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開展美麗宜居村莊示范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在《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項重點。鄉村振興,農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發力點。對此,順德區勒流街道南水村開展美麗宜居村莊示范,既要打造景觀美,更要創造生活美;尊重村內原有格局,不要拆村并點;以整治民居建筑、整治街區環境和完善基礎設施為主?,F將相關事項工作如下:
一、基本概況
南水村于宋朝開村,因河水由南流過來,故名。勒流街道南水村,位于順德區的中心位置,地理條件優越,一環南延線與珠二環路的大立交座落南水,形成東南西北路網交錯,交通網絡十分完善和發達,全村面積2.46平方公里。南水村文化底蘊深厚,是清代著名畫家蘇六朋和光緒年間著名畫家蘇騰蛟的故鄉。
南水村現有常住人口2705人,總戶數662戶;南水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于農作業耕作,耕地面積2400畝,其中魚塘1400畝;轄下8個村民小組。
(圖為小康村頒獎現場照片)
近年來,南水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其中包括佛山市生態示范村、佛山市四星級健康村居等,特別是2018年度,南水村被授予中國十佳小康村光榮稱號。
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長期以來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對個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南水村的重點建設方向。在南水村的《村務管理章程》、《村規民約》、《南水村委會自治章程》等村規中,都把村民道德規范作為南水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旋律”。這些年,南水村通過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讓核心價值觀深入民心。每個月,南水村都邀請電影放映隊到南水村中心廣場免費放映露天電影;每晚,南水村都有2個健身舞蹈隊在帶領群眾跳舞健身。其中一個舞蹈隊還自發組織到順德區參加舞蹈表演,并獲得了銀獎。在建軍節、黨生日、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南水村中心廣場還會上演卡拉OK紅歌自由唱晚會,邀請村民群眾到臺上載歌載舞,一片其樂融融的場景。
在南水村,綠色發展、健康生活成為村的重要發展方向,產業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等精神早已深深植根在每個南水村民的心中,成為南水村人生活中和諧的“主旋律”。
二、傳統民族文化
南水村的傳統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至今還保留著數個祠堂、寺廟、百年古樹等,南水村更是清代著名畫家蘇六朋和光緒年間著名畫家蘇騰蛟的故鄉。其中亮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畫壇父子倆
南水村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曾孕育了清代著名畫家蘇六朋和蘇騰蛟,其為兩父子,蘇六朋和蘇仁山被人稱為嶺南二蘇,可見蘇六朋的畫工與蘇仁山不相伯仲,蘇氏大宗祠更是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蘇六朋:蘇六朋(1798-1862)出生于順德勒流南水村,父蘇奕舒,善書畫。蘇六朋十多歲時到羅浮山寶積寺讀書,跟隨能詩能畫的德堃和尚學畫。學成后,來到廣州城,長期在城隍廟擺攤賣畫養家。六朋在賣畫之余,留心觀察人物動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到了中年,名氣漸響,便開設畫室賣畫兼授徒。
