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甘坑新鎮轉型升級 劍指"中國文創第一鎮"
華僑城集團
一、總體概況
甘坑新鎮,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清平高速與機荷高速交匯處,北至甘坑村和涼帽村,南至三聯社區,西至吉華社區,東至坂李大道,擬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里。
2016年5月10日,龍崗區政府、華僑城集團、甘坑客家小鎮三方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以PPP模式合作開發,總投資500億元,與村民和村股份公司合作,以創意、管理和資本介入,通過導入IP文創、VR產業、古鎮旅游和舊城改造等,實現產城游一體化。
甘坑新鎮以“文化+旅游+城鎮化”模式,以建設“新型城鎮化的國家級標桿”為目標,創建文化、生態、科技、旅游四位一體,致力打造六張國家級名片,即: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新興產業示范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特色小鎮。成為蜚聲國內外的“中國文創第一鎮”。5~8年建成預計年接待500萬游客,年GDP上千億的城市級新鎮。
二、基礎條件
甘坑新鎮位于龍崗區吉華街道境內,在大區域地理區位上連接東莞、廣州、香港,龍崗區吉華-坂田區域內具有以華為作為龍頭的板雪崗電子信息業和華南城商貿、李朗珠寶產業基地,周邊創新產業環境活躍。
同時,甘坑新鎮位于龍崗區生態綠軸上,作為紐帶將布吉商業文化中心、李朗未來科技城、坂雪崗科技城、平湖樞紐片區相互聯系。新鎮交通條件良好,清平高速、機荷高速、沈海高速、水官高速等多條高速經過區域內,坂李大道、南平快速等多條主干道接入,在建深圳10號線軌道線途經境內,并具有甘坑站、涼帽山站兩處站點。
甘坑新鎮12平方公里范圍內具備河道、山地、水庫、濕地、古村落、城市綠道、農耕菜地等多樣化的生態條件和城市文脈。其中,約60%區域屬于山體林地,植被生長良好,綠地完整性較佳,山體地形起伏較大,整體構成谷底的土地空間基本形態。區域內保存以甘坑客家小鎮為主的城市區域文脈,具有歷史建筑為載體的客家文化遺產,已具備相當的文化旅游價值。新鎮以生態田園為基礎,以客家文化為內涵,以客家風韻建筑為空間載體,以民俗節慶、養生美食、非遺保護、田園體驗為核心內容,具有塑造文化旅游產業和文化科技產業的良好基礎。
三、建設特色小鎮的必要性
深圳“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應強化東中西三軸輻射帶動,其中“東進戰略”是東部發展軸上的重要環節,促進羅湖、鹽田向龍崗、坪山及大鵬新區延伸發展。2015年5月,深圳通過了《深圳市實施東進戰略行動方案(2016-2020年)》及相關配套方案,確定了深圳今后的發展戰略是向東發展!洱垗弲^綜合發展規劃》(2014-2030)中明確科技及創新發展帶,即以坂雪崗科技城為科技核心,從西向東輻射擴散,形成科技創新產業集群;以大運城為知識核心,從東向西輻射擴散,形成知識創新產業集群。
甘坑新鎮地理位置位于龍崗區科技及創新發展帶上,現狀產業及周邊產業發展面臨產業形式較單一,產業結構較低端,新興業態不足,發展模式落后;企業產品創新不足,創意人才匱乏,配套設施落后,贏利模式單一,銷售渠道狹窄,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問題,亟待轉型升級,順應深圳市東進戰略、龍崗區科技及創新發展的需求。同時,甘坑留存的客家文化底蘊是小鎮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具備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先天優勢。因此,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要求,順應國家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態勢,依托華僑城集團既有發展優勢和資源優勢,改善龍崗區產業發展現狀格局,建造新的城市名片,是甘坑新鎮建設承擔的使命與意義。
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 于2014年7月31日,由文化部和北京市采取部市戰略合作的方式在北京市朝陽區成立,定位為國家文化產業改革示范區、文化經濟政策先行區和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實驗區圍繞著文化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領域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的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水平。截至2016年9月底,在實驗區登記注冊的文化企業(單位)31235家,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年收入近2000億元,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區。
