合玉皇山南的產業、山水、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爭創全國首個“金融+旅游”4A旅游景區,力求做到“產業創收、旅游增效”雙贏。拓展空間多元化。積極推進基金小鎮生態環境提升,整合勾山國際、四宜大院等沿山沿江環湖的優質資源,推進陶瓷品市場轉型升級,完成省旅游品市場轉型,建成八卦山莊、啤酒倉庫、三角地市場等5個項目,啟動施家山、尼龍山、饅頭山區域等10個新建項目。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省市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力爭通過整合一批、整治一批、新建一批,拓展辦公面積20—25萬方,全面推進基金小鎮放射狀、跨區域發展。
四是打造品質小鎮。完善生活配套。加快與小鎮發展相適應的高端住宅、人才公寓建設,成立小鎮健康管理中心,啟動國際幼兒園項目前期工作,投入使用健身中心、金融圖書館、咖啡茶樓等一批服務設施,為工作在小鎮的人提供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健全人才政策。進一步加強引才力度,營造重才氛圍,加大對行業創新人才的獎勵力度,縮短人才政策兌現期限,吸引更多高端金融領軍型人才落戶小鎮,持續為小鎮發展輸送新鮮活力,計劃今年引進國內外高端金融人才500名,其中海歸人才100名。
五是打造平安小鎮。堅持服務先行。堅定不移踐行“店小二”理念,不斷優化完善小鎮政策,按照“最多跑一次”“一小時快速領證”的要求,在全市率先試行“住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新增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產品備案登記服務,做到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運用智慧城區建設成果,開展中國移動5G網絡寬帶試點,建設小鎮信息化“高速公路”。確保監管托底。針對私募基金的行業特點,時刻注重防御風險的“底線”思維,把好企業注冊登記關、建立企業數據監控平臺,對經營不規范的企業及時預警并實施退出機制,營造一個“安全、規范、健康”的金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