蘇六朋所擅諸藝中,最擅長人物畫,內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風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愛的傳說故事。其筆下的小商販、賣藝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憂,或動或靜或憨或詐的各種人物,神情與心態均絲絲入扣,筆筆傳神,真實描繪出社會日常生活的各種層面。他的《桐蔭聽琴圖軸》工精細致,儼如宋代的李公麟;而他的寫意作品《停琴聽阮圖卷》,宗法黃慎的畫風。除了人物畫之外,蘇六朋還能夠畫山水、花鳥,以及淺降重彩,可以說他是一個全能的畫家。蘇六朋一生對當時黑暗的社會深懷不滿,為此,他創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詼諧的諷刺畫,深受市井百姓的歡迎。
蘇騰蛟:蘇騰蛟,字鐵琴。清咸豐、光緒間順德南水人。乃清代乾隆年間對廣東畫壇影響廣泛的著名人物畫家蘇六朋的兒子,畫山水、人物得于家法,既能畫扇面小品,亦能畫逾丈巨幅。作品有描繪蘇軾父子三杰的《文陣并稱雄圖》和《金蓮燭送歸圖》等。
2.祠堂古廟文化
南水村歷史遺跡眾多,特別是祠堂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在村內仍保留著3座祠堂及2座古廟,分別為蘇氏宗祠、曹氏宗祠、東琳蘇公祠、將軍廟和圣帝廟,這些祠堂古廟保留完好,歷史深厚,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蘇氏大宗祠:蘇氏大宗祠結構同珠三角其它祠堂相似,筑高石坪臺上高檻大門高二丈余,祠堂正殿磚柱木梁,建材顯示因陋就簡建筑,這是四十年代日寇放火燒毀原祠后臨建物。入村大道在祠堂南側,正對石砌大步頭。村道南側與祠堂對稱的建筑是“眉山書舍”(已毀于日寇戰火)。
經過重建后的蘇氏大宗祠煥然一新。祠堂內將蘇騰蛟的《金蓮燭送歸圖》、《文陣并稱雄圖》、《蘇武牧羊圖》、《學士蒙賜圖》四幅名畫按1:1比例復制后掛在中央,滿堂生輝。右邊墻上掛著蘇騰蛟之父--南水籍清代著名大畫家蘇六朋的多幅復制名畫,令人大開眼界。左邊墻上的大理石上刻著贊助者芳名,令蘇氏族人銘記眾多善長仁翁。大堂正中兩支石柱,一副對聯“眉山源遠看忠臣學士藝術學術士農工商英模輩出領風騷 南水恒流祈子孫昌盛五湖四海各大陸洲雅士名流代代傳”鑲嵌其中,更令祠堂顯得氣度非凡。
將軍廟:南水的將軍廟歷史悠久,受到民間的尊崇。此廟是光緒戍寅年間興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廟內供奉著將軍、財神、金花三位尊神。第二次重修于丁卯年,由于有各位善男信女的大力捐助,現在廟內煥然一新,香火鼎盛。每年農歷七月,便是將軍廟的廟誕,該廟廟誕習俗比較特殊,每當廟誕前的幾天時間,村民們便著手做包備用,到廟誕前一天,村民就會集中將軍廟內,擇良時參拜神靈,然后備數條木艇,將做好的包運到艇中,由將軍廟開始繞南水的河涌一周,期間艇內必須有人敲鑼打鼓,并往河涌投放包子以祭奠河涌神靈,而群眾就可以在河涌邊撿包子,相傳撿得的包子給小孩吃了身體健康、聰明伶俐,將包子投放魚塘給魚吃就六畜興旺、順風順水,雖然隨著人們科學常識的提高,在河涌邊撿包子的群眾少了,但將軍廟的習俗至今還保留著,成為南水村的一個民俗活動。而廟誕當天的宴會上,村民會宴請親戚朋友到宴會相聚,共受神靈庇佑,共享美味佳肴。
圣帝廟:南水圣帝廟位于南水村二隊,依傍著涼亭大樹小橋流水。廟雖小但香火鼎盛,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參拜,希望得到圣帝公庇佑。圣帝廟供奉著三位圣帝,所以圣帝廟誕共三個時間,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每到廟誕的時候,村民就會集中圣帝廟參拜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十月十五的廟誕,將有廟誕宴會,村民宴請親戚朋友到宴會相聚,宴會期間將有參拜過圣帝的揮春掛燈公開競拍,使得宴會賞花燈其樂無窮。
3.藏匿民宅的木雕圣旨
南水村歷史悠久,常見藏匿民宅中的古物。在一間曹氏民宅清理雜物時,意外發現祖傳留下的木制圣旨一塊,雖圣旨由于歷史年份久遠,個別字體模糊,但仍能辨別圣旨內容,為其祖先曹朝恩致富后,不忘朝廷興邦,為朝廷教忠勵資,得到皇帝的賞識,最后得此圣旨加官進爵,并流傳至今,勉勵其后代子孫富強而不忘國恩。
4.百年古樹