深圳是中國“創意之都”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深圳有能力也有必要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加強深圳的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深圳文化科技影響力!丁笆濉眹覒鹇孕孕屡d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相關行業產值規模達到8萬億元!渡钲谑形幕l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2800億元,占全市GDP總值的10.8%,其中,數字內容產業和創意設計、文化信息服務等新型業態占比超過60%。
龍崗是深圳第三極,以創建深圳“東部中心”為戰略目標,加快引進“三高一平臺”(高等院校、高端企業、高端人才、創新平臺),積極布局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具備打造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所需要的政策、市場、人才、資源等基礎條件。龍崗區作為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誕生地,已經集聚了20多個文創園區,連續七年文博會分會場數量居全市第一。隨著龍崗區國際大學園內國際名校逐步落成,東部人才高地正在崛起,對文創產業的人才、智力和項目支撐作用將逐步顯現,龍崗區的文創產業將迎來超速發展期。龍崗以華為為龍頭的信息科技產業發達,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2016年,國內文化旅游龍頭企業華僑城集團的全資子集團華僑城文化集團在龍崗注冊成立,并率先在VR/AR、動漫、游戲、在線教育等數字創意產業方向布局,近三年將在全國完成超50億元數字創意內容產業投資和運營,成為中國新一代數字創意產業的平臺型龍頭集團。
2016年底,龍崗區文產辦正式提出和華僑城文化集團聯手以數字創意產業為龍頭在龍崗創建中國第二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甘坑新鎮作為擬創建的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將作為核心承載區帶動兩線(龍崗大道沿線、布瀾路及其延伸線)四圈(布沙、甘坑、橫崗、中心城)沿線的文化產業園區和項目的升級,輻射整個龍崗區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
四、發展定位與目標
甘坑新鎮,以“傳統遇見未來”為理念,以原創IP小涼帽為文化產業引擎,以建設“新型城鎮化的國家級標桿”為目標,創建文化、生態、科技、旅游四位一體,致力打造六張國家級名片,即: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國家級新興產業示范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特色小鎮,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蜚聲國內外的“中國文創第一鎮”。
華僑城文化集團將總投資500億元,采取與政府、村民和村股份公司合作,以創意、管理和資本介入,通過IP文創、VR內容產業、古鎮生態旅游和舊城改造實現產城游一體化。5~8年建成預計年接待500萬游客,年GDP上千億城市級新鎮。
甘坑新鎮作為龍崗未來城市中心和門戶形象,將以客家文化為核心,創意和科技為手段,集中發展創意科技產業,建設具有客家文化的新型特色小鎮;以IP為核心內容,結合VR科技、大健康技術及智慧科技等手段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長的VR體驗和應用聚集中心;以甘坑客家小鎮為核心,VR,AR,機器人等互動科技體驗為吸引點,構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互動娛樂、休閑旅游勝地。
五、總體空間布局
甘坑新鎮總體空間布局實現“一廊兩區雙引擎”的格局。其中“一廊”指吉華山水十里走廊,“兩區”指客家文化區和國風文化區,“雙引擎”是VR文創產業園片區和VR科技孵化產業園片區;同時,劃分四大板塊,包括一個文化小鎮,即客家古鎮,三個VR產業基地即VR中心片區,VR-LOFT,VR科技孵化產業園片區,三個自然生態區即國風山演藝公園,VR科技城市公園,VR體育公園,一個城市配套區即三聯城市生活服務區。
甘坑新鎮以中國VR+應用商業中心為核心,實現最豐富的VR娛樂演藝技術、最刺激的VR主題公園體驗、最前沿的VR博覽中心、最有活力的VR賽事中心、最大的CG影視制作基地。最終通過VR產業結合文化、旅游、創意等產業,實現產業功能、旅游功能、社區功能的延伸與融合,體現產業疊加效應與復合發展,創新“產城游”一體化融合模式,演繹產業、城市、生活發展新形態,實現產業與配套的互補協同、就業和居住的互動雙贏、人和公共空間的多元融合。
六。、產業發展模式
甘坑新鎮以VR內容產業為核心,著力建設數字創意產業中心,涵蓋創意、集成、應用、體驗、展示、交易、分發等幾大板塊,形成完整VR商業化生態圈。通過資源導入、內容孵化、產業集聚、服務配套形成一個千億級戰略新興產業鏈體系。同時通過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原創甘坑客家專屬IP小涼帽,塑造小涼帽形象、原創動漫、IP衍生品、VR/AR應用、原創繪本,并以此為核心驅動衍生產品研發生產,配合VR/AR技術應用與衍生產品推廣拉動消費,帶動后續產品開發,形成IP文化產業鏈。
產業路徑實施核心是搭建孵化平臺,引入成長性企業,培育獨角獸,圍繞獨角獸企業構建百億級產業集群。華僑城文化集團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共同組建孵化平臺,搭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全孵化平臺;通過并購或引入成長性好、具有跳躍式發展態勢的蹬羚企業,構建產業基礎;通過整合文創基金、供應鏈金融以及組織高端活動論壇等形式,培育各個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擴大相關產業影響力;圍繞獨角獸企業集聚或孵化上下游企業資源,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
七、城區建設模式
倡導產城文一體化發展模式,構建新的產業、城市、文化形態,以文化帶動城市生活品質提升、吸引現代科技企業和人才集聚、循壞驅動區域做大做強。
集聚與整合華僑城企業資源、政府資源和片區資源,構建從產業孵化到產業集群的全產業鏈產業要素發展平臺。
文化IP為建設啟點,推動主題IP文化+旅游,載入特色產業,推廣產業應用,帶動周邊城市環境改善、不斷提升片區發展價值。
華僑城發揮造城優勢,基于特色產業園區和文化園區,集聚技術、信息、資金、市場、人才等全要素,塑造集現代園區、科技樓宇、智慧辦公、品質居住等全功能一體的新型城區。城區通過現代體育健康生活休閑的新生活形態和創意街區等公共空間組合、慢行交通等道路交通無縫對接、城市管理和市政服務智慧運營等人本智慧服務,構建產城文一體化的新型城區建設模式。
八、基礎設施建設
甘坑新鎮區域建設擬滿足海綿城市的滲、蓄、滯、凈、用、排等六大設計要求,即地表自然滲透、儲存降水、延緩雨水匯集的時間、雨水凈化、雨水原地利用、多余的雨水部分就經市政管網排進河流等。
新鎮建設依托云計算中心、虛擬現實技術等,擬考慮以一云二網三平臺”作為智慧城市建設解決方案,其中“一云”即城市云數據中心,是基于開放架構,為城市建設融合、開放、安全的云數據中心,整合、共享和城市信息資源,提升政府服務與決策效率和合理性!岸W”即互聯網和城市物聯網,是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線+無線寬帶網絡,讓城市公共服務觸手可及!叭脚_”即ICT能力開放平臺、數據支撐平臺、服務使能平臺。區域內以城市數字化信息的傳感、收集、計算、傳輸和控制的網絡化和數字化,通過物聯網實現城市各系統間的信息共享,繼而將信息匯總至云計算中心進行存儲、分析,最終形成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環境、智慧生活等領域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
九、宜居環境營造
甘坑新鎮強化建設客家小鎮和生態特色公園,客家小鎮由文化休閑區和特色產業區組成;生態公園由農耕體驗、濕地科普區、農業觀光區、山地運動區組成。以生態田園為基礎,以客家文化為內涵,以客家風韻建筑為空間載體,以民俗節慶、養生美食、非遺保護、田園體驗為核心內容,打造集文化旅游、田園休閑、生態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元復合型旅游目的地。通過清退生態控制線內的非法建筑;恢復目前綠地里的山體裸露用地;連接區域內的生態綠色系統,形成城之公園,公園之城的山水格局,最終完成生態環境的修復,實現城市、古鎮與生態環境多角度的融合發展。
十、體制機制創新
甘坑新鎮以華僑城集團“文化+旅游+城鎮化”創新發展戰略為引領,踐行共享發展理念,在進行城市更新、整村統籌過程中,利用合資、參股等形式,與龍崗區政府、甘坑生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甘坑新村、涼帽村股份公司、村民合作,構建利益共同體,資源共享,利益共享,以創新資本合作模式推進項目開發建設。