南水村現有古樹十數棵,有大葉榕、細葉榕、芒果樹、秋楓等,全都超過百年樹齡,在無數風雨和歷史的洗禮下依然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翠綠怡人,每棵都高達二十米,像是參天巨傘,吸引眾多村民乘涼遮陰,正是應了這么一句古話:前人種樹,后人乘涼。而最具特色的為兩棵東琳祠地塘的古芒果樹,被稱作古樹雙輝,樹齡超過了200年,相傳為一對夫妻所種下。200年過去了,這對夫妻早已離世,但這兩棵樹仍像夫妻一樣相互守望,延續著這對夫妻的愛情。每年五、六月枝頭便掛滿了果實,增加了人們采摘的樂趣。
5.古村活化、面貌一新
小橋流水人家,是南水村舊住宅區的風韻與格局。小河環繞著舊住宅區一圈,舊時主要為運輸甘蔗及漁船出入,水體清澈,還有不少魚蝦,為小孩戲水增添不少樂趣?,F時的河涌雖沒有大體積的船只作運輸行駛,但南水村一向注重生態環保,積極建設污水處理中心及舊廁改造,再加上村民們的良好生活習慣,所以河涌仍保持著水清,常有小魚成群暢游。河涌兩旁栽種了樹木,與河水倒映成趣,偶有村民的農家小船經過,頗有一河兩岸、綠樹成蔭的嶺南水鄉特色。近年來,南水村充分挖掘和保護古村落、古建筑、古樹木和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培育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村。
6.南水村老人節
弘揚優良傳統,大倡尊老風尚是南水村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南水村老人節歷史悠久,精神文化傳承,為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推動南水村精神文明的蓬勃發展,南水村委會每年均舉辦敬老活動,并于2015年10月30日舉行了第二十屆敬老活動,邀請所有在冊戶籍的60周歲以上村民參加,席間派發長者利是,并演出粵劇、歌舞晚會助興。
敬老活動得到村民、企業和各界熱心人仕鼎力贊助,紛紛獻上一份愛心。在社會保障方面,南水村還成立福利會,將南水村的廣告牌出租收益統一作退休老人福利基金,為全村的退休老人每月發放200元養老金,另外在傳統節日時,60歲以上老人可再得到300元的節日慰問金,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真正做到了平等和共享。
三、相關工作匯報
為更好地開展創建佛山市宜居村莊工作,南水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精神文明建設,現作相關工作匯報如下:
1.綜合治理
(圖為南水村新住宅區一角)
南水村以建設“產業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宜居村莊為目標,以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宜居村莊,倡導文明新風,提高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南水村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建設,全力建設生態美麗宜居南水村。在宏觀層面上,經濟發展才是帶領村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首要條件,由于南水村工業發展十分弱勢,工業區面積小,僅有22家小型企業進駐,為保證村的生態環境可以綠色長效,南水村不能開發工業用地作經濟來源,僅能靠農業著手作經濟發展。但南水村在2004年前,魚塘分布不均,魚塘基耕路出入不便,基塘經過多年的耕作,已經變成“基崩塘淺路難行”,養殖力下降,而且河涌設計不合理,導致河涌排水能力差,部分不靠近河涌的魚塘更換池水更是難上加難,致使農業產值久低不上,村民的每年分紅也僅有幾百元。
南水村委會及村民代表深知要提高村民分紅,要推動農業產業綠色發展,就必須要改變魚塘的布局問題,而當時順德區把整治舊基塘納入“青山碧水藍天”環保工程,倡議對舊基塘重新進行“格子化”規劃和整治,適逢南水村的魚塘承包期在2003年末到期,通過開展村民(股東)代表大會,全票通過決定對南水村的2400畝魚塘大規模整治。經過對魚塘進行整體的規劃后,將魚塘改造成大小相對一致,同時在內河涌周圍增設六道水閘,提升了內河涌水質的流動性,使得魚塘里的水更換周期加快,魚發病幾率也降低了,水質得到極大的改善。