同時,堅持政府思維,創新與政府的合作對接模式。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站在政府角度,從產業層面與政府對接,通過城市運營取得城市資源的增值和城市發展最大化,充分發揮華僑城平臺對人才、產業和資本的整合作用。在招商、產業引入和房地產建設方面與專注該領域的企業結成戰略聯盟,以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享發展成果。
創新創業服務機制方面,甘坑新鎮項目擬打造坂田文化科技CBD,提供企業供應鏈服務管理,為即將入駐的創新創意型企業提供路演平臺和創新服務中心。
政策扶持方面,甘坑新鎮項目立項以來,龍崗區政府與吉華街道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大力支持。甘坑新鎮項目入駐不久,龍崗區委常委以及區相關部門就召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的首次聯席會議,確定了龍崗區文產辦作為項目引導及服務專責小組牽頭單位;吉華街道辦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甘坑社區股份公司與華僑城文化集團合作事宜、甘坑客家小鎮綜合整治工作;明確了龍崗區重點區域署、龍崗規劃國土管理局等部門與甘坑新鎮項目工作配合內容等。年初,甘坑新鎮項目被列入《深圳市2017年度重大項目》。
十一、近期項目投資和建設計劃
圍繞數字創意產業,華僑城文化集團2016-2017年度重點開展華僑城文化集團原創IP建設(投資1.5億)、甘坑新鎮4.1萬平米華僑城V谷數字創意中心(總投資35億)建設、甘坑客家小鎮二期營業(投資2億)等工作。
1、華僑城原創IP
華僑城文化集團投資1.5億元,以培育IP內容為核心,推廣發行衍生產品,并結合結合VR/AR等技術,發展原創IP數字產品,以原創IP宣傳擴大影響力和產業聯動力,以此形成IP文化產業鏈。近期重點推出小涼帽、鐵道飛鷹、二十四史之三國、魔幻奇兵、沖浪小子、麥麥魯魯等IP系列,包括IP形象、原創動漫、IP衍生品、VR/AR應用、原創繪本、小涼帽主題酒店、小涼帽農莊、V谷樂園等產品。
2、甘坑新鎮華僑城V谷數字創意中心
甘坑新鎮華僑城V谷數字創意中心(以下簡稱V谷中心)位于龍崗區吉華街道甘坑社區,占地約4.1萬平米,現狀是空地,實施難度小,啟動速度快,可成為“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啟動引擎,將作為龍崗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一期啟動項目,總投資35億。V谷中心總體定位是VR產業集聚中心、數字創意產業總部基地、中部華僑城運營中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示范區。V谷中心以數字創意產業為核心,集聚企業資源,進行全產業鏈布局,通過入駐華僑城文化集團總部及上下游相關聯企業,形成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企業總部中心。通過構建十大功能板塊,完善園區運營和基礎服務,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形成數字創意產業鏈。V谷中心通過培育華僑城關聯獨角獸企業,細化產業鏈條,擴大產業集群,吸引更多企業入駐龍崗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V谷中心打造數字創意產業樣板區后續能夠發揮輻射帶動引領作用,推動秀峰、同富裕、三聯、雪象等周邊區域發展。
3、甘坑客家小鎮二期營業
2017年華僑城文化集團投資2億元打造甘坑客家小鎮,建設一個文化中心、四家主題酒店、一個主題親子農莊、全國首個VR主題樂園,將甘坑客家小鎮建設成為深圳標桿性文化科技旅游目的地。
一個文化中心:華僑城文化試驗中心。在其中發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計劃”,全面展示華僑城數字創意產業與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藍圖。
三家主題酒店:客家婚慶酒店,藝術酒店,小涼帽酒店?图一閼c酒店以甘坑客家文化為大環境,挖掘獨特的客家民俗婚俗文化營造空間,與現有的婚慶中心相輔相成,打造首家以“愛”為主題的客家風情婚慶酒店。藝術酒店依托南香樓展館打造民國風范的追憶客家主題藝術館及主題藝術酒店。小涼帽酒店以“涼帽寶寶的家”為主題,打造中國首家本土原創IP親子度假酒店。
客家婚慶酒店效果圖
藝術酒店效果圖
小涼帽酒店效果圖
一個主題親子農莊:小涼帽農莊。以小涼帽繪本故事“白鷺回來了”為藍本,將主題元素與項目和活動設計結合,建設一座親近自然的、場景浸入式、尋根客家文化的小涼帽主題農莊。
全國首個VR主題樂園:V谷樂園。以小涼帽IP作為整體形象以及故事主線,配套VR等高科技娛樂項目,輸出“沉浸式互動娛樂體驗”概念,打造全球首個IP+互動娛樂+科技體驗的親子休閑娛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