在魚塘整治過后,水產產量大大提高,魚塘的承包價也在逐年上升,村民每年每人分紅由2004年前的930元增加到現在的4000元,村民看到分紅的上漲,個個笑逐顏開。
基塘整治看到成效后,村民逐步轉向高價值的水產養殖,如鰻魚、鱸魚、筍殼魚等水產,高價值的水產對水質要求極高,要想產業綠色發展,保證生態平衡,還得開展生態建設。為保護基塘的水質,經過與村民代表商討,制定了南水村魚塘承包方案,其中承包方案中說明,嚴禁養殖鯰魚類高污染的水產,并且嚴禁使用明令禁止的水產藥物,以防水質的二次污染。南水村委會還與順德區勒流街道經濟促進局共同成立了順德區首個農業科普推廣專家工作站,定期邀請專家開展農業養殖及水資源保護講座,并積極引導養殖耕作戶綠色養殖替代傳統的魚藥控病,減少水質的污染,并對村內的魚藥店、養殖戶進行跟蹤服務,嚴禁盲目投放水質藥物,目前大部分耕戶以成品飼料取代了傳統冰鮮魚喂養的方式來保護南水村的水資源。
徒步是人類最好的全息運動項目,它最具有身體自然溫和、適度強烈、疫增體健的多項功能。為使更多人看到魚塘整治的成效,同時為村民群眾開辟茶余飯后徒步新路線,南水村委會于2012年將南水村部分魚塘的基耕路進行硬底化,更名為環村路,環村路全長約3.2公里,在道路兩旁種植樹木,并設置了LED節能路燈,在傍晚時分,村民三五知己飯后在環村路上徒步,呼吸上新鮮的空氣,看著南水魚塘風景,陣陣清風撲面,使人心曠神怡,一天工作的煩惱也能拋之腦后。
2.環境治理、持之以恒
基塘整治帶來的產業綠色發展,為村民、村集體及環境帶來了三贏的局面,為未來的經濟基礎提供了后盾。南水村堅持以黨及習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生態健康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從綠掘金”,同時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
南水村在工業區的22家小型企業也狠下功夫,進駐南水村的企業必須符合相關環境保護要求,不得污染村內生態環境,目前南水村的工業企業以五金裝配、機械組裝等污染小的企業為主。
綠色發展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為有效開展循環利用的原則,實現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南水村在2013年投入七百多萬元建設了村級管網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將工業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統一引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經處理后,再由排水管引導排放到自然生態濕地回流到河涌里。由于南水村的住宅區及工業區規劃完整、分布合理,全村污水管網可以遍布各條大街小巷,全村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實現了100%處理后再排放,以保證河涌水源不受污染。
南水村還建設了村級垃圾壓縮站,取締了傳統的垃圾堆放再運輸形式。南水垃圾壓縮站設在工業區位置,站內共有兩臺垃圾壓縮機。保潔人員每天將清掃好的垃圾用垃圾車搬運至垃圾壓縮站進行處理,兩臺垃圾壓縮機可以處理南水村現時的生活垃圾量,還可以完全解決了傳統垃圾堆放站造成蚊蠅的滋生以及垃圾運輸過程污水橫流的衛生問題,避免影響周邊居住環境,使南水村的綠色生態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3.基礎建設陸續完善、健康生活積極推進
健康生活,是促進群眾積極向上的重要方向。南水村目前有室外球場3個,乒乓球室1個,室外乒乓球桌4張,羽毛球場6個,健身路徑2條,戶外健身設施20個,中型戶外兒童滑梯2套,各種完善的健身設施,吸引了不少群眾晨練的興致,每到日出時分,在各種健身設施上,總看到退休老人在邊聊天邊舒展筋骨,一派樂也融融的場景。
為更好地開展創建特色文明村居,南水村將加大對農村綠色生態基礎設施的建設,如2015年建成了七八隊公園,該公園環河而建,河涌水質碧綠,時不時見到魚兒游過,公園內部采用大面積草坪綠化,步行道用青石鋪設,綠道兩邊栽種著各式各樣的綠色植物,公園中設置古色古香情調的涼亭,供村民下棋聊天,堆坡植被郁郁蔥蔥,錯落有致,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
勒流街道南水公園(南水體育公園)的改造也是一大民心工程,南水村公園于2013年建成,公園內實現了水泥混凝土硬底化,建有公交車樞紐站、室外簡易健身設施、兒童游樂設施、室外露天乒乓球臺,主要供村民茶余飯后健身休閑使用。由于南水公園的使用人數日漸增加,公園內的設施早已不能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為滿足村內的休閑娛樂以及普及全民健身的發展趨勢,南水公園于2016年1月開始進行改造提升,公園占地約9000平方米,總投資近200萬,新建七人足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太極廣場、門球場、健身路徑、戶外健身設施、兒童游樂場、景觀綠島、景觀廊架等項目,將南水公園全面改造為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布局合理的多功能公園,成為村內群眾日常健身及飯后休閑的好去處。
南水村還推進古廟及住宅區景觀改造工程,該工程于2016年3月份動工,工程占地33139平方米,投入約350萬元進行改造,將原有的河堤護欄重新修葺,并新建景觀平臺、景觀綠化、景觀燈、休閑廊架、戲水平臺、特色景墻、特色木平臺、增加灌木綠化、保留河涌水松景色、新建生態護坡等基礎設施,將住宅區的河涌景色大大提高,突顯綠色生態農村的新風尚。
4.信息時代普及、溝通平臺建設
為方便更多不同年齡階層的人群可以快捷了解到南水,秉著“南水動向就在你身邊,南水點滴讓你隨手、隨時、隨地可以關心、關注”的宗旨,南水村與盛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南水村手機網正式面向廣大群眾推出使用。南水村手機網是繼南水村務網后的又一門戶網點和村務信息公開平臺,它對網點信息發布和與村民互動等方面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南水村手機網與村務網讓廣大村民了解村情、參與村務,保障村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與監督權,讓大家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南水、關心南水的發展和動向,以促進全村的和諧發展。
5.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及文化體育主題活動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常態活動,主要體現有南水村康樂中心、活動中心、婦女之家、社工之家等全年常態開放,南水村連續舉辦了九屆的春節生產隊籃球賽文體活動、舉辦了二十屆敬老節活動,除此以外還多次舉辦南水村三八婦女聯歡晚會、南水村幼兒園放飛夢想畢業晚會、南水村曲藝晚會、南水村國慶杯乒乓球團體邀請賽等等。
6.開展創建完善各類基層文化協會及服務渠道
南水村的所有關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相關組織、隊伍,均有固定的組織機構,例如巾幗舞蹈隊、太極隊、文化志愿者隊伍、乒乓球協會、籃球協會、義工隊、駐村律師服務站、社工之家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組織。而在環境治理方面,南水村有村治安宣傳隊伍、環境衛生監督執行隊伍等,并成立了南水村綜合管理工作站,南水村委會主任擔任站長,勒流街道相關領導定期駐點監督,并及時做好村民問題意見收集工作。
7.利用相關政策,提高村民幸福感
2006年為建成佛山一環、廣州環城高速,政府對南水村征收約700畝用地,給予提留積累(分八留二),該提留用地款被用于填補2010年4月借貸本村股東約98.5%購買順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款項。同時,南水村利用地理優勢合理合法設置T型戶外廣告牌,收益納入南水福利會作為村民養老金補貼,現今南水村60歲以上的老人順德城鎮職工養老與廣告牌收益補貼合起來約2000元每月每人,在滿足生活需要的同時,也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